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当永乐皇帝听闻能接触洪武朝

换源:

  朱棣看着朱高煦那恭顺的样子,内心的气消了不少,真论起来,朱高煦和朱高炽这两个儿子,在他心里的地位很难说谁更高。

皇太子朱高炽,奉天靖难时期镇守后方,更是在他前往宁王那边的时候,挡住了建文大军。

自他登基以来,太子可以说勤勤恳恳,每次北征,也是他监国理政。

因此,朝堂上太子的权势很大,大到连朱棣如今都要上心的地步。

而儿子朱高煦,奉天靖难有功,更是多次救他于危难,父子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加上朱高煦并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也同样是他永乐皇帝钟意的继承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考量,争储之势已经快要摆到了明面上来。

“汉王爷。”

“父皇,您言重了!”

听着朱棣那略带调侃的声音,朱高煦连忙摆手劝道。

“这天下间哪儿有老子喊儿子爷的道理,您说是不是?”

看着朱高煦脸上那尴尬的笑容,朱棣心情一乐,嘿嘿一笑着招了招手。

“你还知道俺是你老子啊?”

朱高煦小心翼翼的靠了过去,刚迈出脚两步,就见朱棣脸上的笑容顿时没了,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朱高煦,你这几天死哪儿去了?”

朱高煦一怔,旋即惊愕的盯着朱棣,一副疑惑的模样:“父皇,我就在家闭关啊!”

“闭关?”朱棣双眸一凝,表情变得有些微妙。

“唬谁呢?你也应该清楚,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

“啊这……”朱高煦顿时脸色一僵,毕竟锦衣卫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可是遍布天下。

何况这里还是皇城,而他还是永乐皇帝的嫡次子,王服里自然有宫里的眼线。

朱高煦也清楚这点,毕竟就算是太子朱高炽的东宫,那也是有朱棣安排的眼睛盯着。

“父皇,儿臣……”

“俺可是等你的消息等了好几天了,说说,一个大活人,好端端的是怎么从汉王府消失不见的,要不是想着那是你的府邸,俺已经让人掘地三尺,看看能否找到密道了。”朱棣抱起双臂,身上散发出择人而噬的气息。

“在自己府邸里修密道,咋滴,你想学建文呐?”作为奉天靖难事件的主人公,朱棣十分清楚,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借助皇宫大火,走密道逃之夭夭。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和才会多次被派遣去海外,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因为朱允炆不找到,他寝食难安!

建密道这无疑是在挑拨朱棣的神经,朱高煦可不敢认,轻笑道:“父皇,您这可是诛心之言啊,我的汉王府里可没有密道。”

此乃谎言,当初建文帝被朱高煦逮到后,就直接关押到了汉王府底下。

这颗雷朱高煦可没准备这么快引爆,连忙转移话题。

“实际上,儿臣这几日,是去了洪武朝的十五年,正好救下了皇奶奶。”

“哟呵,你这编的有水平啊,都扯到俺母后头上了。”朱棣顿时神情戏谑,抬起一只手掌心朝上,对着朱高煦又道。

“编,你接着编,俺在听。”

见朱棣身上已经是出现了气急败坏的前兆,朱高煦不由得满头黑线,嘴角抽了抽。

“父皇、爹啊,儿子真没骗你!”

朱棣依旧是神色自若的在那里打量着朱高煦,完全不相信他的话。

毕竟,从永乐十九年去洪武十五年,中间可是有着近四十年的光景,正常人谁会相信啊?

“汉王,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你糊弄谁呢?竟然骗到朕头上了?”朱棣见朱高煦还是嘴硬,心里的怒火已经是抑制不住,什么喜怒不形于色之类的他都忘得一干二净,直接低头弯下腰抄起了自己的鞋子。

“你当朕是老了,成二傻子了?”

说完,朱棣整个人朝着朱高煦冲了上来,扬起鞋子就要给朱高煦一个大比兜。

现在对朱棣,跟你关系好的时候就自称俺,但要是不高兴了,那就是高高在上的永乐皇帝,自称起朕了。

“停停停!”朱高煦连忙抬起手掐住朱棣的手腕,一脸无奈的制止道。

“你——!?”朱棣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二儿子。

“你竟然还敢跟朕动手?”

“父皇……儿臣是说真的!”朱高煦语重心长的说着,同时彻底压制了朱棣挣扎的力道。

“您要是不信,儿臣带您一起回洪武十五年,皇爷爷和大皇伯估计很乐意见着您。”

朱棣闻言,下意识打了个激灵,脑海中出现了他马上回到洪武朝的画面……

想想太祖高皇帝那暴脾气……

想想懿文太子那隐藏在温润儒雅外表下的另一面……

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不,不去!”

见朱棣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头上的乌纱翼善冠都快甩下来了,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扬。

“不去也行,儿臣还有一种方案,这两天皇爷爷和大皇伯也听闻了永乐朝,想来是很乐意来一观这盛世之境的。”

朱高煦说完,朱棣微微张了张嘴,但又没有发出声音,整个脸都纠结成了奇怪的样子。

朱高煦的方案,让他回忆起了要被先生检查功课的不安情绪,内心更是尴尬的想要用脚刨地。

如果朱高煦说的是真的,那他父皇和大哥,在见识到了永乐朝的一切后,能认可他的功绩么?

能认同他登上皇位么?

还有建文帝朱允炆……

不管怎么说,都是他让建文帝丢掉了江山,甚至还下落不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