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得知沓中遇袭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沓中的重要性,若沓中失守,蜀军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于是,他当机立断,从剑阁防线抽调了三千精锐骑兵,由他亲自率领,火速驰援沓中。
骑兵们快马加鞭,马蹄扬起一路尘土。姜维骑在一匹黑色骏马上,神色严峻,他不断催促着士兵们加快速度:“快!再快些!沓中的兄弟们正等着我们救援!”士兵们深知此次任务的紧急,纷纷狠抽马鞭,战马嘶鸣,风驰电掣般朝着沓中奔去。
此时的沓中城内,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蜀军凭借着顽强的抵抗和对地形的熟悉,让魏军始终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粮仓燃起的大火虽然被魏军扑灭,但城中一片混乱,双方在废墟和浓烟中城中一片混乱,双方在废墟和浓烟中继续殊死搏斗。蜀军守将带着仅存的士兵,依托着断壁残垣,与魏军进行着最后的抗争。他们的身上满是血迹,眼神却依然坚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守到援军到来。
一名年轻的蜀军士兵,手中的长枪已经折断,他捡起地上一把魏军的长刀,继续与敌人战斗。他的脸上被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顺着脸颊流下,但他浑然不觉,只是疯狂地挥舞着长刀,每一刀都带着拼死的决心,逼得周围的魏军不敢轻易靠近。
司马昭在城中一处高处指挥作战,看着久攻不下的蜀军,心中既恼怒又无奈。他知道,再这样僵持下去,一旦蜀军援军赶到,内外夹击,他这五千精锐将全军覆没。于是,他决定改变战术,集中兵力先消灭蜀军的核心力量,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蜀军守将,或许能迅速瓦解蜀军的抵抗。
司马昭一声令下,魏军如潮水般向蜀军守将所在之处涌去。守将看到魏军的动向,明白自己成为了敌人的重点目标,但他毫无惧色,大声对身边的士兵喊道:“兄弟们,今日便是战死,也不能让敌人得逞!”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在浓烟弥漫的街道上,他们紧紧围绕在守将身边,组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魏军冲上来了,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惨烈的近身肉搏。蜀军士兵们以一当十,用身体和手中的武器阻挡着魏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守将更是勇猛异常,他手中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接连砍倒了数名魏军。但魏军人数实在太多,渐渐地,蜀军的防线开始出现了缺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城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如雷般的马蹄声。姜维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姜维一马当先,手中长枪直指魏军,大声喊道:“兄弟们,杀进去,解救沓中!”三千骑兵如同一把利刃,狠狠插入了魏军的侧翼。
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姜维身先士卒,冲入敌阵,长枪所到之处,魏军纷纷落马。他的眼神中透着无比的坚毅和愤怒,每一次出枪都精准而有力,瞬间便在魏军阵中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蜀军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守将也抓住机会,率领着剩余的士兵,从城内杀出,与援军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魏军腹背受敌,顿时陷入了绝境,开始节节败退。
司马昭见势不妙,知道此次突袭沓中的计划彻底失败,若再不撤退,必将全军覆没。他心有不甘地看了一眼混乱的战场,咬咬牙,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魏军士兵们如蒙大赦,纷纷朝着城外逃去。
姜维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率领骑兵在后面紧紧追击。一时间,沓中城外尘土飞扬,喊杀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魏军在慌乱的逃窜中,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最终,司马昭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出了沓中。姜维没有继续穷追不舍,他深知司马懿必定还在附近有所布置,不能贸然深入。他勒住缰绳,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此次虽然成功解救了沓中,但也让他意识到,司马懿父子绝非易与之辈,未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
沓中城内,蜀军开始清理战场,救助伤员。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对姜维和蜀军将士们表达着感激之情。姜维看着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士兵们,以及满脸感激的沓中百姓,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蜀汉的命运,依旧在风雨中飘摇,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来临。
而在魏军营地,司马懿得知司马昭突袭沓中失败的消息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坐在营帐中,一言不发,手中紧紧握着一卷地图,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郭淮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许久,司马懿缓缓开口:“姜维,果然是我生平劲敌。看来,我们必须重新谋划一场更大的战役,方能彻底击败蜀军。”郭淮小心翼翼地问道:“大都督,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司马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传令下去,命各营将士加强训练,同时密切关注蜀军动向。我要让姜维知道,大魏的报复,即将来临”
在沓中之战后短暂的平静期里,蜀汉与曹魏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蜀汉方面,姜维深知曹魏不会善罢甘休,回到成都后,立刻进宫面见后主刘禅。朝堂之上,姜维神情凝重地奏道:“陛下,此次沓中虽有惊无险,但曹魏必定会卷土重来,且来势更汹。我军需早做防备,加强各关隘防御,同时扩充军备,招募新兵。”
刘禅听闻,脸上露出一丝忧虑,问道:“姜将军所言极是,但如今国库并不充盈,招募新兵、扩充军备所需钱粮从何而来?”
