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主任一番追问之下,林建国说得头头是道。
郭大撇子也不敢耽搁,赶紧将林建国上交的那张图纸,递交给了技术科。
技术科的人一经研究,顿时集体炸锅,组团跑来车间里,一个个虚心向林建国求教。
甚至连杨厂长都给惊动了,也来到车间里,问询林建国提出的改装方案。
这不,杨厂长等厂领导,还有技术部门那群人,正和林建国热烈讨论着,改造轧机辊道的具体细节。
这个节骨眼儿,贾东旭这个不开眼的家伙,突然跑来告林建国的状。
这特么简直就是打着灯笼进茅房——找死(屎)啊!
你贾东旭自己找死,可别拉着老子给你垫背。
郭大撇子训斥了贾东旭继续,让他赶紧滚回工位干活儿,被特么在这里丢人现眼。
贾东旭大吃一惊!
望着与杨厂长和技术组那群人谈笑风生的林建国,贾东旭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这真是老林?林建国?”
“不会吧?”
“他一个临时工,他懂什么改造轧机辊道方案?”
贾东旭瞠目结舌,喃喃自语。
原本跑来找郭大撇子告状,想收拾林建国一顿,没想到林建国居然受到了杨厂长的重视。
这让贾东旭心理酸溜溜的。
他一个干了八年的临时工,他凭什么啊?
我贾东旭我可是正式工呢,我不比林建国强十几倍?
尽管心有不满,可贾东旭还是灰溜溜回到工作岗位,自己将工位挪回来,摆正了,以免被车间罚款。
随后,贾东旭将他看到的一切,原原本的告诉了易中海。
易中海眉头上拧成了疙瘩。
“林建国他提出改造轧机辊道方案?”
“就他?”
“东旭,你没看错吧?”
易中海实在是难以置信。
贾东旭苦笑道:“师父,千真万确,我绝不骗您,我亲眼看到杨厂长和技术科那群领导,都在围着林建国,林建国跟杨厂长他们谈笑风生,看上去谈得很愉快。”
易中海阴沉着脸点了点头:“东旭,我知道了,啥也别想,快好好干活吧。”
……
红旗公社,杨家庄。
林风骑自行车来到杨三炮家。
“杨大叔,又来打扰您了。”
林风将杨三炮的两只大篓子,还给了人家。
杨三炮连连摆手:“林采购员,快别这么说,你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全家人高兴还来不及呢。”
随后,林风给杨三炮说起了,他下乡来收购柳筐。
杨三炮眼睛顿时就亮了:“林采购员,你收购柳筐多少钱一个?”
“一块钱一个。”林风说道。
他没说9毛,尽管在黑市上,一个柳筐差不多9毛钱的样子,可他收购柳筐的质量比较严格,干脆直接抛出收购价格1块钱一个。
“啥?一块钱一个?”杨三炮激动的嘴唇都在发抖,他想了想说道,“林采购员,据我所知,鸽子市上有人卖柳筐,最高价格9毛钱一个。”
林风笑道:“咱们供销社普惠于民,收购价格比黑市上价格要高,这不快到年底了了吗?让大家伙都多挣些钱,过个好年。”
杨三炮竖起大拇指:“嘿,供销社领导是这个。林采购员,我家就有六个柳筐,今年春天新编的,干脆全都卖给您了。”
林风正色道:“杨大叔,先别急,看到我地排车上那个柳筐没有?那就是我的收购标准,我收购柳筐的价格贵,但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应该的。”杨三炮连连点头,“价格这么高,质量必须要严格。”
他赶紧招呼俩孩子,将他家那六个柳筐都拿出来,拿给林风看。
林风挨个检查了六个柳筐,只有四个符合标准,另外两个不过关。
当即,林风给了杨三炮四块钱,老头高兴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嘿,太好了,我老杨怎么都没想到,我家编的柳筐,居然能卖这么多钱。”
杨三炮将四块钱小心揣进棉袄内兜里,兴奋说道:“林采购员,你在我家喝水哈,我去给你喊人,我们村子好多人家,今年春天都编了一些柳筐呢,我去喊他们带着自编的柳筐过来让你过目。”
林风点了点头。
接过杨三炮老伴儿递过来的茶缸子,他喝了口热水。
他很欣慰,采购农资就要扎根农村嘛。
林风这里没喝几口水,他发现有一双目光再偷偷的看自己。
林风转头侧目,刚好迎上一双含羞带惬的目光,正是杨三炮的小女儿杨志华,那位十六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原本站在屋门口,偷看林风,不防林风忽然转头,看了他一眼。
小姑娘俏脸通红,羞得赶紧跑回了屋。
林风哑然失笑。
这个年代的小姑娘,都这么淳朴吗?
没多久。
便有人带着自己编的筐子,给林风送上门来。
“大婶儿,你这四个柳筐有三个合格,一个不合格,合格的我收下,我给你三块钱,不合格的您拿回去吧。”
林风当场掏钱,收购了一位大婶三个柳筐。
那位大婶纠缠道:“小伙子,我编个筐很不容易的,这个筐哪里有问题?这不是很好嘛?你就收了吧。”
林风瞅了一眼,后面那些排队的人,这个口子可不能放开,一旦放开,柳筐的收购任务非搞砸不可。
他一脸正色道:“大婶,我那我这个标准柳筐,跟你编的这个不合格的柳筐比一下。”
“你瞧瞧你这筐口都不圆,是个椭圆形的,还有你这编筐的柳条有粗有细,缝隙还有大有小,这根本不能过关。”
“今天我要是收了您这一个筐,回去后我不光挨批评,我还会被罚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