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得继续。他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在工厂里,他继续保持着稳健而不张扬的工作作风,利用【中级钳工技能】带来的优势,高效地完成着各项任务,同时也在不断熟悉和巩固着那些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家里,有秦淮茹的温柔和体贴,小日子过得温馨而踏实。
夫妻俩商定了买自行车的事情后,都对即将到来的“大件”充满了期待。李建国心里盘算着,等这个周末休息,就带淮茹去车行把车买了。他已经准备好了说辞,也做好了应对院里各种反应的心理建设。
终于等到了周末。
一大早,李建国就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了那笔“幸福小家基金”里的一部分钱,大约一百四十块左右,再加上他自己攒的一些零钱,凑够了买自行车的款项。他将钱仔细地点好,用手帕包好,贴身放着。然后又拿出了那张宝贵的自行车票。
秦淮茹也穿上了她新做的那件淡蓝色碎花上衣,脸上带着兴奋和期待的红晕,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两人锁好房门,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朝着京城里最大的百货商店或者专门的车行走去。
这个年代的商店远没有后世那么琳琅满目,但对于从乡下来不久的秦淮茹来说,已经足够让她眼花缭乱了。看着柜台里陈列的各种商品,听着周围顾客和售货员的交谈声,她既新奇又有些拘谨,紧紧跟在李建国身边。
他们直奔卖自行车的区域。几辆崭新的自行车整齐地排列着,主要是当时最流行的“永久”和“飞鸽”两个牌子,车身锃亮,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旁边围着几个顾客,正对着自行车指指点点,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一个穿着制服、态度不冷不热的售货员站在柜台后面。
李建国上前,客气地问道:“同志,请问这永久牌的自行车多少钱一辆?”
售货员瞥了他一眼,报了个价格:“一百三十八块,要票。”语气平淡,似乎对这种询问已经司空见惯。
“有票。”李建国说着,将那张自行车票递了过去。
售货员接过票,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印章和编号,确认是真的,态度才稍微好了一点点:“要哪辆?自己看。”
李建国和秦淮茹仔细地挑选起来。永久牌和飞鸽牌其实质量都差不多,主要是看眼缘和细节。李建国倾向于永久牌,感觉更皮实耐用一些。他仔细检查了车架、轮胎、链条、车闸等部件,又试着按了按车铃,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叮铃铃”声。
秦淮茹在一旁看着,眼睛亮晶晶的,虽然不太懂这些,但看着丈夫认真挑选的样子,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她小声问:“李大哥,你觉得哪辆好?”
李建国指着一辆黑色的、看起来最稳重敦实的永久牌自行车说:“我看这辆就不错,够结实,以后驮点东西也方便。”
“嗯,听你的。”秦淮茹乖巧地点头。
决定了之后,李建国便去付款。他拿出准备好的钱,递给售货员。售货员一张一张地点着,周围有顾客看到他真的拿出这么多钱买车,都投来了羡慕和惊讶的目光。秦淮茹站在一边,心里既紧张又有点小小的虚荣。
付完钱,办好手续,售货员开了一张发货票。李建国拿着票,就可以把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推出了商店!
当李建国扶着油光锃亮、散发着新机器气味的自行车,秦淮茹激动地跟在他身边,走出商店大门的那一刻,两人心里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这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它代表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当然,主要是李建国的“努力签到”),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证明,也象征着他们小家庭迈向新阶段的一个里程碑。
“淮茹,你来试试?”李建国笑着把车扶稳。
秦淮茹红着脸摆摆手:“我……我不会骑。”
“没事,我教你。不过今天先不学,咱们先把车推回家。”李建国小心翼翼地推着车,秦淮茹则亦步亦趋地跟在旁边,时不时伸出手,轻轻摸一下冰凉光滑的车把或者后座,眼神里充满了喜爱。
从商店到四合院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推着这样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走在街上,回头率自然是百分之百。路过的行人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甚至有人直接上来问:“同志,这车是刚买的?真漂亮!”
李建国只是笑着点头,并不多言。秦淮茹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终于,他们推着这辆引人注目的“大件”,来到了四合院门口。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对秦淮茹说:“走吧,回家。”他知道,接下来,将是迎接全院“注目礼”的时刻。
果然,当他们推着崭新的自行车走进院门时,立刻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先看到的几个正在院里洗衣服或者闲聊的大婶大妈,眼睛都直了。
“哎哟!看呐!那是……自行车?!”
“谁家的?这么新!”
“是……是后院李建国家买的?!”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前中后院。一时间,各家各户都探出头来,或者干脆跑了出来,围观这件稀罕物。
“建国!你小子可以啊!真买自行车了!”三大爷阎埠贵第一个凑了上来,推着眼镜,围着自行车转了两圈,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似乎在估算这车的价值和他能“借用”的可能性。
“啧啧啧,永久牌的!新的!得一百好几十块吧?”有人咋舌道。
“建国,你哪来这么多钱和票啊?”立刻有人好奇地打探起来。
李建国脸上保持着平静的笑容,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不卑不亢地回答:“各位街坊邻居,见笑了。这不是我上下班不方便嘛,就省吃俭用了好长时间,加上前阵子厂里搞技术比武,运气好拿了个小奖,奖励了一张票,这才凑够钱买了一辆。以后上下班能省点时间。”
他把功劳归结为“省吃俭用”和“运气好”,淡化了自己突然“有钱”的印象,也堵住了别人追问票据来源的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