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凡盘腿坐在张大壮家客房的床上。他手握陈抟玉佩,等待熔炉律动。窗外喧嚣渐歇,月光爬上窗台。
玉佩发热,温润感沿经络蔓延。心口处,熔炉共振,律动加速。两者交换信息。李梦凡额头渗汗,指尖发麻。电流般的刺痛传遍全身,瞬间僵直。每次玉佩温度变化,熔炉都以特定频率回应。像两部古老机器,互相确认密码。
“这就是梦与醒的交界?”他吞咽唾沫。喉结滚动。面对未知领域,恐惧与期待交战。上次梦境危险记忆闪回,胸口紧缩,背部寒毛倒竖。求知欲压过恐惧,心跳转为坚定节奏。他摩挲玉佩上的“梦”字,手指颤抖。纹路在指尖下移动、重组、脉动。像解锁密码盘,旋转寻找正确位置。
“《睡梦逍遥大法·筑基篇》,看你的了。”他闭上眼。
他调整呼吸,由浅入深,由快转慢。意识松动,身体解开束缚。主动入梦,不再被动跌落。熔炉苏醒,点亮意识灯塔。玉佩释放频率,开辟前路。每次共鸣,熔炉吸收玉佩能量,转化为梦境钥匙。熔炉像神奇翻译机,物质能量转换成梦境可用的“货币”。脊柱发热,直冲头顶。百会穴刺痛,太阳穴跳动。双手握紧又松开。身体感知渐远,意识却变得锐利,如刚磨过的刀锋。
“找到那个智者。”他催动熔炉。意识脱离肉身。
混沌与黑暗散开。意义真空出现。熟悉概念漂浮失序。信息碎片擦过,不是看见,而是被理解。每片携带独特的思想重量和概念色彩。如同转动收音机旋钮,不同电台的声音片段闪过。有的清晰,有的模糊。玉佩化作锚点感知,不再是物品,而是存在证明。熔炉扩展为半透明球形场,包裹意识核心。李梦凡感到自己像潜水员,玉佩是氧气罐,熔炉是潜水服。保护他在陌生环境生存。
他凝聚自身。起初只是信息波动,然后组织成形。他触碰自己的“脸”,指尖穿过表面。感受到存在性冲突。肢体无重量,但每个动作携带意义。他在梦境中迈步。脚下无地面,却踏在逻辑平面上。每步创造自己的道路。就像踩在看不见的悬空台阶,只有落脚才出现支撑。
远处,浩瀚思想海涌动。无数信息、概念和意识碎片构成多维结构。思想有质地——确信坚硬如钢,疑惑柔软如云。概念有重量——希望轻盈,绝望沉重。信息有色彩——真相晶莹,谎言混浊。像思想实体化的珊瑚礁,每种概念都是独特的生命形态。
李梦凡的熔炉对海洋产生反应。边缘波动,吸收特定频率思想碎片,排斥另一些。玉佩稳定核心意识,防止同化。他发现一条基本法则:在这里,真实即力量。谎言或假设导致自身信息结构不稳定,出现波纹状裂缝。坚定的信念增强存在感,产生实质防护。思想潮汐起伏,意义乐章诞生。这不是声音,而是震动意识的理解模式。空间弥漫思想气息,引发灵魂共鸣。
李梦凡第一次尝试“说谎”——“我很强大”。立刻,意识形态出现波纹状裂痕。一股不适感从核心扩散。熔炉急速运转修复裂痕。他立刻领悟:在高维空间,“是什么”比“想是什么”重要得多。
他靠近思想海。概念失序,逻辑崩塌。检测展开。“未标识意识体,禁止靠近核心区。”机械意义组合直接植入他的理解中。这意义组合携带强制性,试图重写行动模式。李梦凡感到无形束缚,像被无数看不见的线缠住。
“我来寻找智者。”他投射意图包。熔炉收敛波动,减少信息泄露。
“访客意图已记录。提供身份凭证或推荐印记。”李梦凡投射玉佩存在性。金光流淌,勾勒希夷印记的信息结构。像在黑暗中亮出特殊通行证,引发系统识别。空间凝滞,意义流动暂停数秒。“希夷印记确认。沿引导进入思想海外围区。禁止干扰核心思维。禁止采集未授权信息。”
