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朝堂风暴

换源:

  奸计得逞?伪造证据呈堂

那密室又阴又潮,一股子霉味儿直往鼻子里钻。摇曳的烛光昏黄昏暗的,把孙茂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在墙上晃来晃去,看着怪瘆人的。

孙茂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那份信件,里头全是贪婪和阴狠的光,就跟饿狼似的。他手里握着毛笔,笔尖在墨汁里轻轻蘸了蘸,然后小心翼翼地在纸上模仿别人的笔迹。每写一笔,他的心就跟着揪一下,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吧嗒”一声滴在纸张边缘,立马晕染开一小片墨迹。

“呼——”孙茂终于写完了,把毛笔一放,长出了一口气。他看着这份伪造的信件,越看越得意,嘴角咧得老高,就跟捡到宝似的。他心里头盘算开了,这可是扳倒费祎、破坏新政的绝佳机会啊!只要费祎一倒台,新政就成了泡影,他和那些豪族势力就能重新掌控朝堂,到时候荣华富贵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茂双手哆哆嗦嗦地捧起信件,就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里,然后猫着腰,急匆匆地离开了密室。

次日早朝风云起

第二天早朝,金色的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稀稀拉拉地洒在光洁的地面上。群臣穿着朝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殿两侧,挨个给刘禅磕头参拜。刘禅端坐在龙椅上,刚要张嘴宣布商议新政的事儿,就见孙茂大踏步从队列里走了出来。

孙茂手里举着那份伪造的信件,举得高高的,脸上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扯着嗓子大声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最近啊,臣老是听到好多关于新政大臣的传言,一开始臣压根儿就不信,寻思这肯定是市井上瞎传的。可臣身为朝廷的臣子,哪敢有一点儿懈怠啊,就四处打听查证,嘿,您猜怎么着?还真查出这等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儿来了!”

刘禅坐在龙椅上,眉头皱了起来,眼里满是疑惑。他轻轻摆了摆手,温和地说:“孙爱卿,别急别急,慢慢说,别把自个儿急坏了。”

孙茂往前迈了两步,把信件慢慢展开,扯着公鸭嗓念道:“这封信啊,是从费祎大人勾结的富商那儿截获的。信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费祎大人跟富商密谋,想操控物价,把市场搅得乱七八糟,然后从中捞取巨额私利,这可把咱蜀汉的百姓和国家害苦了!陛下,新政本来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国家繁荣昌盛的。可费祎大人作为新政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居然干出这种缺德事儿,真是罪不可恕啊,还望陛下狠狠治他的罪!”

孙茂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立马炸开了锅。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头接耳,有的惊得嘴巴都合不拢,有的则摸着下巴,一脸沉思的样子,时不时还瞟一眼费祎。

费祎站在人群里,心里“咯噔”一下,就像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但他毕竟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心里明镜似的,这肯定是豪族的阴谋。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队列,走到大殿中央,恭恭敬敬地给刘禅行了个礼,说道:“陛下,这封信纯粹是伪造的,就是有人故意陷害微臣,想破坏新政的推行,请陛下明察啊!”说着,他眼神坚定又锐利,就像能把孙茂的阴谋诡计看穿似的。

激烈交锋,各执一词难解难分

刘禅从孙茂手里接过信件,身子往前倾了倾,仔仔细细地看起来。信件上的字迹工工整整,内容有鼻子有眼的,伪造得跟真的似的。要不是他了解费祎的为人,知道他一心为国,就光看这信件,还真容易信了。他手指在信件上轻轻摩挲着,眉头皱得紧紧的,陷入了沉思。

孙茂瞅着刘禅认真看信件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寻思这机会来了。他赶紧趁热打铁,大声说道:“陛下,这证据都摆在眼前了,费祎还敢嘴硬!现在新政推行的时候物价是暂时平稳了,说不定就是费祎他们在背后捣鬼,想掩人耳目呢。他们先给陛下和百姓点儿甜头尝尝,其实是为了以后捞更大的好处。要是不彻查严办,咱怎么跟天下百姓交代?又怎么显出陛下推行新政的决心呢?”他一边说,一边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脸涨得通红,跟猪肝似的。

费祎一点儿也不害怕,他挺直了腰板,眼睛直直地盯着孙茂,眼神里全是不屑和坚定,大声反驳道:“孙茂,你啥证据都没有,就凭这封来路不明的信就污蔑我。我倒要问问你,这信你是从哪儿截获的?你咋就确定这信是我写的?再说了,要是我真有这阴谋,那为啥在物价监管的时候,新政效果那么好,物价还越来越稳定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嘛!”他的声音洪亮又清晰,在大殿里嗡嗡作响。

孙茂被费祎问得一下子没词儿了,脸“唰”地一下就红了,眼神躲躲闪闪的,脚也不自觉地来回挪动。但他很快又强装镇定,嘴硬道:“哼,费祎你别在这儿狡辩了!说不定你就是前期故意装出新政有效果的样子,想把陛下和大伙都骗了,其实暗地里正谋划着更大的阴谋呢。这封信就是铁证,陛下要是不信,就派人好好查查!”他嘴上说得挺硬气,可语气里却透着一股心虚。

朝堂上支持新政的大臣和豪族势力的大臣分成了两派,各站各的阵营,吵得不可开交。支持新政的大臣们气得满脸通红,指着孙茂的鼻子骂他恶意陷害;豪族势力的大臣们则跟着孙茂一起瞎起哄,嚷嚷着要彻查费祎。那些原本中立的大臣,看着这场激烈的争吵,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有的低着头,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有的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心里琢磨着到底该相信谁,哪边的势力更靠谱。

明察秋毫,刘禅的决断

刘禅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上乱成一锅粥,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他太了解费祎了,这么多年来,费祎为了新政尽心尽力,全国各地到处跑,从来没喊过累,绝对不可能干出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儿。可孙茂这次来势汹汹,还拿出了伪造的信件,要是不处理好,朝堂肯定会乱得更厉害,新政也没法接着推行了。他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龙椅的扶手,眼神里满是忧虑。

想了好一会儿,刘禅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大殿里立马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刘禅板着脸,严肃地说:“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不能随随便便就下结论。费祎是朝廷的重臣,朕一直都很信任他。但孙茂呈上的这封信也得好好查查。朕决定,派公正无私、跟新政推行和各方势力都没关系的监察御史王正来调查这件事儿,一定要把真相查清楚,给朝堂一个清白。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费祎暂时停职,但还得配合王正调查,不许耍赖。各位大臣也都好好干自己的活儿,别因为这事儿影响了新政的推行。要是有人趁机捣乱,朕可不会轻饶!”他的声音威严又坚定,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砸在大臣们的心上。

刘禅这一决定,既没有偏听偏信,也没有草率行事,好歹稳住了朝堂的局势。费祎心里憋屈得要命,自己明明是被冤枉的,还得停职接受调查。但他也知道刘禅这么做也是没办法,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保证新政能顺利推行。他只好强忍着不满,给刘禅磕头谢恩,然后灰溜溜地退出了朝堂。

孙茂表面上恭恭敬敬地给刘禅行礼,领了命令,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他搓着手,嘴角微微上扬,心里美滋儿地想着,自己的阴谋马上就要得逞了,只要王正“调查”出那个所谓的“真相”,就能把费祎彻底扳倒,新政也就成了一场空。

随着监察御史王正的介入,这场围绕着新政和豪族势力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更关键的阶段。整个蜀汉朝堂都被一股紧张的气氛笼罩着,大臣们都眼巴巴地盯着事情的进展,所有人都在等着最终的调查结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