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在各个平行时空观众们的目光中,天幕渐渐转动起来。
就在画面转动之间,关于朱标顺利继位成为大明皇朝第二任皇帝的种种幻想也一一出现。
【终极幻想第十位:朱标继位!】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朱标顺利继位,对大明影响最大的就是政治格局。】
【只要朱标还在,根本不可能有靖难之役,他同样可以压制藩王割据。】
【作为朱元璋培养多年的“完美继承人”,朱标在整个大明威望极高,几乎就相当于常务副皇帝。】
【古来皇帝太子好几百,但是当皇帝的将国事和班底一并交给太子管理的,朱元璋是第一个。】
【无论作为太子还是大哥,朱标都与群臣和藩王们关系密切。】
【即便大明皇朝到了后期,藩王们真的坐大,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朱标大概率也能以温和手段成功削藩。】
【凭他的手段和威望,渐渐地收拢藩王们的权力,如削减护卫减少封地等等。】
【在朱标的主导下,大明朝绝不会出现朱允炆在位时“一年削五藩”的情况。】
【想当年,也正是因为朱允炆激进的削藩策略,这才引来藩王造反,朱棣靖难成功,成功篡位。】
【等到朱标削藩之后,藩王们大多都能得到妥善安置,极个别手握兵权的藩王将会被纳入中央监管体系,难以形成割据势态。】
【这样一来,就算藩王们有天大的本事,最后也不可能造反,更不会出现靖难之类的事。】
【其次,朱标若是能顺利继位,几乎可以保证大明皇朝权力有序交接过渡。】
【朱元璋到了晚年也不必大肆诛杀功臣,淮西勋贵集团仍然会被信任,并保留一部分实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朱标当皇帝的时代里,大明朝皇权、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将会大致平衡。】
【再次,相较于其他帝王们而言,朱标虽然仁厚但治国手段同样不俗。】
【他并不是什么软弱的太子,一旦进入执政稳定期,他同样会压制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必要的时候也会重用方孝孺等文臣推行新政。】
【如果此举能顺利实施的话,同样可免去后世大明文官集团做大的窘境。】
【总而言之,如果朱标能顺利继位,大明皇朝将会平稳过渡,也一并会避开后世诸多天坑。】
【或许因为朱标诸位,大明朝的国祚也会增加不少。】
下一刻,看到眼前掠过的一幕幕,古人们也一脸惊愕。
天幕几乎以肯定及确定的口吻讲述了朱标继位之后的种种言行,完全符合这位完美太子的人设。
当然,除了这个之外,最让古人们惊讶的还是大明朝后期遇到的一个个“天坑”。
比如靖难造反,文官做大,藩王割据等等。
这在后世看来或许没什么,但是对于洪武一朝之前的古人们来说可是相当刺激。
“什么!后来朱允炆做了皇帝?他凭什么呀!”
“可不是?朱元璋有出息的儿子也不少吧,真要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着他啊!”
“即便是儿子死了也轮不到其他兄弟,老朱宁愿把皇位传给孙子也不给其他人,可见老朱眼里只有朱标是儿子,其他都是npc。”
“嗯嗯,不得不说这个幻想很合理,我大概猜到也会这样。老朱很爱儿子们,分封起来也是不要命的,整个大明疆土本来就不大,到处都是藩王,时间一长谁受得了?
而且老朱对大臣们抠得要死,开的工资也只能保证大臣们饿不死,但是老朱对藩王们那叫一个慷慨,整个大明最好的土地都给这些藩王了。
一旦这些藩王们不知足,继续兼并土地的话,就算最后不出一个李自成也会出张自成旺自成,
这是历史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凡明智一点的皇帝上来都要削藩的,只不过朱允炆太急躁了,根基不稳就对叔叔们动手,最后被老四反了天!”
“这种事如果是换了朱标来干的话,老四肯定没话说........借他一个胆子,老四也不敢造他大哥的反啊!”
“这倒是,就算是朱棣造反也没有用,大明朝谁都知道是朱标当家,没人跟他混的.......”
“论政治成熟,别说朱允炆了,就算是老四甚至老朱都不能跟朱标比,第一代开国之后,第二代君王最好的路子就是守成。
而纵观历史几千年,朱标无疑是最好的守成之君啊。”
.................
然而下一刻,
看到光幕中出现的一幕幕后,老朱整个人都不好了。
直到现在他还是不太能接受朱标的噩耗,如果说这只是幻想的话,那真实的一面岂不是朱标英年早逝?
老朱抹一把泪,忍不住感慨道,
“不用说咱也知道,标儿当了皇帝一定会这样的。”
“他不会对不起臣子们,也不会对不起兄弟们,他总是跟以前一样,能把事办好。”
“可是......可是要说他不在了,咱没法接受!”
眼见老朱如此动容,一旁的马皇后也快受不了。
老两口对朱标的态度几乎一样,那是真正的心头肉啊!
叹息一声后,马皇后这才忍不住道,
“重八!这光幕如此神奇,说不定是神迹也不一定!”
“不然我们求求天上的神仙,就算让我死了也不能让标儿死啊,大明不能没有标儿!”
老朱点点头,
“对!妹子你说得对!就算咱死了都行,标儿不能死!”
“大明,大明以后可就靠他了!”
..............
同一时刻,
大明永乐朝内,
当朱棣看到光幕上关于朱标继位的种种描述时,也不由得点点头,十分认同。
他叹息一声,脑海里闪过关于大哥的种种画面。
他瞧不上自己的好侄儿,但是对大哥还是很尊重的。
良久之后,朱棣叹息一声道,
“他们说得对,如果大哥还在的话,朕只能做燕王。”
“论威望论才干,他才是大明最合适的继承人!”
“当年要不是那小子逼人太甚,朕也不会靖难啊!”
ps:早上好啊!祝大家春节愉快,假期愉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