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又提灵
泰与系红丝,
重回旧亭事。
月海翻不已,
曷归灵倚犀?
过去的记忆总蒙上一层暖色,回想起来给人一种过去很美好的错觉。我们总是习惯在一件事发生之后才明白当时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或最有益于自己的。
上学时,中学历史课上,老师对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着仿佛亲身经历过似的评论,还用哲学上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讨论事情的好坏。教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好的坏的,而没有传授怎么去判断,判断的依据。
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谁能一个人走出一条大路——我们需要朋友的帮助,需要长者的指引。
日记:
一个农家小院,西边一个小菜园,边上一个身形清癯的男人弯着腰搭着豆角的竹架。一会儿系完了绳,躺到了马扎上,右手边地上放着一杯啤酒(不多不少,刚好),左手端着一本硬质表皮精装的书——背面写着《瓦尔登湖》.....
青年的日记:
六月中旬
“你不是喜欢瓦尔登湖吗?这有俩印花,你喜欢那个?”,滴滴,两张图片,一个书的封面,一个是两个印花,好像是在图书馆。
“都行”,我回到。
“那等我回来,学校见把书给你。”
“好,到时把钱给你。”
乡镇小城,俩个青少年骑着电动车并排走着,一边偶尔说几句话。男生穿的还算得体,女生的穿着仿佛还停留在初中男生对她的印象里,黑黑瘦瘦的。男生情不自禁地想着:自己人,面前都不舍得穿个好看的衣服——也许之间不在意吧;也有变化,那时候,她给自己一种喋喋不休的感觉,吃饭时或什么时候很安静——有一种动静之间别样的美感。现在?在她身边有种雾般飘散的黝黑的寂静——这种静好似冷淡平静,却给我一种陌生的抑郁感。
从那段时间去,两个人彼此的记忆像琥珀里的虫子一样成了初中印象的化石。
不一会儿,俩人到了约好的一初中,进了学校东边的操场。
把车扎好,没在意扫了周围几眼,女生把书给了男生。
“这是我从开封带的。”,男生从裹着的红色袋子里拿出来一盒花生酥,伸手递。
走吧,俩人骑车走了…
心想:
这里也变了,操场两个圆形门口推倒了南面的,半拉圆门露着砖茬子。红色的八角凉亭也没了——在那里,他还记得:她把泰币打了个孔穿了条红绳送给了自己——她笑着讲说这事儿——活泼,明朗,欢快。
到这,好像又回到了那时候。心潮滚滚,翻腾又息,犹如月亮雾海奔涌袭猎,即使有嫦娥住着又能哪样呢?
那又为什么归来呢?靠那灵犀吗。
注:曷,读he,第二声,本意是指怎么,为什么,也有何日,何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