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得出钱

换源:

  了解到事情的始末,柴东旭也感到有些为难。

原本以为贾张氏能轻松压制秦淮茹,结果却发现她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只会干瞪眼。

然而,柴东旭突然意识到,贾东旭去世的消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

这样一来,贾张氏便无法动用她的招牌绝技——招魂,也因此大大削弱了她的实力。

这么看来,还是得靠他自己出马啊!

想到这里,柴东旭果断地“啪”一声,将手中的饭盒放在了桌子上。

“爸爸,爸爸,这是啥呀?”

“是好吃的!我都闻到香气啦!”

几个饭盒,瞬间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棒梗小当急不可耐地跑过来问柴东旭。

“没错,就是吃的!”柴东旭点头确认,并迅速揭开了饭盒的盖子。

刹那间,饭盒内的肉、菜、鸡汤和花生米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难道今天过年吗?”看到这么多美味佳肴,俩小孩连口水都流下来了。

贾张氏赶忙走过来,生怕慢一步就被别人抢光了。

秦淮茹的俏脸上,也绽放出了欣喜的笑容。

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就这样因一顿美食,而悄无声息地化解了。

眼见贾张氏几乎是小跑着过来,几步就来到了饭盒前。

柴东旭却接连几声“啪啪啪”,迅速将所有饭盒盖上。

“东旭,你这是……?”

贾张氏望着被柴东旭合上的饭盒,喉咙里咽了口口水,圆润的脸庞满是困惑的表情。

“妈,这些都是我从伙食费里省出来买来的!你要想吃的话,得出钱!”

柴东旭说着,朝贾张氏比划了几下手指。

面对肉的诱惑,贾张氏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选择加钱买肉吃。

她掏出五毛钱,柴东旭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随后,柴东旭就把饭盒丢在那里,不再管它了。

“真是不错啊!省着点儿吃,这些够我们吃好几天呢!

不过既然花了钱,那就先解解馋吧!”

贾张氏盯着饭盒里的菜肴,自言自语道。

“妈,五毛钱哪能买到这么多菜啊,就说那鸡汤,五毛钱还不够呢!”

秦淮茹盘算着,有了这些好菜,柴东旭的身体,就能得到很好的滋补。

于是断然否决了贾张氏一次性吃个痛快的建议。

“那你就分吧!要公平一点哦!不公平我是不会答应的!”

看到秦淮茹坚决的态度,贾张氏考虑了一下,同意了秦淮茹的分配方案。

秦淮茹细心地分成几份,以便多次食用。

紧接着,四个人,一大两小,都迫不及待地开吃了。

柴东旭也因此再次从贾张氏那里,得到了系统的奖励。

尽管只占了五毛钱的小便宜,但系统竟慷慨地赠送给他整整十张票据。

不过,并非“三转一响”,而是面值十市尺的布票。

每张十尺,十张足有一百尺之多。

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用布票购买衣物。

但最实惠的做法,还是买几尺布料回家自己制作。

布票的面额各不相同,有的是尺,有的是寸,十尺一张已经算是较大的布票了。

然而,购置布料并不只是需要布票,还需要真金白银。

买回来后还得自行制作,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这个年代里,连购买口粮的钱都捉襟见肘,更别提花钱去买布料了。

因此,寻常百姓家平时根本不舍得买布。

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肯给家人置办一身全新的衣物。

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后再穿三年。

许多人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穿上一件新衣裳,那是他们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那时候的孩子们都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美食,穿上新衣,燃放鞭炮。

还能享用零食,甚至有可能得到几毛钱的红包。

每一样都足以让孩子兴奋不已。

但如今,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过年的气氛,反而变得越来越淡了。

看来,贾张氏还是挺有门道的啊!

柴东旭望着眼前的这一堆布票,陷入深思,觉得贾张氏身上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思索片刻,柴东旭从空间里,取出那张缝纫机票。

他自己掏钱去买这张票,感觉不太划算,倒不如用它来试探一下贾张氏的实力。

“妈,我费了好大劲儿搞到一张缝纫机票,但是手里没闲钱买,先放您这儿吧!”

说着,柴东旭便将缝纫机票,放在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食物的贾张氏面前。

贾张氏一听到柴东旭的话,本能地表示怀疑,因为她深知弄到一张缝纫机票有多难。

“真的!”目睹柴东旭放下的缝纫机票,贾张氏顿时惊讶不已。

而柴东旭并未过多理会她的反应,放下缝纫机票后就去洗漱了。

由于贾张氏依旧睡在两人中间,这一晚依然没有什么交流。

次日清晨,柴东旭又一次被秦淮茹的呼唤声唤醒,随后开始洗漱、用餐和上班。

得益于前一天的经验,柴东旭驾轻就熟地赶在打卡时间前,走进了轧钢厂的车间。

除去中午去食堂就餐的时间,这一天又是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工作期间,易中海依旧不辞辛劳地亲自操持,帮忙制作柴东旭所需加工的模具。

柴东旭在一旁看得心满意足,若不知情的人,恐怕还会以为他是个监工。

也许是因为柴东旭表现出的消极怠工,让易中海感到放心。

所以在工作中,易中海不再背着柴东旭进行,而是允许他在一旁观摩。

如此一来,柴东旭在观看的过程中,顺利地将五级钳工技能融会贯通了。

不仅如此,在易中海替柴东旭忙完工作后,柴东旭又开始摸鱼混日子。

进一步熟悉车间里的工友们,其中有两位工人引起了柴东旭的注意。

一位姓杨,大家都称呼他老杨,为人忠厚老实。

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是看起来比傻柱还要苍老些。

另一个叫郭大撇子,年纪也不算大。

他和柴东旭一样是个学徒,可举止言行却有点吊儿郎当。

总有一群工人围在他身边,任由他呼来喝去。

就这样,直到夜幕降临,下班时间如约而至。

柴东旭又辛苦劳作了一整天,按时打卡下班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