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医生,我觉得头好晕,非常难受……”
刘岚无力地倒入刘建华的怀抱,那股如蜜桃般的清新香气让刘建华心神荡漾。
他的手中触及的是那如同熟透蜜桃的曲线……任何男性面对此情此景,都难免心旌摇曳。
“是眩晕吗?那种让人天旋地转的感觉?”
刘建华忽然想起医学书籍中描述的一种病症,这难道不就是耳石症的表现吗?
“刘岚,先别动,尤其是头部,保持静止一会儿。”
他轻声指导,试图验证心中的猜测。
果不其然,二十分钟后,刘岚的眩晕症状明显缓解。
“这种状况出现多久了?”
他对着刘岚询问道:
耳石症,这种因内耳平衡石脱落导致的疾病,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单独命名,影响人体的平衡感。
“已经有过好几次了,经常毫无预兆地感到头晕,尤其是早晨醒来时,还会恶心呕吐……”
要不是刘岚的丈夫已经瘫痪,她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再次怀孕。
“这就对了。来,躺在床上去。”
刘建华帮助刘岚平躺在床,轻柔地将她的头部转向一侧。
“如果感到不适,请告诉我。”
正如预料,当刘岚的头倾斜不到45度时,她的叫声再次响起。
“又开始了,啊啊啊,这感觉太折磨人了……”
这时,刘建华几乎已确定诊断。
“刘岚同志,你这是典型的耳石症。让我来帮你调整一下。”
仅仅通过简单调整刘岚的头部,经过短短十几分钟,刘建华便成功为她完成了耳石复位。
令人惊奇的是,大约十分钟后,刘岚感受到全身的不适逐渐消退,那股眩晕感不复存在。
目睹刘岚脸上痛苦的表情逐渐舒展,杨亚茹和张忠和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与难以置信。
“建华,耳石病究竟是什么?”
在短短的20分钟内,刘建华这神奇的治疗手段,让张忠和与杨亚茹备感震惊。
“耳石病是这样的……”
刘建华递给刘岚一杯温开水后,开始向两人解释起耳石病的来龙去脉。
张忠和与杨亚茹听得入神。
“真是头一回听说耳石病。”
“不过,建华,你刚才的操作太令人惊叹了,只是轻轻晃动头部就能治愈这个病吗?”
刘建华点头确认。
“是的,只要将脱位的耳石复位即可。但关键在于,必须找到正确的旋转角度,如果角度有误,那么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今天,张忠和与杨亚茹算是见证了奇迹。
看着刘建华将骨窗开颅和耳石症治疗操作得轻车熟路,不禁让张医生感到惊叹。
“这个看似不拘小节的刘建华,何时变得如此医术高超?”
他们未曾留意,医务室外,一男一女正站在窗边默默观察。
这两人,正是第六院的院长秦恒和他的女儿秦丽君。
“你瞧,我说的没错吧,刘建华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耳石症在他手里都不是问题。”
“女儿啊,这样的医生可是相当难得。”
“若能将他请到我们六院,仅骨窗开颅这一项就能让我们的医院声名远扬。”
“有了他,患者自然会络绎不绝。”
秦丽君也明白这个道理。
“爸,你真的这么看好他?”
秦恒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然,换做是你也会这么做。”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请刘建华加入我们医院……”
秦丽君哭笑不得,虽然她与刘建华只有过两次接触,但已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
面对父亲两次被拒还坚持邀请,她甚至觉得可能需要三顾茅庐的毅力。
最让她头疼的是,这个任务落在了她头上。
“爸,如果我没法说服他怎么办?”
秦恒的回答让秦丽君几乎要暴走。
“请不动?那就别来上班了。”
秦丽君深吸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跟随秦恒走进去。
“我们又来打扰你了,小刘。”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秦恒一身便装步入场地,成熟男性的风采与院长的威严并存。
“秦院长,我已说过,我在红星轧钢厂过得很充实,不打算另谋高就。”
还没等秦院长开口,刘建华便已断然拒绝,这让一旁的杨亚茹暗自心惊。
第六院的薪酬远高于轧钢厂,但刘建华依旧无动于衷,杨亚茹对他的好感愈发深厚。
秦恒向女儿秦丽君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加入游说,虽然她显得有些不情愿。
“刘医生,家父承诺,一旦你加盟第六院,将直接晋升你为骨科专家,享受相应的顶级待遇。”
在那个时代,医生的最高工资不过112.5元,而骨科专家却能拿到两三百元,这是极其诱人的条件。
“我重申,这并非金钱所能左右,我对红星轧钢厂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厂医,我已经感到满足。”
“请秦院长你们先让一让,我还需专心处理病人的事宜。”
刘建华不再回应秦恒和秦丽君的劝说,他将全部注意力转向刘岚的医疗后续。
“耳石症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侧躺,尤其是左边。保持良好的睡姿,对防止症状复发很有帮助。”
“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营养均衡,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病症的困扰。”
秦院长见刘建华仍不肯松口,便向秦丽君递了个眼色,
两人轻手轻脚地离开,朝着杨厂长的办公室走去。
“我们去和杨厂长谈谈,如果可以的话,哪怕借调也行。”
秦院长和秦丽君不久便站在了杨厂长的办公室门外。
“杨厂长,在忙吗?”
秦院长边说边敲响了门,声音在办公室内回荡。
“请进。”
一个响亮的声音回应着,待秦院长和秦丽君进入,
只见杨厂长从椅子上跃起,满脸惊喜。
“哈哈,老秦,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秦院长和杨厂长曾是同袍,情谊深厚。
“我来是有个不情之请,想从你们医务室挖走一位医生—刘建华。我们六院对他很感兴趣。”
秦院长单刀直入,杨厂长却感到十分惊讶。
“你们六院人才济济,怎么会对我们小厂的医生感兴趣呢?这倒是让我好奇了。”
紧接着,秦院长便向杨厂长叙述了当天发生的种种事情。
“杨厂长,你看,刘建华同志如果在我们的研究所工作,其潜力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秦院长对刘建华的才华觊觎已久,但杨厂长同样清楚他的价值。
如此拔尖的人才,正是红星轧钢厂的骄傲。
一个厂医,竟能掌握国内顶级的骨窗开颅技术,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这样的人才,无疑会为红星轧钢厂带来不少的荣誉,杨厂长又怎会轻易放手。
“秦院长,如果我不答应呢?”
面对秦院长的请求,杨厂长态度坚决,心中早已有所盘算。
为了留住刘建华,他决定给予他更优厚的待遇和晋升机会。
他决定以高于骨科专家的待遇标准,对刘建华进行加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