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交粮 求票

换源:

  李军的思绪有些激动,先前他还担心辛宝中他们看出端倪来呢,毕竟这么多的玉米出现在茅草屋里面,却是没什么动静出现,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但现在,李军不担心了。

就是当着辛家坳的人的当面交易,那又能怎么样呢?尽管李军瞧不见这些送货来的影子的真容,但交易方也是一样的,却是会认为这些送货的人都是李军的人,只会认为李军路子野,背景硬。

既然系统有这功能,那自己以后是不是可以胆子再大些?

一时间,李军想的有些远。

鸽子市的小打小闹,对李军来讲,还是小了,毕竟他是知道这个国度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当前的困境并不会长久。

十多年之后,随着那位老人的随手在地图南端画一个圈,整个社会的经济就会如同装了火箭发动机一般,迅往直前。

那时候,李军才几岁来着,三十多岁,可不正是大展手脚,精力充沛的时候么?

那时候,整片土地,到处是机会,到处是黄金。

李军有往后几十年的见识,自认为是抓得住机会的。

但是他也需要本钱的。

看看那些港资,哪一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的。

这时候,李军脑海里面突然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的画面。

一座大楼里面,有那么一层,布了许多的玻璃展柜,白天里面摆着各种文物艺术品,晚上就变成了人体模特展示柜,里面的模特都是漂亮当红的女明星,女模特···

腐败,太腐败了。

好在,冰冷的山风吹来,让李军清醒了下来。

他想到了自己还在六三年呢,自己还是要苟着过完这十多年。

一时间,又有些索然无味。

拿起手电筒,黑暗之中,辨别了下方位,然后朝着辛家坳大队那个山坡方向,按动手电筒的按钮。

三短一长,连续三次,三长一短,连续两次。

这是李军跟辛宝中约定过的信号。

打完信号,李军就拿出烟,给自己点上,等着辛家坳的人过来运粮。

辛家坳大队早就组织好了运粮的人手,都在大队部前面的一个斜坡上等着呢。

几名大队干部聚在一起,也不怎么说话,就一个劲的叭嗒着烟杆,没烟杆的,也抽着自己卷的纸烟。

此时,他们脸上也都是激动的神色。

居高临下的,虽然隔的远,李军所在的那个坡地还起了雾,但是他们还是隐约看到了有卡车过去,也清晰看到了卡车明晃晃的灯光。

“有信号了。”辛宝群拿着一个陈旧的望远镜,一直注意着李军所在茅草棚的情况,他最先看到了手电筒的信号。

其他人这时也看到了那边如同萤火一般闪烁的光亮。

“出发!”

辛宝中快速的站了起来,发出命令。

过了好一会,两边照上面。

李军面色平静的跟辛宝中握了手,说道:“辛大队,玉米都在那堆着,五十个麻包,每包两百斤,总共一万斤,你们先验粮,再点数称重。”

辛宝中难掩脸上的惊喜,但他也没说什么客套话,尽管李军人在这里,腊肉也还没交付,不怕这用作订金的一万斤玉米被动了手脚,但还是挥了挥手,让跟着来的人一袋袋的去检查。

这可是粮食,可是关系到全大队今年能不能填报肚子的粮食,怎么谨慎都是不为过的。

李军不怕辛家坳的人检查,系统农场出来的东西,还没遇到过质量不行的。

他本以为验粮要费不少的时间,没想到辛家坳的人早有准备,粮站专门用来验粮的铁签子带来了。

半米来长的铁签子往麻包里面一捅一转再抽出来,自带的长凹槽就把里面的玉米粒带了出来,而且因为麻袋是经纬编织的,也不怕被捅出窟窿造成漏袋,用手抹一抹,麻袋就恢复了原样。

辛宝群拿了一粒取出来的玉米粒放进嘴里面,用力一咬,然后又细细的咀嚼了一番。

他咽了咽,把嘴里粗糙的玉米碎咽了下去,说道:“上好的棒子粒,颗大粒重,咬下去都是干面,粉很厚,瓷实。”

其他参与验粮的跟辛宝群差不多的操作,一个个也都竖起了大拇指,汇报道:“这袋也一样,都是好棒子粒。”

辛宝中听到汇报,满意的笑了起来,吩咐道:“上称、点数。”

秤用的是大杆秤,秤杆就有李军小臂那么粗,需要四个人分两侧站位扛着,还需要一个人专门打秤砣。

“六百一十八斤,三包。”

第一轮称重出来了,三包一起秤的,抬秤的四人吆喝一声“起”,六百多斤的东西就这么起来了。

辛宝中听到报数的队员念出来的数字,脸上怔了怔,看了李军一眼,但又转过头去,继续看队员们进行称重。

称重进行的很快,最后两包四百一十二斤也称了出来。

同时总数也出来了,五十包,一万零三百斤。

比约定的一万斤还多了三百斤出来。

辛宝中知道这多出来的三百斤是麻袋的重量,他也没多说,却是对李军的感观更好了。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粮食精贵,在重量上动手脚的太常见了,把盛放的袋子算在粮食总重里面,这方式很普遍,甚至是私下交易的潜规则。

辛宝中没想到李军能这么实诚,不仅给的玉米粒一颗颗的都是甲等粮,更是在重量上也没动一点手脚,说是给一万斤粮食,还真纯给一万斤的粮食。

李军这时却是听到有参与验粮的队员悄声的再说什么这棒子粒特别好,可以留着当种子的话。

当下就对辛宝中说道:“辛大队,有个事情,我得特别提醒下,这批玉米的种子有些特别,只能种一次,留种会出现种子退化的情况,很可能出现产量下降,徒长,甚至不发芽,病虫害特别多的情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