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四合院众人的羡慕!初到张家庄!

换源:

  女人们的议论声。

很快就传到了前院。

三大妈正在院里择菜。

听到这个消息,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哎哟!我的天,采购员啊!这孩子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阎埠贵背着手,从屋里走了出来。

听到这话。

立刻摇头晃脑。

用他那特有的、精于算计的腔调分析道:

“何止是冒青烟?这简直是掉进福窝里了!”

他看着院里同样目瞪口呆的自家几个儿子,立刻抓住机会,开始现场教学。

“你们都听着!采购员是干嘛的?那就是厂里的财神爷!是活菩萨!手里过的都是钱和票!油水多得是!”

“有了这个工作,张为民以后还愁吃穿吗?还愁娶不上媳妇吗?我告诉你们,十里八乡的大姑娘,都得排着队让他挑!”

他指着阎解成和阎解放,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你们哥俩,都给我学着点!

“以后见了张为民,嘴巴甜一点,态度好一点!

“听见没有?跟他搞好关系,以后有你们的好处!”

阎解成狠狠地点了点头。

“爸,你放心好了,上次的事情我就说了吧!这个张为民这么大方,我们和他搞好关系准没错。”

上次张为民让他去报案就直接给了一毛钱。

这可把阎家众人羡慕死了。

因此,对于张为民当上采购员。

阎解成也是非常高兴。

就想着要怎么从张为民手里多获得一些好处。

...

另一边。

始作俑者张为民。

对此一无所知。

他离开市区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心念一动,从储物空间里取出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

他跨上车,双脚一蹬,车子便轻快地向前驶去。

原本王科长是想让张为民使用采购科唯一的一辆汽车出门。

不过,张为民自然不会这么做。

那样的话,就太过张扬了。

本来今天贾东旭的通报批评就让他在轧钢厂广为人知了。

要是他一个新入职的采购员,还没有任何功绩,就出门坐汽车。

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海倒是私下建议张为民找人借量自行车。

只是采购科有自行车的采购员都出门采购去了,张为民也就不准备麻烦其他人了。

反正他只要不在市区拿出他的自行车,也没有什么人会知道。

沿着偏僻的乡下小路。

张为民一路骑行,感受着这个时代独有的田园风光。

他计算了一下路程。

不远不近。

骑车了一个多小时。

张为民就停了下来。

准备在附近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村子。

很快。

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出现在眼前。

村口有块石碑。

上面刻着三个字。

张家庄。

张为民推着车走进村子,找到一位正在门口编着竹筐的老乡。

他递上一根烟,笑着表明了来意。

“大爷,我叫张为民,是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来你们村,想收点粮食和土特产。”

“轧钢厂的采购员?”

那老乡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张为民,眼神里带着几分尊敬。

“你也姓张?”

老乡忽然问道。

“是啊,大爷,我也姓张。”

张为民笑着回答。

“哎呀!那敢情好!五百年前咱们都是一家人啊!”

这位自称张大爷的老乡,态度瞬间热情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把张为民当成自家的本家大侄子一样,又是拉着问长问短,又是张罗着倒水。

“大侄子,来来来,快屋里坐!”

他把张为民当成贵客一样,迎进了自家院子。

张为民也不客气,开门见山。

先从张大爷家里,以一个公道的价格,收购了二十多个鸡蛋。

交易完成。

张为民笑着说:“大爷,我还想在村里多收点,您能帮我问问吗?”

“没问题!本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包在我身上!”

张大爷拍着胸脯,领着张为民就在村里吆喝起来。

然而。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被问到的农户。

一个个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没粮食了,早吃完了。”

“鸡蛋?自家都不够吃,哪有多的卖啊。”

“前几天刚有人来收过,我们家啥都卖光了。”

“没了,没了,家里真没余粮了。”

“是啊,小同志,你来晚了,前几天刚卖了一批。”

农户们的反应。

让张大爷有些尴尬,他觉得是自己没把事情办好。

张为民却示意他稍安勿躁,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

现在是困难时期,粮食比命都重要。

这些农户手里肯定还藏着点。

但都想囤着,等价钱最高的时候再出手。

另一方面。

自己是个生面孔。

他们怕自己是来压价的,也怕交易有风险,所以都众口一词地拒绝。

不过。

张为民一点也不着急。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围观的农户们,朗声说道: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我理解大家的难处。”

“我今天来,跟大家交个底。”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语气诚恳。

“我这次来收购,不限制数量!哪怕你家只有一斤米,半斤豆子,只要你愿意卖,我就收!”

“而且!”

他加重了语气,“我给的价钱,保证比别人给的,每斤高出一分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