第二十一章 祖龙:“对对对!这就是朕想要的大秦!”(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此刻,

大秦帝国内,

当祖龙看完光幕上出现的一幕幕场景后,整个人都不由得惊呆了。

国富民强,百家齐鸣,大秦帝国广地万里,不知道已经比当初强大了多少倍。

这还是曾经的大秦帝国吗?

当年自己的大秦帝国已经很强盛,可是走上另一条路的大秦帝国更加强盛。

而这一切,不就是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么?

祖龙理想中的大秦就是这样,强盛至极,国运万年!!!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大秦竟然在天幕上以这种方式出现?

“不可思议!这正是朕想要的大秦!”

“朕理想中的大秦就该如此强盛,这可是古来无人可完成的壮举!”

不仅是祖龙,就连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惊讶不已,一时间难以置信。

看过天幕上的一幕幕后,李斯叹息一声道,

“陛下,臣等眼拙,竟然没看出这诸子百家竟然有如此妙用?”

“富国强兵全然在此!反倒是儒家只会空谈阔论,百无一用!”

作为法家代表传人之一,李斯对儒家从来没什么好态度,早在他年轻那会就看不上那群儒生了。

这帮家伙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背地里干过的不光彩的事可多得去了。

最让人厌烦的还是那一套繁琐无用的礼仪,看一眼就难受,一般人怎么受得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春秋战国的当年,所有的国家都忙着耕种打仗,哪有人讲究这些?

在这种情形下,儒家的弟子们一般不受待见。

反倒是法家这种强调实用的学派被大秦历代先王们看中,经过数百年的融合之后,渐渐成了大秦帝国的根本。

正是因为法家,严格的秦法才得以诞生,大秦的国力才得以进一步增强。

可是那是过去,到了如今天下一统之后,法家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了。

“陛下,正如这光幕所言,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

李斯身为丞相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管什么伟大的构想,说到根本都要增加粮食产量。

对于一个帝国而言,粮食产量就是兴衰的基础。

而这一点,后来的墨家和农家似乎能有所建树。

想到这里就连李斯都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是不是不该让祖龙焚毁百家书籍。

不过好在情况还有转机,并没有到让人绝望的地步!

眼见此景祖龙也眉头一皱,略微犹豫道,

“难道朕做错了?”

“废除百家,坑杀术士只能让大秦一时安宁,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李斯见状急忙说道,

“陛下,此时为时未晚,虽然我大秦烧毁了诸子百家的书籍,但是他们的弟子门人大多还在,只要找到这些弟子门人,诸子百家失传的经典很快便能复现。”

祖龙点点头,总算松了一口气。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人比祖龙更希望大秦能繁荣昌盛。

毕竟大秦传到自己手里已经有七八百年,绝不能让它轻易断掉,如果能再坚持几百年甚至千年的话,那才是好事。

不就是善待诸子百家么,这对于祖龙来说根本没难度。

而此时的朝堂上,儒生们一个个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毕竟从刚才天幕出现到现在,不管是天幕上的字句还是后来的弹幕,几乎清一色地说儒生误国。

一个个只知道早晚空谈制造垃圾,别的什么都不会,对于富国强兵更是一窍不通。

也正因为如此,博士淳于越老脸一红,

还别说,他自己作为儒家宗师,还真的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哎,”淳于越叹息一声,颇为尴尬地说道,

“老夫真是没想到,这天幕竟然会这么说我儒家,当真百无一用么?”

................

下一刻,

大汉皇朝内,

当高祖皇帝刘邦看完光幕上这一段又一段想象出的场景后,整个人顿时也不淡定了。

因为从这些想象中的场景来看,但凡祖龙好好对待诸子百家和六国的百姓,大秦定然不可能二世而亡,而自己更是不可能轮得上当皇帝。

想当年,自己之所以能率兵打入咸阳,那是种种因素互相叠加在一起的结果,

这里面既有自己实力的原因,运气的成分也占了不少。

如果真的只是凭实力的话,当年的自己还远远比不上项羽。

想到这里这位皇帝忍不住喃喃自语道,

“若是嬴政能好好对待天下百姓的话,大秦再坚持个三五十年没问题。”

“只怪这些家伙太急了,只做一代皇帝,人生不过百年,却非要干一万年的事。”

刘邦这么一说,大汉朝廷的大臣们无不认同,一时间众人纷纷点头。

这件事其中的道理再清楚不过,别说是当年刚刚建立,还处在王朝初期的大秦,

一般来说,由于前期大量消耗,一个王朝往往也是这时候最为脆弱,

就皇帝的角度来说,这时候最应该休养生息,可是祖龙偏偏不这样。

大秦帝国建立之后,他不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更加疯狂地修建大型工程。

无论是纵横全国的驰道还是直道,亦或者是后来的皇陵、阿房宫长城等等,这哪一样不是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工程?

别说是大秦,就算是后世最强盛的王朝也经不住这种消耗。

这样一来,根本撑不住几年,整个大秦帝国就分崩离析,在天下人的怒火中灰飞烟灭了。

这种事在祖龙等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在后人们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

但凡祖龙只是做了天幕上说的十分之一,当年的大秦怎么会这样?

眼见此景,张良也不由得点点头道,

“陛下,这光幕所言不错,这件事当是如此。”

“就算是嬴政这种雄才伟略的人,只怕也没想到大秦会这么短命吧?”

跟刘邦不一样,张良对始皇帝那是真的有仇。

毕竟他可是当年战国时韩国的贵族,自己祖上三代为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也会成为韩国的丞相。

我只是祖龙根本不给机会,他一上来就把韩国给没了,算是彻底断了张良的前途。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有了后来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祖龙,之后再加入刘邦阵营。

等到大秦灭亡大汉建立之后,张良反倒是心愿已了,对名利之事也不那么热衷。

尽管天幕上的想象十分美好,可是以他对祖龙的了解,只怕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下一刻,丞相萧何也轻抚着胡须,点点头缓缓说道,

“陛下,依臣看这天幕的说法不无道理,若是能遵照执行的话,对我大汉也有说不尽的好处。”

“只不过一旦任用百家的话,这对陛下恐怕是种伤害。”

“皇权能否持续,谁也说不好......”

听到萧何等人的话后,此时的刘邦根本不在乎。

他点点头,轻轻挥一挥衣袖道,

“这算什么,我本来就是百姓,只是天降机缘做了皇帝,难不成还能把这皇位当成自家的?”

“他嬴政少有的雄才伟略都做不到的事,我区区一介布衣哪里能做到?”

“若是真的能让大汉强盛的话,我倒是不介意试试。”

见刘邦这么说,萧何也淡淡一笑,很是欣慰。

“陛下以苍生为念,臣等好生佩服!”

“哈哈哈......”

刘邦一拍大腿,忍不住再次笑出声来。

“老萧啊你可别这么说,我这不是什么大度不大度的,人生一世不过几十年功夫,我哪有时间想那些。”

“那陛下是为何?”

“我只是觉得好玩,好奇罢了。”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