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心急如焚,催动大军朝着落凤谷疾驰而来。然而,刚接近谷口,便遭遇司马懿精心布置的疑兵阻拦。只见前方尘土飞扬,旌旗招展,魏军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魏延深知时间紧迫,若不尽快突破眼前防线,姜维所部危在旦夕。
他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众将士听令,随我杀开一条血路!”言罢,挺枪跃马,率先冲入敌阵。魏延武艺高强,一杆长枪使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魏军纷纷倒下。蜀军将士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紧随其后,与魏军展开殊死搏斗。
司马懿在远处高坡上看着魏延率军冲击,心中暗暗皱眉。他深知魏延之勇,若让其突破防线与姜维会合,此次伏击便功亏一篑。于是,他传令各营,务必死战,拖住魏延。魏军在军令之下,拼死抵抗,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再说落凤谷内,姜维临危不乱,迅速稳定住蜀军阵脚。他指挥士兵们利用地形,寻找可以躲避滚木礌石和箭矢的地方。同时,组织精锐之士组成敢死队,向着张郃所在的一侧山坡发起冲锋,试图突破魏军的包围圈。
马岱一马当先,带领敢死队如猛虎般冲向山坡。山上魏军见蜀军来势汹汹,赶忙集中弓弩手射击。马岱身上多处中箭,但他浑然不顾,咬牙继续向前冲。在他的鼓舞下,敢死队士兵们奋勇攀爬,与山上魏军短兵相接。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姜维则亲自在后方指挥,不断调整战术。他让一部分士兵收集魏军射落的箭矢,向山上反击,压制魏军的火力,为敢死队创造机会。然而,张郃所率魏军训练有素,且占据有利地形,蜀军的突围行动进展艰难,死伤惨重。
谷内的局势愈发危急,姜维心中明白,若不能尽快突围,随着时间推移,蜀军必将全军覆没。而此时,魏延那边的救援也不知进展如何,他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保持冷静,思索着破局之法。
正当姜维感到绝望之时,突然听到山谷后方传来一阵喊杀声。他心中一惊,以为又是魏军的伏兵。然而,仔细一听,喊杀声中竟夹杂着蜀军的旗号声。姜维大喜,莫非是援军从后方杀进来了?
原来,诸葛亮在大营得知姜维中计被困后,立刻派遣赵云率领一支奇兵,绕到落凤谷后方,准备突袭魏军。赵云老当益壮,率领三千轻骑如疾风般迅速赶到。他观察了一下谷内局势,发现魏军正全力围攻姜维,后方防守相对薄弱。
赵云一声令下,三千轻骑如猛虎下山般冲入谷中。魏军毫无防备,顿时阵脚大乱。赵云手持长枪,冲入魏军人群,左突右杀,无人能挡。他所到之处,魏军纷纷溃败。
张郃在山坡上见后方突然杀出蜀军,心中大惊。此时,马岱看准时机,带领敢死队一鼓作气,终于突破了张郃所在山坡的防线。张郃见势不妙,急忙率军后退。姜维见赵云援军赶到,士气大振,下令蜀军全线反击。
谷内的魏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了方寸。郭淮在谷口见此情形,也慌了神。他担心被蜀军前后夹击,急忙下令弓弩手撤退。魏延那边得知谷内有动静,知道定是援军赶到,于是更加奋力地攻击眼前的魏军。在魏延的猛攻下,司马懿布置的疑兵终于抵挡不住,纷纷溃散。
魏延率军迅速冲入谷中,与姜维、赵云会合。三位蜀军大将相见,来不及寒暄,立刻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此时,司马懿见伏击失败,深知再战下去对魏军不利,急忙下令全军撤退。蜀军乘胜追击,魏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诸葛亮得知前方大捷,率领大军稳步推进,准备扩大战果。而司马懿在撤退途中,收拢残兵,心中暗暗发誓,定要找机会一雪前耻。
司马懿率残军退回营寨后,立刻着手整顿军队。他深知此次战败对魏军士气打击巨大,若不尽快恢复军心,蜀军趁胜追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召集诸将,严肃地说道:“此次战败,乃我指挥不力,然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虽损兵折将,但根基未动。如今当务之急,是鼓舞士气,重整旗鼓,以待反攻之机。”众将见司马懿如此坚定,心中稍安,纷纷表示愿听其调遣。
司马懿一面安排军医救治伤兵,一面派人清点粮草辎重,又令各部加强营寨防御,深挖壕沟,高筑壁垒,防止蜀军突袭。同时,他修书一封,快马送往洛阳,向魏明帝曹睿奏明战况,请求增派援军与粮草。
曹睿接到司马懿的奏报后,大为震惊。他深知雍凉之地对魏国的重要性,若此地有失,关中危矣。于是,他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决定从豫州、兖州等地抽调五万精兵,由大将夏侯霸率领,火速增援司马懿。同时,调拨大量粮草,由专人护送,以解魏军燃眉之急。
再说蜀军这边,诸葛亮大获全胜后,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司马懿老谋深算,定会卷土重来。因此,他命令各军不可懈怠,加强戒备。同时,派人安抚新占领地区的百姓,稳定民心,征收赋税,为后续战事做准备。
姜维向诸葛亮建议道:“如今魏军新败,士气低落,我军应乘胜追击,一举荡平雍凉,进取关中。”诸葛亮抚须沉思片刻,说道:“伯约,魏军虽败,但实力犹存。且司马懿善于用兵,定有防备。我军深入敌境,后勤补给困难,若贸然追击,恐中其埋伏。当下,我们应稳扎稳打,巩固战果,再寻破敌之策。”姜维听后,心悦诚服,对诸葛亮的谨慎决策深表赞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