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还能是好事?!(求鲜花)

换源:

  朱元璋闻言,脸色骤变,宛如雷霆击顶,浑身一震!

他的手一抬,龙袍在空气中划出凌厉的弧线,目光如刀般扫向天幕,随即爆发出一声怒喝:

“荒唐之言!胡言乱语!”

他声音低沉如雷,直击人心:“朕视太子朱标如命,岂会害他性命?!”

“这等诬陷父子情谊的妄言,朕焉能容你!”

龙椅之上的皇帝,如一头被激怒的雄狮,目光灼灼中尽是凌厉与不屈。

他紧握龙拳,仿佛下一刻便要挥出,将这“天幕”撕得粉碎。

而一旁的朱标,同样怔立在原地,神情复杂而僵硬,显然天幕的声音让他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与困惑!

这时,天幕的声音再度响起,语气平和,却仿佛带着洞穿人心的冷冽力量:

【朱允炆的命运到底如何?】

【这一切,还得从洪武十二年的废宰相制度说起……】

【朱元璋,作为出身农民的皇帝,虽雄才伟略,却难以完全摆脱乡野偏见。】

【他废除宰相制度,将国家的权力牢牢握于手中,自以为无所不能,但忽视了这一制度的千年传承。】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何以都保留宰相之职?】

【此中必有深意。】

【朱元璋的废宰相之举,虽解当下之忧,却将权力的重担悉数压在自己和朱标身上。】

【国家事务繁冗,最终皆须经朱元璋审批。】

【即便朱标分担了不少事务,然而——!】

【超负荷的工作,连年积压的责任,再加上朱标自幼体弱,使得他终究不堪重负。】

【洪武二十四年,他年仅三十五岁,便因病早逝!】

【朱元璋,倘若你未废宰相制度,朱标是否还有另一个结局?】

【你,才是这场悲剧的推手!】

天幕的声音仿佛寒风刺骨,令朱元璋的脸色骤然苍白!

他的身躯一阵摇晃,脚下一软,竟向后退了两步!

“不,不可能……”他喃喃道,声音中透着绝望,“朕怎会害了自己的儿子……”

可天幕的陈述,条理分明,事实清晰,令他无法找到半分反驳之词。

他浑浊的双眼抬起,颤颤巍巍地望向朱标,那眼神中再无威严,只有深沉的愧疚与忧虑。

朱标则依旧愣立原地,眼神复杂难明。

他的目光扫过天幕所揭示的一切,又停留在父皇的脸上。

此时的洪武十年,一切尚未发生。朱允炆才刚降生,为这座皇宫带来了短暂的喜悦。

然而,这份喜悦在朱元璋的心中却似云烟般消散不见。

他望着眼前的朱标,忽然发现他这位继承人虽正值青壮,却早已身显疲态,体弱多病的警兆竟是如此清晰可见。

天幕道出的未来,仿佛一口警钟,敲碎了朱元璋固有的骄傲与自信。

他的心开始摇摆,开始惶恐,开始思考:

“若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废宰相制度的决定,是否会让这个家族背负更多无法承受的痛苦?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收回,看向自己微微颤抖的双手。

他不禁低声呢喃:“三十五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是生命的终点……”

而朱标,眉头紧锁,神情愈发沉重。他想开口,却发现无从说起。

那个短暂而可怕的未来,似乎无声无息间已经张开了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他们的头顶。

天幕依旧悬挂在半空,寂静无声,却仿佛在俯视众生。

朱标的面色有些惨白,双手微微颤抖。

他以为天幕会给出些许希望,哪怕是一点点让人欣慰的未来。

然而,看到的却是残酷的现实:他甚至未能等到登基的那一天,便英年早逝。

“父皇,请您不必自责,这一切或许是天命的安排!”

朱标低声劝慰着,语气中透着痛楚。

但朱元璋猛然意识到了更多深层的问题。

他眼神骤变,满是震惊与担忧:

“我的儿早逝,那我的大孙子呢?他的命运又会如何?”

【洪武十六年四月,朱标之子、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年仅八岁,病重不治,意外身亡。】

【同年七月,马皇后因病去世。】

字字如雷霆炸响,重重击在朱元璋的心头。

他的脑海中一片轰鸣,双手紧握,甚至因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

五年!只有五年啊!

他便会失去自己的大孙子,而后不久,最深爱的妻子也将离他而去。

“天啊!”

“为何?为何要如此对我!我这一生经历了多少苦难,老天却仍不肯放过我!”

哀恸的情绪弥漫开来。

朱标站在一旁,神情复杂。

他未曾想过,短短数年,大明竟会经历如此沉重的变故。

朱标想开口安慰父皇,但看着朱元璋满脸的绝望,终究未能说出口。

群臣则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在此刻打破气氛,纷纷低头屏息,唯恐惹来无妄之灾。

胡惟庸藏在人群中,悄悄抹去额头上的冷汗。

天幕揭露的未来,似乎让他暂时松了一口气。

但他心中深知,如果宰相制度被废,他这个权倾朝野的人,绝不会有好下场。

“父皇,这或许并非完全的坏事,”他缓缓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深意。

朱元璋闻言一愣,怒目而视:

“何以为好事?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还能是好事?!”

朱标摇了摇头,神色间带着些许从容:

“父皇,天幕既然告诉了我们未来,那我们就有机会去改变它。”

“或许,今日的天启便是上苍赐予我们的良机。”

朱元璋的眼神中逐渐透出光芒。

“对啊!”

他猛地一拍龙椅,浑身散发出久违的威严:

“天命既然如此,我们便逆天而行!”

“既然已经知晓未来,咱们就要提前准备,将一切彻底改变!”

他缓缓站起身,挺直腰板,整个人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大明的命运,不由天定,而由我定!”

朱元璋意识到,废除宰相制度虽有弊端,但也不是完全无解的局面。

他暗暗下定决心,在制度推行时更为审慎。

“至于允炆……”

朱元璋冷冷开口:

“或许,他确实是继位的最佳人选。未来如何,我们且拭目以待。”

此刻!

站在一旁的朱棣,神色却显得有些阴郁。

他攥紧拳头,目光中透着几分不甘。

若是朱标和朱雄英在世,他甘愿成为一柄利剑,为他们开疆拓土!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允炆?”

朱棣冷笑一声,低声呢喃:

“天命如此吗?可这命运,凭什么就不能由我来改变?”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酝酿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念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