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战略调整

换源:

  风云变幻下的局势洞察

蜀汉在刘禅的精心治理下,历经多番变革与发展,已在三国纷争的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周边局势却如六月的天气,变幻莫测。东吴态度的摇摆不定,让原本坚固的联盟关系出现了微妙的裂痕;曹魏则始终如同一头盘踞北方的巨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蜀汉致命一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禅深知,蜀汉若想继续生存并实现兴复汉室的宏伟大业,必须对现有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他常常独自伫立在御书房的军事地图前,久久凝视,试图从那错综复杂的线条与标识中,寻找到破局之法。地图上,蜀汉与曹魏、东吴的边界犬牙交错,每一处都潜藏着危机与机遇。汉中,作为蜀汉的北大门,地势险要,是抵御曹魏南下的关键屏障;永安,则扼守着与东吴接壤的要道,其战略地位同样举足轻重。而曹魏疆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东吴凭借长江天险,水军实力不容小觑。蜀汉夹在两者之间,可谓腹背受敌。

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刘禅召集了诸葛亮、姜维、魏延等一众军事要员,齐聚御书房。众人入座后,刘禅神情凝重地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局势愈发复杂艰难。东吴态度不明,与我联盟恐生变数;曹魏实力雄厚,对我蜀汉虎视眈眈。在此情形下,我蜀汉若想求存图强,军事战略的调整已刻不容缓。”

诸葛亮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地图,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当前东吴的异动,使得我们在东线的防御压力徒增;而曹魏随时可能从北线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军事布局,强化关键地区的防守,确保防线固若金汤。”

姜维紧接着说道:“陛下,依末将之见,单纯的防守只能暂时抵御敌人,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局势。我们应主动出击,寻找曹魏的破绽,打乱其部署,变被动为主动,方能为蜀汉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刘禅听着两位爱将的发言,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说道:“不错,朕意已决。一方面,要加强对汉中、永安等关键地区的防守。汉中乃我蜀汉的咽喉要地,一旦有失,曹魏大军将长驱直入;永安则关乎与东吴的边界安危,不容有丝毫闪失。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谋划主动出击曹魏的机会,但此事宜慎之又慎,需周全考虑,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战略方案的激烈碰撞

围绕着加强防守与主动出击的具体方案,众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气氛热烈而紧张。

负责军事部署的将领率先发言:“陛下,加强汉中防守,需多管齐下。首先,应大幅增派兵力,至少三万精锐,充实防线力量。同时,对汉中的城墙进行全面加固,加厚增高,以抵御敌军的攻城器械。储备足够三年之用的粮草和军械,确保在长期围困下,守军仍有充足的物资保障。此外,在周边险要之地,如阳平关、定军山等地,增设烽火台和营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以便及时察觉敌军动向,相互呼应支援。”

一位谋士紧接着说道:“然而,增派如此多的兵力,粮草辎重的需求将成倍增长,后勤补给将面临巨大压力。我们需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同时,在汉中后方设立多个大型粮草辎重储备基地,分散储备物资,以防敌军突袭。”

在主动出击方面,姜维提出:“曹魏虽强大,但并非无懈可击。其内部权力斗争不断,且在偏远地区的统治根基相对薄弱。我们可派人深入曹魏境内,收集情报,重点关注西凉地区。此地曹魏兵力相对分散,且与当地少数民族时有摩擦。我们若能联合当地少数民族,从西凉发动突袭,或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也有大臣提出担忧:“联合少数民族存在诸多变数,他们生性自由,忠诚度难以保证。而且,深入曹魏腹地作战,一旦被发现,我军将陷入重围,救援不及,恐遭灭顶之灾。”

一时间,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集中力量攻击曹魏的薄弱环节,给予致命一击;有人则担心贸然出击会陷入曹魏的陷阱,主张稳扎稳打,先巩固防守。刘禅认真倾听着每一个观点,权衡着利弊。他深知,这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蜀汉的生死存亡,必须慎之又慎。

战略确定与稳步推进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与细致分析,刘禅综合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战略方案。

在防守方面,汉中地区增派三万精兵,由魏延亲自坐镇指挥。魏延,作战勇猛,谋略过人,是镇守汉中的不二人选。除了加固城墙,还在周围的山川要道设置大量的拒马、鹿角等障碍物,挖掘宽阔而深邃的陷阱,构建三道坚固的防线。第一道防线以烽火台和小型哨站为主,用于预警和迟滞敌军;第二道防线依托险峻地势,布置强弩和投石车等重型武器;第三道防线则是汉中城的城墙,加厚至三丈,增设瓮城和马面,增强防御能力。同时,在汉中后方的南郑设立大型粮草辎重储备基地,囤积足够三年使用的粮草和充足的军械。基地周围布置重兵防守,确保物资安全。

永安方面,增派两万兵力,加强江岸防御工事的建设。打造多座坚固的堡垒,堡垒之间以壕沟和地道相连,形成相互支援的防御网络。配备强大的弩箭部队,每座堡垒装备床弩,可远距离攻击敌军战船。此外,组建一支规模达五千人的精锐水军,日夜在江面巡逻。水军战船进行了升级改造,船头安装尖锐的撞角,船身配备投石机和弩炮,增强水上作战能力。

在主动出击方面,先派遣一批精干的情报人员深入曹魏境内,重点关注西凉地区的军事部署、兵力调动以及少数民族的动向。情报人员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组成,他们乔装成商人、流民等,潜入曹魏各地。同时,秘密与西凉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势力接触,试探联合的可能性。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丰厚的礼物,与少数民族首领谈判,承诺给予他们土地、财物和自治权,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待情报收集充分,与少数民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再制定详细的奇袭计划。

战略确定后,蜀汉军队迅速行动起来。魏延领命前往汉中,他马不停蹄地视察防线,指挥士兵们加固工事,训练新兵。他亲自制定训练计划,要求士兵们每日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兵器操练和战术演练。在永安,士兵们日夜劳作,搬运巨石,修筑堡垒。工匠们精心打造弩箭和战船,确保武器装备的精良。水军也开始了紧张的训练,他们在江面上进行编队、冲锋、防御等战术演练,力求提高水上作战能力。而情报人员则乔装打扮,秘密潜入曹魏境内,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略调整,正有条不紊地展开,蜀汉的军事战略由此进入新阶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