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黑市卖个车

换源:

  棉袄、棉裤、绒衣、绒裤肯定是要兑换的,他身上就这一套衣服,连个换洗的都没有,外面越来越冷了,总不能大冬天不出门吧。

然后围巾、帽子、手套也要兑换,这里不光是他自己用的,还有女式的,他看了一下,暂时就不兑换了,等跟冉秋叶关系加深了之后再说。

看到一个积分兑换一条的假领子时,他愣住了,这玩意就围在脖子下面,外面套个毛衣也看不出来,里面就是光着膀子也没事。

其实这个假领子是节省布料又能保持形象的神器,只不过后世发展太快了,那些衬衣都很便宜,也就没有人再换假领子了。

在最下面沈南星看到了这个年代的出行神器自行车,永久、凤凰、飞鸽是三大名牌,在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买自行车,不光是需要钱,还需要自行车票或者工业券。

像京城市民购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需要支付现金一百五十元,几乎掏空了全家半年的积蓄。

还需要工业券三到五张,而普通职工全年仅能获得一两张,需要攒两三年年。

部分地区可能额外要求“地方附加券”,就像京城发行的“自行车专用券”,也就是自行车票,但主流仍以全国通用工业券为主。

这个年代不是刺激消费,而是控制消费,自行车难买,所以才成了身份的象征。

沈南星现在急需用钱,虽然自行车需要一百积分,还是咬着牙兑换了出来。

最后又看了一眼医疗药品那一项,这里面的药都是他后世常见的,沈南星松了口气,要是这个也给他换成现在的,他就真傻眼了。

稍作休息后,沈南星早早出了空间,外面的天还没有亮,沈南星听了一下院里的动静,直接从自己这边的墙头上跳出去了。

虽然沈南星不知道鬼市在什么地方,只要这个时候在街上匆匆行走的人,一准是去鬼市的,跟着走就对了。

终于到了鬼市,这里的人很多,而且什么人都有,从衣服上也能看出来,工人和农民占大多数,干部阶层的也有,资本家也有,只不过大家的脸都包裹的很严实,也认不出熟人来。

沈南星慌里慌张出来了,也忘了这茬,不过他戴着帽子,再用围巾一围,就剩下两只眼了。

这个黑市是在林子里,也有守门的人,也有负责放哨的,就怕那些红袖标过来检查,这可是属于投机倒把的,是属于犯罪的。

其实上面也知道这种存在,完全制止也不太现实,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总不能让老百姓真的生活不下去吧。

沈南星也是第一次来,推着自行车跟着前面的人往里走,很快就见前面的人都在交钱。

“买的还是卖的?买的五分,卖的一毛。”一个戴着口罩的人说道。

沈南星也没有多说,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毛钱,递给了他,然后就让他进去了。

沈南星在这里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只好找了一个地方,把自行车支好,站在那里没动地,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注意到他。

很快就有人过来问了,一听是卖自行车的,砸吧了砸吧嘴,赶紧走了。

沈南星在这里应付了好几拨人,却没有一个人要买自行车,不过很多人都是想买,可惜口袋里的票子不支持。

“同志,你这个车要卖?”这时走来四个大汉,让沈南星的心顿时紧张起来。

“对。”沈南星简单的应了一声,谁知道他们买不买呢。

“多少钱?”一个大汉问道。

“你能给多少?”沈南星哪里知道这里的物价,还是让对方先出价为好。

“这个……”大汉好像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看了身后三人一眼,“八百。”

八百?沈南星愣住了,什么时候自行车有过这个高价了?

“同志,商业部定的每辆自行车零售价六百五,我们这个价已经很有诚意了。”另一个大汉见沈南星一直没说话,就开口说道。

“是啊同志,要不是孩子结婚,这个价还真没人会买,已经不低了。”又有一个人帮腔。

“你再添点。”沈南星说了一句,做买卖就是讲究讨价还价,他又不着急出手。

两帮人最后拉扯到八百五,四个人高兴的付了钱,把自行车给推走了。

谈话中沈南星也知道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的,其中一个是城里人,另外三个是他老家的人。

沈南星也没有想到会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弄得他都想再从商城里兑换一辆出来了。

不过看到自己那少的可怜的积分,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剩下的一百多积分,留着应急用。

“同志,换票不换?”票贩子都是这个鬼市里眼力见活的人,他们也知道谁的摊位生意比较好,那个顾客是个大肥羊。

这个家伙早就在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就盯上沈南星了,见他卖了自行车,手里肯定有不少钱,这个就是他的大客户了,于是凑上来问道。

这些票贩子都很清楚,想在社会上光明正大的消费,光有钱还是不行的,很多东西都是要用票的,没有票商店和供销社也不会卖给你的。

而能来鬼市买东西的,都是票子比较紧张的,要是票子比较宽裕的话,都去供销社了,谁会来这个鬼地方。

要是没人有这个需求,那他们不是失业了吗,正是因为有需要,他们才做这一行的。

还正像他们这些人想的那样,现在想买东西,离了票子不办事,听说又出来了一种工业券,很多人都还没有见过。

送上门的票贩子,让他溜走了岂不是可惜,沈南星还是从这个人手里,兑换了不少票子,重点放在了煤票、布票、油票、火柴票这些常用的票子上。

至于他极力推销的烟票、酒票、点心票、工业券这些,对于沈南星现在来说,并不实用,还不如火柴票实用。

票贩子也很少见到这样的大客户,一般人都是换个三五张,够用就行了,换的多了,还有不少票都是有期限的,过期了就不能用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