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王大根已经回到南铜锣巷。
这一带有好几座四合院。
其中包括他居住的95号四合院。
到达目的地后,王大根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
因为他的车把上挂着两个装鸡的笼子。
自然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特别是闫埠贵。
那家伙的小眼睛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芒。
“大根啊,你这两只老母鸡是从哪弄来的呀?”
闫埠贵的问题,也正是围观人群的好奇所在。
大家既羡慕又想知道。
王大根究竟是怎么得到这些老母鸡的。
如果他们也能做到这样。
一定会想办法养上一两只鸡,专门用来吃它们下的蛋。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
鸡蛋可是定量供应的,在供销社能买到的鸡蛋数量十分有限。
而去鸽子市场购买的话,价格又特别高。
相比之下,还是自己养鸡更加划算、实惠且方便。
王大根把预先准备好的说辞讲了出来:
“今天我去乡下的时候。”
“碰到一家人的年轻人要谈婚论嫁,双方都是自愿的。”
“可女方家里要求男方给五块钱作为彩礼。”
“如果男方家里不给这笔钱,女方就不愿意嫁过去。”
“为了筹备婚礼,男方家里已经花了不少钱,买了桌子椅子、新床和被褥之类的。”
“实在是掏不出那五块钱来了,就算是东挪西借,还差四块钱没凑齐。”
“恰好这时候我遇到了他们。”
“他们知道我是采购员,就想把自家养的两只鸡卖给我。”
“所以我便买下了这两只鸡。”
听完王大根的解释。
闫埠贵满脸羡慕地露出了牙齿。
他怎么就没遇到过这么好的事呢。
老母鸡并不容易买到。
毕竟大家都要留下这些鸡来生蛋吃,谁会舍得卖掉啊。
除非像王大根这次碰到的情况一样。
实在是走投无路。
只能把家里的两只母鸡卖了,以此凑足彩礼钱。
闫埠贵恳切地请求道:
“大根啊,以后你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能不能帮忙给三大爷带一只回来?”
王大根瞥了他一眼,正打算开口说话。
闫埠贵马上堆起笑脸说:
“我会给你钱,你帮我买回来,多余的钱退给我。”
“这样一来就不算违法投机倒把,你就放心吧。”
王大根只好回答:
“到时候再说吧,也许遇不上这种事呢。”
应付完大伙儿,王大根来到了后院。
他按响了几下车铃。
自行车的声音引起了屋内的注意。
随后,屋门打开,王彤彤出现在门口。
她一眼就看到了挂在车把上的两个鸡笼子。
顿时眼睛一亮,快步跑上前仔细观看。
“这是我们家的吗?”
“是我们家的。”
王大根微笑着将自行车停放好。
王彤彤兴奋地转身跑回屋门口,
朝里大声喊:
“妈妈,姐姐,快出来看看,哥哥带回什么来了。”
屋内正在做晚饭的李欣和王潇都走出来。
看到王大根带来的母鸡后,她们都感到很惊讶。
王大根从车把上取下一个鸡笼子。
李欣帮忙把另一个鸡笼子也拿了下来,不禁好奇地问道:
“这可真难得,你是从哪弄来的呀?”
王大根再次把他事先准备好的理由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欣满面笑容。
“真是运气好,刚好让你赶上了,否则就被别人买走了。”
在李欣看来。
既然有了自家养的鸡。
今后就能每天都吃到新鲜鸡蛋了。
可以给王大根他们三兄弟煮一些,补补身体所需的营养。
李欣很高兴。
王潇也同样开心。
因为以后家里就能经常品尝到美味的鸡蛋了。
妈妈和哥哥在外头辛辛苦苦工作。
现在终于可以好好补身子啦。
小彤彤也乐开了花。
她特别喜欢食用鸡蛋,可家里平时很少有机会吃到。
现在好了,每天都有两个鸡蛋可以吃。
这就意味着她能分到的鸡蛋也变多了。
王大根笑着说:
“妈妈,这样一来,是不是以后每天早晨都能给我们煮鸡蛋吃了呀?”
妈妈李欣笑着连连点头。
“没错没错,妈妈每天都给你们煮。”
随后,他们提着鸡笼来到家门口。
“妈妈,把它放在屋里吧。”
“天气这么冷,鸡下的蛋会变少,屋里比较暖和些。”
“好的。”
于是,鸡笼被安置在了屋内的一个角落。
王大根走回到自行车边。
把挂在车后座的几袋米糠、高粱和玉米粒全都拿到屋里来了。
然后放在鸡笼旁边。
李欣打开袋子瞧了瞧。
“这些都是你买的啊?”
王大根点了点头。
“唉,真是浪费这冤枉钱了。”
“喂鸡其实不用买这么多。”
“只要切碎点剩菜帮子、菜皮。”
“再混上一些碎棒子面和研磨过的鸡蛋壳。”
“鸡就会很乐意吃的,根本不必买这些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