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五子登科蝈蝈葫芦!

换源:

  大伙儿就这么闲聊着许大茂的事情。

这家伙今天彻底蔫了,灰头土脸地回家,连训斥老婆的力气都没了。

到了深夜,那些大妈们总算是各自回去了。

夜深人静时,何雨琦起床准备出门。

这次他带上手电筒,并找了一块黑布蒙在上面,然后出门了。

“乖乖,这可是有七公里的距离呢!”

七公里的距离对何雨琦来说并不算远。

他很快就来到朝阳门附近,转悠了半天。

最终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传说中的鬼市。

“看来过年气氛越来越浓了啊……”

何雨琦懂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每个人都想好好地过年,

因此那些物品才会被拿出来售卖。

他手里握着手电筒,今天的何雨琦打算“赚一笔”,

对于瓷器这类商品,他也决定直接出手挑选。

他一件接一件地审视着摊位上的物品,

对于那些大型的器件,何雨琦基本上都不屑一顾,

偶尔扫一眼就能断定,不是仿制品就是出自民窑的产品。

瓷器分为官窑和民窑。

官窑,顾名思义,就是专供给皇宫贵族、达官显贵使用的;

而民窑,则是为寻常百姓生产的。

..........................................................................

如今,从海外回流的海归瓷还相当稀少,毕竟那时出国的人并不多。

因此,许多外观精美且体型较大的瓷器,

何雨琦觉得没有必要细看,真正珍贵的早就已经被别人抢先一步收入囊中。

“嘿,这个挺罕见啊!”

何雨琦蹲下身子,因为他发现了一些不太常见的物件——

眼前这套三个,竟然是蝈蝈葫芦!

“这可是官模子蝈蝈葫芦!”

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

在北京四九城,对于宫廷以及各位王爷等权贵子弟用来养蝈蝈的葫芦,都统称为官模子。

它主要包括康熙、乾隆两朝的作品,也有一些是道光年间的。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蝈蝈葫芦,少数是蝈蝈笼。

据统计,大概有上万件之多,但每一件都是珍贵的宝物!

“可以摸一下吗?”

“请便!”

.............................................................................

北京四九城的玩家们,玩的东西五花八门。

毕竟这里是皇城脚下,八旗子弟以及各种达官贵人遍地都是。

出几个败家子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些无官无职的贝勒爷们成天沉迷于玩乐之中,

说实话,比起祸国殃民的行为,他们玩虫逗鸟的行为还是要好得多。

等到后来皇帝没了,他们的日子也越发艰难,不得不变卖家当。

然而,无论如何,从这些地方出来的物件,件件都是精品。

就拿官模子来说,能够被称为官模子的蝈蝈葫芦,基本都是登记在案的。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来源清晰,保证能找到出处。

“我记得我师傅那里有关于这方面的书,但我还没看过。”

何雨琦边挠头边蹲下来仔细观察。

这是一个绘有“五子登科图”的蝈蝈葫芦。

“五子登科图”讲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一个名叫窦禹钧的人。

此人有五子,各个品学兼优,皆先后登科及第。

人们为了表达对窦氏一门的歌颂,于是将这件事称为“五子登科”。

我国对于登科及第的崇拜由来已久。

.............................................................................

唐宋元明清乃至当代仍旧如此。

大家从小诵读的《三字金》里也写了: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国人才更清楚知识和学识的重要性。

并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扫除文盲,大力发展教书育人。

不过也挺有意思的。

“五子登科”这样的寓意图居然刻在蝈蝈葫芦这样的玩具上。

看来哪怕是古人也是边战战兢兢玩边放不下学**事。

这三个葫芦外形相差无几,都是类似子弹形状的设计,上尖下平,能够稳稳地立放着。

不过相较于子弹流线型的设计,它们显得更为饱满圆润。

在葫芦底部,嵌有一圈不明物品。

何雨琦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发现这三个葫芦各有特色。

按大小区分,分别是大、中、小三个,

其中最小的那个,他用手电筒一照,可以看出就是一个普通的葫芦,

但在葫芦底盘周围一圈的装饰品竟然用的是象牙制作。

“哇塞!”何雨琦心中暗自惊叹。

随后默默放下小号的葫芦,拿起中间那个,并贴近鼻子轻轻嗅了嗅。

“啧啧,竟然是紫檀木的!”

在古董行业中所说的紫檀,通常指的小叶紫檀,这种木材生长极为缓慢。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