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神圣利坚帝国的大使馆仍旧未传来探听的消息,不过其官方在冲突后几个小时的时间中就宣布了袭击与其无关,倒是这个世界对我们大使馆被袭击的反响很大。虽然是边境无人关注,但是弦之前以大使馆名义创立了这个世界的一种叫社交帐号的东西,“异世界来客”让我们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这次将受到袭击的一部分证据上传以后更是对神圣利坚帝国等(因为出现了其武器)有很大的舆论压力,秦并没有因此对我们做出让步。倒是让我们有些刮目相看:看上去,这个地方,难以强攻。
不过,不好打就不打,世上自有别处,或许可以考虑开启对那些未建交的国度进行情报搜集的工作了……尤其是混乱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发挥的空间……
这时候,已经可以用上洛自己制造的车辆了,尽管效能不是很好,但木构装置的模块一体成型,很轻易的打造出来一些以最小边长零点三毫米的木方拼凑出来的同型车辆,最高时速六十四千米每小时,四冲程点燃式发动机,汽柴油燃料皆可(因为点燃温度比较高),最大载量八人,有车顶重弩的设计。与秦世界不同的是,洛试验1型载具,并没有底盘和轮轴,毕竟轮子也是用耐磨木方拼凑起来的,而是以轮子埋在车身内的部分进行横推——按理说会很颠簸,不过我们有坚强的身体——我一定会把使用体验完完全全的说明,并强烈要求增加有减震的版本。
木方倒是有更小的版本,不过毕竟是试验款,因此只用了不需要精细结构的版本,气效率比较低,但是成熟版肯定会高一些,结构倒是是参考了已有的公开成熟结构,不过只是不合比例的概念图,精确结果是一次次试验出来的,所以,即使摸上去都有粗糙的颗粒感,但是还是很好的。
木构系统拥有极高的制造能力,只要有模块,并且有已经调试好强度、大小、内部结构等的木方,就可以极快的进行结构实验。或者完整复制一个知道结构但无法解析内容的东西。结构木方大部分是魔能木,不过一些部分安装的是参考了秦的高力度冲击木,又将结构强度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总而言之,尽管内外甲均有减震的措施,但是臀部还是针扎一样的痛——很显然,目前也只有洛人会坐这种车辆。不过内部还是贴了一层凝固软脂来缓冲的,避免我直接坐在平木上——这是唯一的人性化措施。
不过,尽管速度不高,但动力较为强劲,仅仅是初号就可以实现在三十五度的全地形坡度上实现前进,包括斜冰面,但是那样的条件下速度会很难。
当然,缺点就是转向性能不大好,前二后四总共六个车轮的布局,只有前二能转向,而且最多转四十五度,否则就会脱齿,造成严重磨损。
车上,我已经接受到了一个公开级别的信息,《秦公开级别事务调查报告》。
因为入境限制,所以我们只有很少的不过一百余人,要调查整个巨大国度的优势和破绽,怎么做?
一起找!
一个国度被拿来宣扬的事物,即为他们的骄傲。一国之骄傲,则为精气神之凝聚之处,若此处都有虚假,便可证明,其内部信息有所脱节,则此处也会是攻破的着力点。
不过,若想做着力点,还有一个必要条件:与社会的主要物质生产者所紧密相关。在秦的条件下,则是数量够大。
为此,从秦的公开报表中,可以查到以等价物所衡量的价值分类中与物质相关的,一个是农品,一个是工品,而此俱为其骄傲。
工品相关信息,往往被电子网络所传播,因此可以快速筛选,而农品,则是此次探查的重点。
工品,秦之所重,其人为其产业所振奋者,“全俱”。以所购样品来看,此话无差。至少,在更详细的调查出现以前,并无可揣度之处。
农品,亦种类齐全,但我望着其物美价廉的各类果蔬储存样品,脑中突然炸响秦文本中的四个字“菜贱伤农”。
我立刻从木方中查出其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其余主要农业之地的对比。我笑了。
他们犯了大部分超速发展的国家都会犯的错误。
不平。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又说明其意识到了这一点:农品的价格并没有被官方压低,反而是受到了适当的抬升性保护。不过我并不惊奇,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对手。
如果饭碗被别人拿着,吃饭是不会香的。农品自足,就是独立自主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过嘛,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当国度处于飞速发展期,加剧的不只是财富分化,更有善恶分化,并且二者往往呈现正相关。知恩者知世事多艰,便不愿张口再要更好的,担心为他人凭添麻烦,而不知者却重加条件,欲壑难平。
不过,这样却带来一个后果:在某些时候,受帮助者不是需要帮助者,而是想要受帮助者。
