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子弹之议

换源:

  高射机枪初步测试成绩斐然。

王副部长对闫解成说:“闫解成啊,这把高射机枪接下来要送往西南,那里局势复杂,不太平。你随时做好准备,为后续测试提供技术支持。”

闫解成沉稳回应:“王副部长,您放心,我一定会时刻准备着。”

随后,闫解成跟着王副部长和伍主任,以及另外几位有军衔的领导一同来到了伍主任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布置简洁而庄重,几张办公桌整齐地摆放着,墙上挂着一些地图和图表,散发着严肃的气息。

众人依次落座,气氛略显严肃。

闫解成挺直了身子,目光中带着期待和不安,心中暗自思索着不知道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安排和讨论。

王副部长看着闫解成接着说道:“你之前给解放军报的那份投稿上,对56式的缺点分析得很准确,我们现在国家准备对56式进行升级。”

王副部长示意伍主任接着说,伍主任清了清嗓子,开始对闫解成关于56式的建议进行复述:“闫解成同志在投稿中提到,56式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比如,在精准度方面,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枪管设计和调校来提高射击精度;在人机工程学上,可以对枪托和握把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持枪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另外,在可靠性方面,可以加强零部件的质量管控和维护保养的便利性。同时,闫解成同志在投稿中还展现出了对于未来枪械设计的前瞻性理念,他认为未来的枪械应更加注重轻量化、模块化设计,提高武器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以满足不同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

王副部长看向闫解成,说道:“请闫建成同志谈一下具体的想法。”

闫解成微微挺直身子,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他缓缓开口道:“对于56式的升级,在精准度、人机工程学和可靠性方面,可采取优化枪管设计、调整枪托握把及加强质量管控等措施。同时,材料选择应注重轻量化与高强度结合,引入先进制造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我建议将子弹尺寸改到5.8毫米,且最好我国枪械子弹全部按此统一规划。5.8毫米子弹精度高、威力适中、重量轻,便于携带更多弹药,能提高持续作战能力。统一规划可实现弹药通用性,方便后勤补给,提高作战效率;促进枪械研发和生产标准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其性能优势能在各类枪械上充分发挥,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王副部长眉头紧锁,说道:“闫解成同志,你提出的将子弹尺寸统一为5.8毫米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我国的武器装备中,子弹尺寸多样。7.62毫米口径的子弹库存量大,且广泛应用于众多枪械,如果贸然进行统一规划,会面临大量现有库存的处置问题。而且,不同口径的子弹在不同的作战环境和任务中也有其特定的优势,统一为5.8毫米是否会在某些方面带来局限性,这也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

闫解成略作思考,神色认真地说道:“王副部长,7.62毫米子弹相对较重,影响士兵携带弹药数量,降低持续作战能力。其在精度方面,因口径和重量较大,远距离射击精度可能受影响。适配7.62毫米子弹的枪械体积和重量也较大,不利于士兵灵活操作和快速反应。从后勤补给角度看,较大尺寸会增加运输和储存难度。”

这时,伍主任清了清嗓子,搭话道:“我觉得闫解成同志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从这次56式的升级开始,考虑统一我国的子弹规格。虽然目前不一定确定就是5.8毫米这个规格,但我们可以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充分论证。毕竟统一子弹规格对于后勤补给、枪械研发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来作战需求的子弹规格。”

这时,一位带着少将军衔的领导问道:“为什么选择5.8而不是5.76呢?”

闫解成微微挺直身子,恭敬地回答道:“首长,5.8毫米子弹相比5.76毫米子弹有几个关键优势。首先,在精度方面,5.8毫米子弹我多次核算拥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远距离射击时,能更好地保持弹道的一致性。其次,从威力角度看,5.8毫米子弹威力适中,既有效杀伤目标,又不会产生过度后坐力,便于士兵操控。再者,从未来发展趋势考虑,5.8毫米子弹更符合轻量化、模块化的枪械设计理念,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而5.76毫米子弹在这些方面可能相对稍逊一筹。”

王副部长微微点头,说道:“闫解成同志,鉴于你在枪械方面的专业见解和深入思考,我们决定邀请你参与56式的升级工作。希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我国枪械的发展贡献力量。”

闫解成挺直身子,郑重回应:“王副部长,感谢信任,我必全力以赴。”

闫解成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他心中清楚,按时间来看,此次改进极有可能是63式项目的立项。他开始认真思索改进的方向,压力与动力并存于心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