姜维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先从各地富商处暂借一部分钱粮,待战事结束,再行归还。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农桑,以充实国库。再者,精简朝廷机构,裁汰冗员,节省开支。”
刘禅点头道:“一切就依姜将军所言。只是还望将军能早日击退魏军,保我蜀汉太平。”
姜维领命后,即刻奔赴各地关隘。他亲自视察防御工事,指导士兵修缮城墙、加固营寨。在汉中,姜维看着陈旧的防御设施,眉头紧皱。他对守将说道:“此地乃蜀汉咽喉,曹魏必定会重点进攻。需在原有基础上,增设鹿角、拒马等障碍,深挖壕沟,多设陷阱。另外,加强烽火台的警戒,一旦有魏军动向,务必第一时间传递消息。”
同时,姜维还在军中挑选精悍之士,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专门负责侦察、突袭等任务。他亲自训练这支部队,传授他们独特的战术和格斗技巧,希望在未来的战争中,这支部队能发挥出关键作用。
而在曹魏阵营,司马懿父子也没有闲着。司马懿召集各路将领,在大帐中商议作战计划。他展开地图,指着蜀汉的山川地势说道:“上次突袭沓中失败,姜维必定加强了防御。此次我们不能再贸然进攻,需制定周密计划。”
司马昭起身说道:“父亲,儿认为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汉中,吸引蜀军主力;一路绕道阴平,奇袭江油,直捣成都;另一路则截断姜维的后路,防止他回援。如此,定能一举拿下蜀汉。”
司马懿微微点头,又沉思片刻道:“此计虽妙,但需谨慎行事。姜维智谋过人,必定会有所防范。正面佯攻汉中的部队,要摆出势在必得的架势,让蜀军不敢分兵。绕道阴平的部队,务必挑选精锐,秘密行军,不可走漏半点风声。截断姜维后路的部队,要提前埋伏,等他有所行动时,再突然出击。”
将领们纷纷领命。会后,各部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士兵们日夜操练,熟悉各种战术和武器。后勤部门也在全力筹集粮草、兵器,确保大军出征时物资充足。
在曹魏的民间,也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子响应号召,加入军队。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大魏开疆拓土。而魏国的工匠们也在加班加点地制造先进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云梯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与此同时,东吴也密切关注着魏蜀之间的局势。孙权召集大臣们商议道:“魏蜀若开战,对我东吴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蜀汉灭亡,曹魏势力大增,必定会对我东吴不利。但倘若我们贸然出兵相助蜀汉,又恐引火烧身。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张昭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按兵不动,观察魏蜀战况。若蜀汉危急,我们可象征性地出兵相助,以牵制曹魏,使其不敢全力攻蜀。若曹魏陷入困境,我们亦可趁机出兵,分一杯羹。”
孙权思索片刻,点头道:“就依张公所言。传令下去,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魏蜀动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