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援军突至(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就在姜维集中兵力攻击夏侯霸,双方陷入苦战之时,远方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姜维心中一惊,以为是魏军的援军到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准备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然而,当这支骑兵队伍靠近时,姜维才发现,来的竟然是蜀军的援军。原来,在后方坐镇的张翼见前方战事吃紧,又看到魏军大营方向火光冲天,料想姜维可能陷入苦战,便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前来支援。

张翼一马当先,冲入魏军阵中,大声喊道:“伯约,我来助你!”蜀军士兵们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姜维抓住机会,指挥蜀军对夏侯霸部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夏侯霸本就已经疲惫不堪,面对蜀军的前后夹击,渐渐抵挡不住,他的魏军士兵们开始纷纷溃败。

司马懿看到夏侯霸那边局势危急,心急如焚。但他此时被姜维的蜀军主力缠住,无法脱身去救援。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夏侯霸的部队被蜀军逐步瓦解。

在蜀军的全力攻击下,夏侯霸终于支撑不住,率领着残兵败将,试图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姜维怎会轻易放过他,紧紧咬住夏侯霸不放,一路追杀。

与此同时,司马懿的魏军也在蜀军的攻击下,渐渐呈现出败象。士兵们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再加上长时间的战斗,体力也消耗殆尽。司马懿深知,此战已经无力回天,如果继续僵持下去,恐怕会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好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魏军如同潮水般退去,蜀军则在后面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的兵器、粮草和马匹。

姜维望着败退的魏军,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他知道,司马懿老谋深算,此次虽然败退,但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会有更激烈的战斗等着他们。而且,经过这场大战,蜀军也伤亡惨重,需要时间来休整和补充兵力。

当一切尘埃落定,战场上只剩下燃烧的营帐和堆积如山的尸体。姜维下令蜀军清理战场,救治伤员,同时加强警戒,以防魏军的反扑。

回到蜀军大营后,姜维与张翼等将领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张翼建议暂时退兵回汉中,待补充兵力和粮草后,再做打算。姜维却认为,此次虽然击败了司马懿,但曹魏的实力依然强大,若不趁此机会扩大战果,恐怕以后再难有这样的机会。

众将领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姜维决定先派人回成都,向刘禅汇报战况,并请求增援和补给。在等待成都消息的同时,蜀军继续在前线驻扎,密切监视魏军的动向。

在洛阳的曹魏朝堂之上,司马懿战败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对司马懿的指挥能力产生了质疑。一些与司马懿不和的大臣趁机在曹睿面前进谗言,企图削弱他的权势。

“陛下,司马懿此次战败,损兵折将,实乃无能之辈,不应再委以重任。”一位身着朝服的大臣躬身奏道,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曹睿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他深知司马懿手握重兵,对曹魏政权既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又不得不有所防备。此次战败,让他对司马懿的信任产生了动摇,但此时曹魏正与蜀汉对峙,又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将领替代司马懿。

“诸位爱卿,此事容朕再做斟酌。当前蜀汉虎视眈眈,我军需尽快稳定局势,切不可自乱阵脚。”曹睿缓缓说道,目光扫过群臣,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出更多的想法。

而在另一边,司马懿回到营中后,闭门谢客,独自在营帐内沉思。他深知此次战败,不仅让自己的威望受损,更可能影响到在朝中的地位。但他并未气馁,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应对之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司马懿提笔写下一封奏疏,详细阐述了此次战败的原因以及他对未来战局的规划,派人快马加鞭送往洛阳,呈给曹睿。

在蜀军大营,姜维收到了刘禅的回信。信中刘禅对姜维此次作战的表现予以嘉奖,并答应尽快派遣援军和运送粮草辎重前来。姜维看着书信,心中稍感宽慰,但他也清楚,时间紧迫,不能仅仅依靠后方的支援。

姜维召集众将,再次商讨作战计划。“此次虽小胜魏军,但司马懿必不会就此罢休。我等需趁敌军士气低落、尚未恢复之际,主动出击,打乱其部署。”姜维目光坚定地说道,扫视着营帐中的每一位将领。

“姜将军,可我军兵力有限,且经过此战,将士们也颇为疲惫,贸然出击,恐有风险。”一位将领面露担忧之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姜维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已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兵分三路,一路佯装主力,大张旗鼓地向魏军正面营地进发,吸引其注意力;另一路则暗中绕到魏军后方,切断其粮道;而我亲率精锐,突袭魏军的侧翼,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将听后,纷纷点头称是。随后,姜维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兵力,安排各路人马的行动路线和时间节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蜀军士兵们也在加紧训练,磨砺兵器,士气逐渐高涨。他们深知,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而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为蜀汉的荣耀而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