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四合院,噙兽之一易忠海!

换源:

  1964年11月8日,星期天。

四九城,南锣鼓巷,四合院世界,后院!

昏睡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高明。

在萧瑟的寒风中醒过来!

他迷茫的睁开红肿的眼睛。

虽然自己是穿越而来。

还是接受不了身为红星轧钢厂六级铸工的父亲因公殉职的现实!

虽然给他留下了600块钱抚恤金、总面积不到30平米的两间房。

以及顶替进厂工作的正式名额!

但是对于早年丧母的高明来说。

再也没有人会疼自己了。

想到这里,两行清泪又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但人死不能复生,自己还是得好好生活下去!

前院、中院那些禽兽们可都眼睁睁盯着自己这两间房呢!

想到这里,高明翻身下炕。

家里应该还有几十张票券,父亲另外攒下的几百块钱。

加上抚恤金,差不多也有1100块。

也算一笔巨款了,短时间内可以衣食无忧。

高明将所有家当全部存进了自己大脑空间之中。

网格状空间,这是父亲丧礼期间偶然觉醒的金手指!

可以存储任何物资,有情绪、身体上的疗愈功能。

也许还有更多惊喜的功能等待解锁!

保存好钱款后,高明推门走了出去。

先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思考下一步要怎么办。

门外,呼啸的西北风直往脖子里钻。

冻的人直打哆嗦。

拉了拉身上的破棉袄,高明缩缩脖子,往前院走去!

这个大杂院原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

他家在最里面的后院,外出必须经过中院前院。

这时还不到五点,天还没黑。

他穿过一道月亮形的门洞,来到了四合院的中心院落。

这个中院是四合院中面积最大的,也是住户最多的,因此显得格外热闹。

院中有人忙着烧水,有人忙着做饭。

大人们的呼喊声和孩子们的打闹声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片喧嚣的景象。

正当高明皱着眉头。

努力消化关于这个院子里街坊邻居的新记忆时。

他忽然瞥见了一道俏丽的身影。

身着一件蓝色的碎花布小袄,袖口被卷得高高的。

露出了两条白皙如藕的手臂,正“唰唰”地搓洗着衣服。

“卧槽,这不是秦寡妇吗?”

就在这时,秦淮茹似乎感觉到了高明的目光,抬头望了过来。

必须承认,不论人品如何,这位俏丽的寡妇确实长得很漂亮!

她不施脂粉的容貌就能轻易胜过后世那些网红。

身材也十分出众,尤其是那双迷人的桃花眼。

在她面前的大盆里,因为加入了热水,蒸汽腾腾。

让她在雾气中显得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风情。

“小高,今天感觉怎么样?”

秦淮茹面带微笑,停下了手中的洗衣工作,热情地说: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秦姐,别跟我客气。”

“谢谢秦姐。”

高明的嘴角微微抽搐,随口应付了一句。

便加快脚步匆匆离开了中院。

作为初来乍到的人,他并不打算立刻与秦寡妇这种段位高的绿茶婊正面交锋。

“这小子,急什么。”

秦淮茹望着高明的背影,轻声嗔怪了一句。

随后眼珠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高明来到前院,向正在擦自行车的三大爷点了点头,总算是走出了四合院。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扇斑驳的红门、破旧的门楣,以及院内传来的喧闹声。

高明突然笑了。

傻柱、许大茂,还有前中后院的三位大爷。

加上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贾张氏。

在这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

这个时不时鸡飞狗跳的院子,

未来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有趣。

高明计划着去巷口的饭店吃个饭。

他刚一转身,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方脸男子朝这边走来。

这名男子大约四十七八岁,留着平头,浓眉大眼,

一脸的正直之气,正是中院的一大爷易忠海。

实际上,四合院里的三位管事大爷最初并非是为了处理邻里间的小纠纷而设立的。

在建国初期,由于户籍制度尚未完善。

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的潜伏和破坏。

在人员混杂的大杂院中选出了管事大爷。

这类似于古代的保甲制度,

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就要立刻上报。

到了六十年代,敌对势力的间谍基本上已经消失。

各个院落里的管事大爷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高明与易忠海的目光相遇。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

“小高,昨天我提的那件事,行还是不行,你给个准信?刘主任晚上就过来了。”

易忠海见四周无人,便压低了声音对高明问到。

在易忠海印象中,高明性格温和。

面对易忠海这样的长辈,通常会表现得较为谦卑。

不仅目光会下意识地避开,连背也会不自觉地弯下。

但今天,易忠海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两人静静地对视了两秒钟,高明平静地说:

“行不行,等人来了再谈。”

吃完饭,高明走在回家的路上。

内心不断琢磨着易忠海找他商量的那件事……

原来,前几天,易忠海私下与高明进行了交谈。

起初是关心问候,随后逐渐转入正题。

最终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原主能够将工厂接班的机会让给一个名叫刘平的人。

刘平不是别人,正是易忠海所在轧钢厂一车间刘主任的亲生儿子。

高明万万没想到,在他父亲去世后。

一向在院里受人尊敬的易忠海竟然会站在外人一边。

试图夺走他的工作机会。

易忠海还厚颜无耻地将理由包装得看似合理。

他声称轧钢厂车间的工作强度很大。

原主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这样的劳动。

他还提到刘主任会帮助原主在街道办事处找到一份工作。

每天只需坐在办公室里,不必下到车间去,工作轻松得多。

最后,易忠海甚至隐晦地威胁说。

如果原主不听从他的建议,

即使他接班进入工厂,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在易忠海眼中,高明就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

社会经验基本为零,父亲走后身边连个出主意的都没有

面对刘主任和一大爷突如其来的联手威逼。

除了愤怒无助,完全束手无策。

殊不知,他是真的错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