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朱一郎的质疑,江良的前瞻性

换源:

  很快,在朱传文的通知下,

朱开山的第四个儿子,就来到了朱家饭馆。

“江良,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四儿子,朱一郎。”

朱开山说道。

朱一郎礼貌地和江良握了握手。

“江良先生,早就听传武、传杰提过你了。”

江良打量了一下朱一郎,跟原剧里长得也差不多。

浓眉大眼,英俊潇洒。

江良握了握手说道,

“你好,朱先生。”

朱一郎脱下了帽子跟围巾,然后坐在了椅子上。

他开口说道。

“大概的事情我已经听传文哥跟我讲过了。”

“正巧我们商会最近也在谈论这些事。”

“我觉得在这波浪潮之下,反而不应该去开什么工厂。”

“咱们关起门来说自家话,这阵风,有点像是当年打土豪那次啊.....”

“所以,爹,传文,我觉得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开饭馆吧。”

朱开山听到朱一郎的建议,一时间犹豫了起来。

江良说要开个工厂,但是身为商人的朱一郎却建议不要开。

这到底该听谁的?

江良觉得站在朱一郎的角度想,这个也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商人是最敏感的时候。

而且公私合营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听到要把股份给公家,这些商人会本能的感觉到惧怕。

江良想了想,开口说道。

“朱先生,我觉得你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句古话叫做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这次的起风,绝大部分的商人都认为会对他们不利的吧?”

朱一郎点点头,在他们商会,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影响很大,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盈利能力走下坡路。

“没错,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再看看,不能急着开什么制糖厂。”

“万一我们开起来了,股份给出去了,这个厂以后还听我们的吗?”

“我的建议是不如再等等看,不要这么急着做决定。”

江良理解朱一郎的想法,这个想法理论上是最稳妥的。

但是,想要在时代浪潮中走在最前面,不能这么干。

他开口问道,

“朱先生,您知道沪市那边的荣老板吗?”

朱一郎听到这个名字,点点头开口说道,

“荣老板?那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在战争年代就给国家捐了不少飞机和汽车。”

“他是一名任何商人听到了,都要竖起大拇指夸的爱国企业家。”

江良默默点头,然后从自己的身后拿出了一份报纸。

报纸的某一个版面正登载了一篇文章。

上面赫然就是写着荣老板在沪申工商界率先带头支持公司合营。

“朱先生,公私合营,听起来大家都比较抗拒,但是荣老板这么做,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朱一郎沉默,开始细想起来。

荣老板的眼光是他不能所匹及的。

公私合营,他们做生意的,其实是有些抵触的。

再怎么说,他们都是资本家。

资本家的下场,似乎不会太好的吧..

但荣老板能够带头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但他朱一郎想不明白。

他放下了姿态,看着江良谦虚的问道:

“江先生,恕我没有参透荣老板的意思,能否指点一下?”

江良说道: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件事情,荣先生逆道而行,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他除了得到上面的支持外,还能够得到什么?”

“我提醒朱先生一下,不要把思维仅仅局限在商业上。”

朱一郎想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

“江先生的意思我好像明白了。”

“您的意思是,在这股浪潮下,如果做第一批公私合营的大企业,反而是最有利的,对吗?”

“比如,从商人,成为公家在工商行业的代表人?”

江良点点头说道,

“没错。”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朱叔赶快建立工厂,加入到公私合营的浪潮当中。”

“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几年的盈利上。”

“从生意人,成为公家在工商业的代表,才是最好的路。”

朱传文已经听懵了。

怎么江良说了几句话,原本不同意的朱一郎反而会同意呢?

“一郎,江良,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

朱一郎笑道:

“传文哥,这件事我现在是认同了江良的看法。”

“制糖厂绝对是可以让我们挣钱的。”

“而且还能够保证我们朱家会特别受到公家的照顾,甚至会有人能成为公家的人,而且地位还不低。”

江良点头附和,继续给朱传文解释。

“传文哥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做第一批试点的话,靠着商会的关系直接跟相关领导接触,那我们将会得到最好的照顾。”

“有着上面领导的特别关照,我们甚至可以找一个专业、合适的公方经理。”

“能成为进步工商业代表,进入这个公家体系,那在未来,才是最稳的。”

“以后,说不定传文哥你能成为一个四九城经济部门的小领导呢。”

朱传文这才听懂了,朱开山也细想之后也觉得自己明白了。

怪不得刚刚江良会说福祸相依的话。

这公私合营对工商业来说前途不明。

但是如果第一个响应这股风,那绝对是占据优势的。

这个响应,必须建立在你有一个大工厂的基础之上。

像是徐慧真这样的小酒馆,就算做第一批试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朱开山最后拍了板。

“好,既然一郎、江良你们都觉得我们该建立一个制糖厂,那就去建吧。”

“资金上面的事情我能拿出这些年的积蓄,一郎这边,希望你也能帮帮忙。”

朱一郎点头,朱开山可是当年收养他的恩人。

只要朱开山愿意开口,他肯定是会帮忙的。

江良心中灵光乍现,说道:

“我有个办法,能让我们的制糖厂成立的更加轻松。”

朱一郎对这位江良已经心生佩服了。

他前瞻性的眼光,让朱一郎觉得他就不应该是一个厨师那么简单。

“哦?江良,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省成本吗?”

江良笑道:

“一郎哥您应该能通过商会,请到相关部门的公家领导。”

朱一郎点点头。

“这个倒是好办,如果是公私合营的话,我是可以和那边沟通的。”

江良说道,

“那我们可以,直接邀请公家,一起建立这个工厂。”

“我们出资出技术,公家也出资,建立第一个,在初始阶段就公私合营的企业。”

“甚至,我们可以交出技术,直接成立一个制糖领域的国营企业。”

“这样一来,我们的工厂所代表的意义,就非常不一般了,上面也会格外照顾的。”

朱一郎眼睛一亮,说道:

“江良,还是你脑子灵活,我这就去找公方的领导商讨一下!”

朱一郎感觉脑子转过弯来了。

江良的话,让他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了这股即将要来的风。

兴冲冲地离开饭馆,准备去找管食品工业的公家领导!

.......分割线....

PS:求鲜花!!!求评价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