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宝玉新婚典礼上,英妃和元妃亲自到场祝贺,都送来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而英妃更是送给了一对新人一座不小的府邸。于是当贾府上下热闹了三天之后,黛玉和宝玉与贾母和王夫人商量之后便开始着手派人收拾新的府邸。一个月后俩人的新婚府邸收拾妥当,黛玉宝玉便选了吉日正式地带着俩人的丫鬟老妈子小厮们搬了进去。同日贾府的人和英妃,元妃也都来到新府邸,一起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俩人的新房开府。这样,黛玉和宝玉就在新的府邸正式地居住生活下来。
新府邸面积较大,有花园和一些可耕作的用地。黛玉专门精心挑选了一亩地用来种植和培育绛花。而宝玉则专门挑了一亩地种了杏花。紫鹃也选了一亩地种了桃树,雪雁则选了一亩地种上了竹子。晴雯种植了一亩苹果,麝月种植了一亩红枣。那袭人本想跟来,黛玉安排她留在怡红院里照看,好随时地回去住方便。另外还有一个水池,里面种上了莲藕,养了许多鱼和其他水产。为了方便起见,黛玉还种了三亩水稻,三亩小麦,三亩菜蔬,三亩瓜果。又养了些鸡和牛,马等以方便日常生活的使用。英妃特地送了三尊金佛,和三对红玛瑙貔貅,元妃则送了十床锦被和十匹绸缎。贾府的人也各送了礼物。
黛玉和宝玉收了众人的礼物,便在新府开了几间作坊,日常做些米酒,糕点和海鲜,果酱,肉酱等送到宫里和贾府算是细水长流的还人情。英妃和元妃对此很开心,贾府里也十分满意,知道小俩口常惦记着他们。宝钗一次没来过,一则黛玉没请,二则他们自己也不想凑这个热闹。黛玉宝玉自己过日子,王夫人也不好替他们作主,因此也没有通知他们。贾母无所谓,薛家都搬出去了,对他们来不来也没太在意。贾府的姑娘们和史湘云常常一起跑过来玩耍,觉得这儿更自在些。
黛玉见贾府的姊妹们常来玩耍,知道她们是心里面羡慕他们俩的生活,便在俩人进宫看望元妃和黛玉看望英妃时常带上她们,其他妃子和贵妇见了这几个姊妹,谁家若有合适的适婚儿郎也可帮着留意说合些。这样大半年的时间迎春,探春,惜春都先后介绍给了条件相当的人家,并相继地都定下了婚期。时日到了,都先后如期地举行了隆重热闹的婚礼,从贾府嫁了出去。贾府为给贾家的姑娘们撑脸面,但凡男方家结婚时送来的彩礼和自家的陪嫁都让姑娘们又随身带到男方家去。不过男方家提亲时送的聘礼是全都留了下来。只这三家的聘礼都抵得上贾府三年的收入了。
姑娘们相继出嫁后,王夫人便让宝玉黛玉常回去看看。这样黛玉和宝玉便常提着食盒,带上自家地里出的新鲜瓜果菜蔬去贾府看望。王夫人常向黛玉抱怨库房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合用的东西却不好找,不断地买新的,只能让库房里越堆越多,也就越发的不好找,看着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黛玉一边喝茶一边说道:“母亲也不必为此烦恼,我们那边新府的库房里虽也放了不少收到的东西,但空房子也多,一会儿我去这边库房看看,把那些陈年不用的东西都搬到我们新府的库房去,也帮着这边清一清库房,找起东西来也好省些劲。”王夫便笑着一边喝茶一边说道:“这样也好,不合用的东西放着也只是占地方,不如清理到你们那边,一来给这边腾地方,二来你们拿去做些捐赠和救济也好为新家积些德行。”于是便让王熙凤把所有库房都打开,把那些陈年不合用的东西都让黛玉搬去新府里。
