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京城来信

换源:

  两百万。

那是土窑村的村民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没有人会轻易拒绝这样一笔巨款,更何况是在不用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

马兵心里很清楚,徐冬不是土窑村人。

他只是到土窑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签订的工作期限满了以后,就可以顺利的调离,去更好更富裕的地方。

土窑村太穷,也太偏了,就算是土生土长的土窑村人,如果有机会的话,也一定会选择离开那个地方。

两百万对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诱惑力是很大的。

马兵在外面的世界闯过,所以他心底很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所以他愤怒。

他愤怒他们已经生活在那样的地方,已经那样的贫困艰难了,那些人还不可能放过。

也愤怒,他们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点的希望。

迎来了徐冬这样一个品质和能力都很好的大学生村官,能带着他们摆脱贫穷。

可是这些人却想要用金钱收买徐冬,彻底断绝他们所有的希望。

同样的,他也害怕,他害怕徐冬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毕竟就算是马兵自己,他也不能确定。

两百万的真金白银摆在面前,是不是能抵挡得住那样的诱惑。

以至于,当徐冬说出来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连答话都不敢。

好在徐冬没有将话题继续下去,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询问他修手机的情况。

见徐冬主动把话题转移开,马兵心底长松了一口气。

连忙说道:“还在弄,刚刚检查完,说是主板虽然烧了,不过问题不大,能修好。”

听到这话的徐冬脸上瞬间露出了高兴的神情。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于是立马拉着马兵往店里面走。

临江城。

没有了暴民和暴民幕后的那些乱臣贼子,卢定方收拾起城内来十分的顺利。

到第二天中午时,城内基本便已经尽在掌握,散落各处的灾民也在统一向官仓那边汇聚。

先前因为城内暴民的存在,在城里的大部分普通灾民都尽可能的藏匿在各处,只有实在没地方落脚的,才会随便找个街边往地上一躺。

陛下的旨意,肃清城内,整顿临江城的局面。

那么首要的,自然是要处置城内的灾民,设法将他们妥善的安置,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好在城内的灾民管控起来还算比较容易,虽然人手不够,但也没闹出什么麻烦。

卢定方安置好了一切以后,这才来向云锦禀报。

“陛下,城内各处皆已肃清,残存的暴民绝大部分也已看押了起来,只有零星少部分散落在城中各处的,也都是些寻常之人而已。”

单膝跪在云锦面前,卢定方沉声道:“只要没有其他人煽动,这些人应该不会再聚集起来。”

云锦微微点头,道:“你做得很好,从今日开始,先在城南各处搭建粥棚。”

“每处粥棚暂且安置人手看管,发放清粥,不要让灾民再乱。”

“陛下隆恩浩荡。”卢定方应道。

“另外,叫人张贴皇榜,灾民之中只要愿意为国效力的,可以报名参军。”

云锦目光一闪,接着又继续道:“先前你练的那支新军不错,接下来要扩充人数,用以补充城卫军兵马。”

“是,臣遵旨!”

“还有,派人去城内城外的灾民当中张榜,召灾民之中的公差前来。”

云锦面上神色不变,有条不紊的继续安排。

“确定这些人的身份之后,按照他们原先的职位高低,安排他们分散各处,管制城中的灾民,待此事妥当以后,便可将各处粥棚都交由他们。”

听到这话,卢定方眼中神情一动,随即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讲。”云锦摆手道。

“陛下,城内外灾民当中许是有官差存在,不过多半应该都是村里保长里正一类,皆是原先当地豪强。”

卢定方说着,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此等人最是奸诈狡猾,若是将赈济灾民之事交给他们,臣恐怕这些人会暗中中饱私囊。”

“若是如此,百姓不知内情,时间久了怕又会生出民怨来。”

云锦闻言淡淡道:“无妨,只要定时叫人抽查,另外再在灾民当中挑选一些人。”

“让这些人暗中盯着各处粥棚施粥情况,及时禀报便是。”

“若当真有狗胆包天之辈,敢私自扣下神明恩赐的粮食,斩了便是。”

“是,陛下圣明。”卢定方抱拳应道。

云锦随即又道:“卢将军,招募新军之事极为重要,你一定要抓紧办,尽快将新军训练起来,不可拖沓。”

“臣明白,臣定当竭尽全力!”卢定方立即道。

“好,你下去吧。”

摆了摆手,云锦示意卢定方退下。

等卢定方走了以后,她从衣袖当中拿出了一封密信,打开密信看着其中内容,脸上神情却是严肃而又冷峻。

身后站着的月儿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此番乱臣贼子谋逆,是否即刻飞鸽传书西北镇北将军,命他即刻率镇北军回师平叛?”

云锦眉头紧锁,脸上神色犹豫。

她手上的密信,乃是上午从京城传来的绝密飞鸽传书,上面写明,宰相密谋造反,已经控制住了京城各处。

就连京城的三万禁军精锐,也已经全部落入了宰相之手。

同时宰相已经下令,命距离临江城最近的军镇抚阳军全军出发,往临江城来了。

抚阳军的统兵将领是宰相门人,来临江城,自然是兵临城下,要她这个皇帝的命的。

而眼下城内局势虽然已经尽在掌握,消息也发得出去了。

但是宰相密谋造反,已经控制了京城,就连禁军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云锦不知道,她此时此刻,还能从哪里调兵,有什么人是她信得过的。

唯一确定能信得过的,便只有在西北统兵的镇北将军。

可是西北边塞关乎重大,十万镇北军必须死守边境,一旦镇北军离开了边塞,塞外蛮族就会立刻攻破边境,从而长驱直入云国腹地。

到那些时候,云国百姓在蛮族铁蹄之下,必定会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那是云锦绝对不愿意见到的场面。

只是不调镇北军勤王,她又实在不知道还能从哪里调兵来平定抚阳军那两万多的军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