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好大的劲儿解释,众人的目光终于恢复了正常。
人群里还是有人不甘心地问道:“建东同志,你什么时候再去打猎啊,最好弄几头野猪崽子回来,我们这些人都急坏了!”
“对啊,上次你卖的小猪太少了,我们好多人都没买到。”
附和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高,张建东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关键时刻还是老大爷站了出来:
“行了行了,你们这些没眼力的,人家说了没有就是没有,赶紧干活去,别在这偷懒!”
老大爷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他这一吼,众人即使心中仍有不情愿,还是三三两两离开了。
张建东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感谢道:“三太爷,这次真是多谢你了,要是我一个人还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嗨,都是些土里刨食的,没啥见识,就知道看着俩猪崽子。”
这话说得正气凛然,张建东差点就信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老大爷是第一个提出买猪崽子的人,现在他能买到,估计和堪称超然的辈分有很大关系。
见周围人离得远了,老大爷问道:“建东同志,你这回来找民娃子有啥事?”
张建东想了想,建一处落脚的地方而已,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是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老大爷。
老大爷一听张建东要在坨子山上盖房子,顿时情绪有些高涨。
红星公社这么多村子,跟坨子山挨着的就只有白杨洼和他们秦家村,张建东在山上盖房子,那和在秦家村盖房子没什么两样了。
都盖了房子,还愁以后不来往吗?
一想到自家买到的小猪崽子,老大爷豪气万丈地打着包票:“建东,你就放心吧,盖房子不是啥大事,我们秦家村给你办得妥妥的。
这会儿时间也正合适,距离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大伙正是闲着的时候,正好给你帮忙。”
“那太好了,三太爷,我现在就去找秦叔商量商量。”
“不用麻烦了,反正还要到我家里走一趟,你直接跟我走。老大家的,去把村长叫来!”
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干活的妇女站起身来应了一声,拍了拍身上便朝着秦立民家走跑去。
老大爷则拉着一头雾水的张建东,朝着自家走去。
跟老大爷聊了一路,张建东总算搞明白了。
老大爷名叫秦三,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是秦家村唯一一位会设计图纸的大师傅,甚至在整个红星公社都小有名气。
平日里秦家村有谁家要盖房,都少不了请他去掌掌眼。
张建东想要在山上盖房,也少不了和秦三爷商量。
“我跟你说啊,这秦家村里一多半的房子都是我看着盖起来的,最老的都有三四十年了,啥事也没有。”
秦三爷很是自信,拍着胸脯保证道:“我给你盖的房子,包你住六七十年不出任何问题!”
张建东能说什么呢,只能点头表示认同了。
有了张建东捧着,秦三爷谈性愈发高涨,秦家村上下几百年历史那是说了个遍。
好不容易进了村,还拉着正在喂猪的小孙子给张建东看,弄得小孙子羞涩不已,捂着脸撒腿就跑。
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张建东总算是勉强应付住秦三爷的输出,成功等来了秦立民。
看秦立民满身大汗的样子,也是刚从地里回来。
听了张建东要在山上盖房子的事,秦立民先是抹了一把汗,灌了口茶水思索了一会。
这下子张建东还没说什么,秦三爷先不答应了。
“民娃子,这又没有外人,你这么装腔作态给谁看?行不行给句痛快话!”
说这话的要是别人,秦立民早就骂回去了。
不过在秦三爷面前,他也只能苦笑着解释道:“三爷,你别着急啊。建东要在山上盖房子这事,我肯定是同意的。”
“那你还想个什么劲儿,直接准备开工不就行了?”
“您有所不知啊,眼下马上就到九月份了,咱们周边几个靠山的村子每到这时候,就不得安生啊。”
秦立民拿出烟锅,划根火柴点上,灰白色的烟雾随着叹息声化成长长的一条。
“昨天我去公社开会,已经有村子的粮食地被野猪霍霍了。”
粮食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一听到这话,秦三爷也顾不得别的,连忙问道:“你说啥,这就有野猪来祸害粮食的了?
今年咋这么早呢,往年还得个十天半个月的,公社领导没说咋办?”
“能咋办嘛,护秋队就那么点人,枪也是淘汰下来的半吊子,有的枪管都生锈了。
指望他们打野猪,这么多村子也不够分啊,只能咱们自己想办法了。”
听了两人的对话,张建东总算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建国以后,国家一直在全力发展农业,光是四九城周边各大公社,新开垦出的农田就已经比得上之前原有之和。
这对人类来说是好事,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这些农田都是得自于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拿秦家村来说,许多农田都是开发山林得来。
要不是山地石块多,不适宜耕种,估计现在的农田还能更多。
失去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只能迁移,来争夺原本就稀少的食物,无法获得生存资源的,就只能跑下山扫荡人类居住地。
这种情况,毗邻坨子山的秦家村几乎年年都会发生。
公社专门成立保护农田的护秋队,人数太少,装备也很差,很难将所有村子护得周全。
所以大多时候,都得村子自己出人出钱驱赶野兽。
老话说得好,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即使是凶猛的老虎,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和人类起正面冲突。
换个角度来说,这些冲击农田以粮食为食的野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为了食物,它们的胆子变得很大,寻常手段根本无法驱除。
而今年,野兽下山冲击农田的现象,竟然提前出现。
秦三爷活了这么大岁数,自然明白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不能尽早做好准备,田里的收成会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