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的议论声。
很快就传到了前院。
三大妈正在院里择菜。
听到这个消息,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哎哟!我的天,采购员啊!这孩子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阎埠贵背着手,从屋里走了出来。
听到这话。
立刻摇头晃脑。
用他那特有的、精于算计的腔调分析道:
“何止是冒青烟?这简直是掉进福窝里了!”
他看着院里同样目瞪口呆的自家几个儿子,立刻抓住机会,开始现场教学。
“你们都听着!采购员是干嘛的?那就是厂里的财神爷!是活菩萨!手里过的都是钱和票!油水多得是!”
“有了这个工作,张为民以后还愁吃穿吗?还愁娶不上媳妇吗?我告诉你们,十里八乡的大姑娘,都得排着队让他挑!”
他指着阎解成和阎解放,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你们哥俩,都给我学着点!
“以后见了张为民,嘴巴甜一点,态度好一点!
“听见没有?跟他搞好关系,以后有你们的好处!”
阎解成狠狠地点了点头。
“爸,你放心好了,上次的事情我就说了吧!这个张为民这么大方,我们和他搞好关系准没错。”
上次张为民让他去报案就直接给了一毛钱。
这可把阎家众人羡慕死了。
因此,对于张为民当上采购员。
阎解成也是非常高兴。
就想着要怎么从张为民手里多获得一些好处。
...
另一边。
始作俑者张为民。
对此一无所知。
他离开市区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心念一动,从储物空间里取出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
他跨上车,双脚一蹬,车子便轻快地向前驶去。
原本王科长是想让张为民使用采购科唯一的一辆汽车出门。
不过,张为民自然不会这么做。
那样的话,就太过张扬了。
本来今天贾东旭的通报批评就让他在轧钢厂广为人知了。
要是他一个新入职的采购员,还没有任何功绩,就出门坐汽车。
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海倒是私下建议张为民找人借量自行车。
只是采购科有自行车的采购员都出门采购去了,张为民也就不准备麻烦其他人了。
反正他只要不在市区拿出他的自行车,也没有什么人会知道。
沿着偏僻的乡下小路。
张为民一路骑行,感受着这个时代独有的田园风光。
他计算了一下路程。
不远不近。
骑车了一个多小时。
张为民就停了下来。
准备在附近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村子。
很快。
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出现在眼前。
村口有块石碑。
上面刻着三个字。
张家庄。
张为民推着车走进村子,找到一位正在门口编着竹筐的老乡。
他递上一根烟,笑着表明了来意。
“大爷,我叫张为民,是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来你们村,想收点粮食和土特产。”
“轧钢厂的采购员?”
那老乡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张为民,眼神里带着几分尊敬。
“你也姓张?”
老乡忽然问道。
“是啊,大爷,我也姓张。”
张为民笑着回答。
“哎呀!那敢情好!五百年前咱们都是一家人啊!”
这位自称张大爷的老乡,态度瞬间热情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把张为民当成自家的本家大侄子一样,又是拉着问长问短,又是张罗着倒水。
“大侄子,来来来,快屋里坐!”
他把张为民当成贵客一样,迎进了自家院子。
张为民也不客气,开门见山。
先从张大爷家里,以一个公道的价格,收购了二十多个鸡蛋。
交易完成。
张为民笑着说:“大爷,我还想在村里多收点,您能帮我问问吗?”
“没问题!本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包在我身上!”
张大爷拍着胸脯,领着张为民就在村里吆喝起来。
然而。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被问到的农户。
一个个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没粮食了,早吃完了。”
“鸡蛋?自家都不够吃,哪有多的卖啊。”
“前几天刚有人来收过,我们家啥都卖光了。”
“没了,没了,家里真没余粮了。”
“是啊,小同志,你来晚了,前几天刚卖了一批。”
农户们的反应。
让张大爷有些尴尬,他觉得是自己没把事情办好。
张为民却示意他稍安勿躁,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
现在是困难时期,粮食比命都重要。
这些农户手里肯定还藏着点。
但都想囤着,等价钱最高的时候再出手。
另一方面。
自己是个生面孔。
他们怕自己是来压价的,也怕交易有风险,所以都众口一词地拒绝。
不过。
张为民一点也不着急。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围观的农户们,朗声说道: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我理解大家的难处。”
“我今天来,跟大家交个底。”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语气诚恳。
“我这次来收购,不限制数量!哪怕你家只有一斤米,半斤豆子,只要你愿意卖,我就收!”
“而且!”
他加重了语气,“我给的价钱,保证比别人给的,每斤高出一分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