这对执政者来说,便是盲点。不过,这并非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在劳累的生活中找到闪光点的人,并非好的被鼓动者。
一些调查记录显示,在一些地区,有些老人领取保障后也仍旧需要捡垃圾至死,在比较贫困的土里寻求食物的人,也少有事实上的“退休”一说——在小家庭中,并不能做到大家族那样的后养前,变数太多,因此,很多时候,要一直劳作。
洛曾经也对此类情况束手无策,不过在土地逐渐扩大以后,结合木构农机算是逐步的缓解,在废除货币以后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平等。
工农二元支柱产业下,如果要想农民过得好,从农民个人角度来说几条路,要么想办法搞土地兼并,要么搞产业转型,要么想办法自给自足,要么等下一代读书脱离土地。土地兼并就是传统地主加美国农庄主两种模式,机械化大规模来填补弱利润的优势。产业转型就是有条件的改种蔬果花卉,高附加值,但是绝对违背耕地政策。
自给自足就是像洛一样在个人生命前期学医学药学工学农,自己过一辈子基本不用花钱。但教育资源也不现实,他们连知识共享都做不到,这就是拦住的门槛。
不过还有几种集体破局的方法:农业服务站,就是自己负责物流采购,这样批发需求会更省钱一些,降低生活成本,推广成本也不高。又或者“工农联合”,本国必需品工业品给农业人口的售卖价格略低,可以只低百分之一左右,但攒起来一个月也能有几十。而且是只给确实生产的人口发才可,保障又是个问题。但是被困在土地上的人之所以被困在土地上,大部分是因为只会做土地上的事情。要是说办技能培训班又太理想化了。不过嘛……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大学生的实习学分”,进厂与务农如果同样算为实践分,并且只在偏远地区设置打卡机器……或许能改变一点点。但是工农业二元社会中,在重工的情况下,农业本身就处于被剥削的地位,所以要么改成剥削机器,要么剥削别人。
而工农兼抓,很现实的一点,钱不够。要么就得全改,改成生产者分产品,之前提过,除了金钱性的,工资也好,提成也好,也应该有实物性的,比如打工建房子,开发商有全部产权,那坚持建设全程的也可以分到几平米(具体还要讨论,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把附加值补偿一部分给人力。
当然也有设计成一套的增加产值,上果下鱼一套的增加产值,不过很显然,这种设计能力要求很高。不过,既然一些演员可以临时受征召出演出任务,设计师或许也可以用这种制度,这样发掘土地的全部潜力,而且直接把现实状况做成题目,就当做考证或者毕业作业,对一些还有深度开发价值的地块也是有帮助的。
有一些地方确实么得开发价值了,地瘦没办法,种地的人累死累活也干不了成果。工业合成农基粮已经有出路了,以地入股的话…工业红利分到个人。这种工业如果怕冲击农产品价格,可以以碳排放权赚钱,生产出来的农机埋土地里肥田……
或许,这个方法可以卖给秦,也可以加一些坑后宣传出去,挑动对立……毕竟,以他们的情况,即使有了技术,想要推广,还要保护制度不受腐蚀者歪曲……啧啧,总之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了。
凡是有缺陷的,皆可利用。
不过,我很庆幸他们并不会诉苦——不是抱怨,是诉苦。当一个人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其他类似的人也会遇到类似的困难,那么既然没有互相确认,这就是降低社会生产效率的点。有一些优秀的设计师能发现这些问题,但终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那么,可以预料到,洛的商会在异世界也可以有所扩张了。
全信息化的交流经验,可不止这一点。不过嘛,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懂的为自己、为国家争取进步,那么洛又何必做这个好人?
边军不会喊苦喊累,但保障设施仍旧一直更替,是因为他们是国家之皮。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是万众瞩目,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说出需求,才有改变——秦自以为的政治根源优势,其实也仅仅这一点而已,可惜他们的组成者自己并不懂得这一点。
同样的,并非所有需求都会被及时满足甚至被满足,但至少节省了调查时间。秦之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之所以快速做大做强,也是因为其执政者团体本身大部分就是生产参与者,但终有看顾不到之处。而若生产者遇困难既声明,亦可以加快迭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