蓝色概念路径延伸,直通思想海边缘。这是允许存在的可能性走廊。他踏上路径。每步引发意识震荡。陌生概念撞击认知边界。有些导致思维短路,太阳穴胀痛。有些开启新理解模式,灵魂深处泛起愉悦。他发现第二条规则:概念具物理性。“危险”、“死亡”等概念区域实际存在,必须绕行。否则受到实质伤害。他小心避开一团漆黑的“绝望区域”。看到试图穿越的小型思维体被吞噬,只剩碎片漂浮。
路两侧,不同信息密度区域散发独特质感。绝望区域散发沉重气息,靠近时胸口紧缩,熔炉表面结霜。希望团块辐射轻盈能量,心跳加速,熔炉表面泛起金色涟漪。像饥饿者闻到食物香气。时间以意义密度计量。思想浓度高的区域,一瞬包含数小时信息。稀薄处,几乎静止。
前进中,李梦凡感到若有若无的关注。像被温和目光扫过。每当这种感觉出现,周围信息流变化,为他指引方向。他试探性地向看似封闭区域靠近,惊讶地发现路径自动展开。仿佛有人暗中帮助。
思想海居民显现——几何形状堆叠的多维结构,符号编织的概念云团。它们不说话,直接交换信息。如同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两个实体相遇,合体成更复杂结构,然后分离,各自携带对方一部分。
古老卷轴构成的思维体突然出现在身边。卷轴展开,符文直接读入意识。“新生意识,携物质界残余。”整段信息一次性传输,在李梦凡脑中自动解构为语言。他感到大脑被塞入过量信息,太阳穴剧烈跳动,视线短暂模糊。
“初来乍到。寻找智者。”他回应,意识震颤。卷轴符文重组,形成怀疑模式:“智者为古老存在,重要节点,受限访问。你,微小波纹,何以触及?”李梦凡展示玉佩锚点:“希夷印记,引荐凭证。”卷轴思维体停顿,符文闪烁减缓,呈现接受状态。然后通过非存在方式离开——这处停止发生,另一处开始发生。不是移动,而是空间重新定义。如同电视换台。
前行途中,更多思维体注意到他。它们投来理解探针,试图解析这个异常。每种探针携带特定意图,尝试渗入:“弱小波纹,可吸收…”“异常模式,需分类…”“物质界锚点,研究价值…”“新信息源,可提取…”概念入侵引发痛苦。太阳穴跳动,眼前闪现黑点,思维断裂。熔炉防御,分解重构入侵概念。负荷加重时,熔炉表面出现裂缝,释放金光。“专注核心。”他咬牙前行。
他发现环境对熔炉和玉佩产生影响。某些区域靠近时,熔炉加速运转。另一些区域导致玉佩锚点减弱,意识飘忽。他避开减弱区域,靠近强化区域。如同在复杂地形寻找最佳路径,避开沼泽,找到补给点。每靠近滋养区域,那种被关注感变强。似乎有人评估他的选择和反应。
突然,概念路径消失。四周信息流交织,形成理解屏障。非物理阻隔,而是不可理解性墙壁。尝试穿越时,意识排斥,思维碎片化。“路终结了?”他自语,意识震颤。
正在这时,他注意到思想海深处有异常波动。一种有意义的模式,在观察他的困境。注意力转向那方向,波动变得明显,回应他的关注。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的灯光信号,隐约引导方向。他尝试建立联系。周围信息密度下降,思想流重组,形成可理解空间。一个温和沧桑的意义结构浮现:“穿越混沌的旅行者,你寻求什么?”这是直接理解传递,如同自己思考出问题般自然。它携带智慧又好奇的情感色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