于是接下来好些天,黛玉和凤姐都在库房里忙看清点各种不合用的东西。陈酒,肉干,颜色稍不太鲜艳且表面落满灰尘的各种布匹,款式不太时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瓷器,存放久了的香料和调料,还有许多陈年大米,面粉,各种干菜,各种酱菜等,黛玉和宝玉先后用了三辆马车来来回回拉了十几天,才算将这边的库房清出一半来,而新府邸那边的库房也装满了上百间,不过仍还有许多可用的房间空着。
黛玉和宝玉经过商量后,在府邸附近买下了粮油店,绸缎铺,瓷品店,花店,瓜果菜蔬店,肉禽蛋奶店和水产店等。将从贾府搬过来的各种东西摆进对应店铺里,并一律按市价半价进行出售。只是陈酒例外,年份长的陈酒越久越香,价格也十倍百倍的往上涨。一瓶陈酒可卖到千两银子以上。经过请专业的人士来鉴定,有几百瓶贾母嫁入贾府前就存放入库的酒,年份近百年,每瓶都卖到了上亿两银两一瓶,有几千瓶酒是贾母嫁入贾府后存放入库的酒,年份在五十年左右,每瓶卖到了上千万两一瓶,有王夫人嫁入贾府后存放入库的酒上千瓶,年份在三十年左右,每瓶卖到了上百万两银两,也有凤姐嫁入贾府后存放入库的酒上千瓶,年份在十年左右,每瓶也有万两银两。这些酒的牌子相对一般些,当时买的多,因此陆续地剩在了库房里。近万瓶陈酒因为年份酒,所以销售得很快,大半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差不多快销售完,总共卖到了近千亿两银子。其他用品,虽也有年份久的,不过几乎都接市价的半价来进行销售。近大半年时间里也因为价格划算陆续地快销售完。也总共卖到了近千亿。还有几百只近百年老火腿也每只卖到了上亿两银两。这样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从贾府拉回到新府邸的商铺请专人鉴定后定价销售的东西陆续卖了三千多亿两银两。黛玉和宝玉将部分银两换成了黄金存放,大部分则换成了银票存放,还有一部分银两放入新建的钱庄中进行经营。所有的商铺请专人经营,每年也有上百万两银两的收入。钱庄存放的银两产生的年收入也有近千万两银两的收入。这样黛玉和宝玉几乎每日完全地闲了下来,不需要日常操心些什么。
黛玉种的绛花也扩大到了十亩。宝玉每天都会精心的照料一番,而黛玉在面对这些绛花时不仅精神更好,而且身体也更好了。甚至每当黛玉走进绛花地里时,都会产生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黛玉摆上茶几,在绛花地里读佛经或《黄帝内经》时,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地好。直到英妃前来看望他俩时,问黛玉是否已开始修行了。黛玉说只看些了佛经和《黄帝内经》,并没有刻意地去修行。
英妃便将自己如何修行及修行的心得告诉了黛玉。黛玉每日照做,开始修行。在绛花地的加持下,黛玉修行进步很快,境界不断地得到提升,功力不断地深厚,三年时间里黛玉便修到了最后一层大园满的境界。
当黛玉修成大圆满境界时,她一下回到了花神宫里。众花神忙一起向她表示祝贺。黛玉采集了很多本体花和叶上的露珠放到随身携带的小玉瓶中。因为露珠在花神宫里会随时凝结,因此黛玉共收集了三百瓶露珠,然后辞别众花神又返回了新府邸中。黛玉送给宝玉一百瓶露珠,送给英妃一百瓶露珠,自己留了十瓶,其余地都送给了贾府里的人。宝玉每日饮用这些露珠很快地进入修行状态,并且境界和功力不断地提升和加深。而英妃在得到了露珠后,也加快了修行的速度,并也很快地达到了最后一层的大圆满的境界。并且随黛玉一起回到了花神宫,向花神娘娘完旨后,回到了绛花的本体上。宝玉为了早日到达花神宫来找黛玉,在用完百瓶露珠后又用黛玉放在雪雁那里的十瓶露珠将境界提升到了最后一层大圆满境界,也来到了花神宫。
花神娘娘请黛玉和宝玉一起喝花茶,问俩人红尘历练的感受。宝玉说红尘就像玉瓶,要装入露珠,就得勤奋,每个人从中的获得感是很不同的。有的人一辈子也只是拿个瓶子而已,有的人浅尝辄止,有些许收获,有的人深耕不辍,则可能花香浓郁,硕果累累。而富贵如花,不仅需要汗水,还需要施肥。很多人一生挥汗如雨,却总是忘了也要施肥的。花香果香需肥臭的滋养,两者看似很矛盾,却并不互相耽误。花神娘娘问他:“你以为这红尘中的种种,什么如露珠,什么似肥臭?”宝玉说:“露珠覆在花果之上,如人之精神和理想,而肥臭却是那种种的付出,虽真实但也营养。”花神娘娘又问:“你还向往那富贵荣华吗?”宝玉想了想说道:“千般滋味总归露凝,还是随缘而定,随遇而安才是真自在。”花神娘娘点点头说道:“总是悟了。”然后又问黛玉有何感受。黛玉一边喝茶一边说:“自在人不得其自在,总不自在才真得其自在。”花神娘娘听了点点头问道:“那么是自在还是不自在呢?”黛玉喝了一口茶说道:“总想自在的不是自在人,自在人从不自找不自在。”花神娘娘听了后又问宝玉:“你可听懂了吗?”宝玉也端起茶喝了一口说:“她这是在骂我呢。”花神娘娘和黛玉听了笑了笑,黛玉问道:“我怎就骂人了?”宝玉放下茶杯说道:“不算是你骂,只是人在红尘中自迷自误而已。”花神娘娘端起茶杯喝了口问道:“怎么自迷,又怎么自误呢?”宝玉用手支着下巴缓缓说道:“人见花好,便觉得自己也这般好,是自迷;但觉心烦,便眼见的都如肥臭,这是自误。”花神娘娘端着茶又问道:“何以呢?”宝玉继续缓缓说道:“凡好的都是自己,凡坏的都因别人,这是人自爱之表象,因此好的都想据为己有,这自爱引出的贪婪,坏的都归因别人,这是自爱引出的自私。贪婪和自私不过因为这是最省事,最直接的自爱方式。”花神娘娘放下茶杯问道:“那么该当如何呢?”宝玉说:“凡看到好的,只当是看到了,凡感到坏的,也只当感受到了,不归于己,不假于外物,是谓如如不动。心不动,见好的便不会想到贪,感到不好的也不埋怨他人。能如此是因为清楚地知道时时刻刻,别人是别人,他物是他物,自己是自己,各有因,各有果,各是各,才自在。”花神娘娘看着宝玉想了想又问道:“果真?”宝玉说道:“万般自在是本心,因缘合和是表象。人总是在追求自在时迷入了表象中。”黛玉接着说道:“在表象中求自在,不正是人们在红尘中求富贵,于那富贵中求自在吗?”花神娘娘听着有点绕便问道:“人们所求到底是富贵,还是自在呢?”宝玉回道说:“显然人们认为有了富贵就有了自在,一如在青埂峰时那石头心中所想。”花神娘娘问道:“你现在怎么想呢?”宝玉说道:“人们常说富贵如浮云,除了说它之高不可得,也是说富贵做为表象,没有坚实的基础支撑时,它就如浮云一般。所以即使身处富贵中也如梦一般。只有有坚实的支撑,才不是富贵如云,富贵如梦。”花神娘娘听了问道:“那么若你要去求那红尘富贵当如何呢?”宝玉笑着说道:“那红尘中的我乃侯门之后,而我与黛玉身价没有万亿也有千亿,如此的实力于一般人已是望之莫及。”花神娘娘端着小花神刚给她倒的热茶说道:“那空空道人和渺渺大士原本只是许你梦一场,不想你们自己已有所体悟与觉知,如此许你二人再去做过一场,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