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四合院早就有买高价粮的人家了,比如贾东旭家。
贾家在城里扎根并不深,除了贾东旭顶着父亲的岗位名额,早早迁入了城市户口,
贾张氏、秦淮茹以及三个孩子,户口都还留在乡下。
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化生活,生产队就是农民的家,吃饭要一起吃大锅饭,
年底再根据每个人的劳动工分分配钱粮。
贾张氏和秦淮茹自从嫁到城里,就再也没有回农村劳动,自然也就分不到粮食了。
城里的粮食供应又和户口挂钩,没有城市户口,每个月就领不到粮票,更别提购买平价粮食了。
一家五口人的吃喝,全压在贾东旭一个人身上,
为了填饱肚子,贾家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时常偷偷摸摸地购买高价粮,以此勉强度日。
易中海偶尔还会接济一下贾家,多少能帮他们家解决一点燃眉之急。
贾家一家五口,算上还没出生的小槐花,马上就是六口人了,每天都眼巴巴地等着贾东旭下班带饭盒回来。
贾张氏年轻时在乡下也算是个能干的妇女,
可自从跟了儿子贾东旭进了城,
就变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老佛爷”。
“东旭啊,今儿个食堂有啥好吃的?”
还没等贾东旭进门,贾张氏那尖锐的嗓音就从屋里传了出来。
“妈,您小声点儿,别让邻居听见了。”秦淮茹低声提醒道。
“我怕什么!咱们家吃食堂饭盒的事儿,院儿里谁不知道?”
贾张氏翻了个白眼,
“就你金贵,怕这怕那的!”
贾东旭叹了口气,放下饭盒,从里面拿出三个窝窝头,两个玉米面的,一个白面的。
“就这啊?”贾张氏一把抢过白面窝头,塞进自己嘴里,
“怎么不多带点儿白面的回来?我老婆子都多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秦淮茹看着剩下的两个窝头,心里一阵酸楚。
她知道贾东旭也不容易,每个月就那么点儿定量,还得省下来给棒梗和小当吃。
“妈,您就少说两句吧。东旭在厂里也不容易,您又不是不知道。”秦淮茹劝道。
贾张氏冷哼一声,没再说话。
自从全国闹灾荒,厂里的伙食也直线下降。
贾东旭一个二级钳工,每天累死累活的,也就能打到三个窝窝头。
贾东旭看着自己媳妇和孩子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心里也难受。
他咬了咬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粮票和钱,递给秦淮茹。
“淮茹,你拿着这些粮票,去买点儿棒子面回来吧。”
贾东旭低声说道,“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饿着他们。”
秦淮茹抹了抹眼泪,拿着粮票出了门。
她知道,这些粮票是贾东旭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为的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帮衬家里一把。
她走在四合院里,看着邻居们家家户户都紧闭着房门,心里五味杂陈。
这时,她闻到了一股香味,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何雨柱家厨房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光亮。
她知道,何雨柱家今天又吃肉了。
晚上,易中海在家吃完窝窝头,喝了口凉水,才慢悠悠地踱到贾家。
他背着手,脸上带着一贯的“和蔼”笑容,仿佛是来送温暖的。
“哟,一大爷,您来啦!快进屋坐。”秦淮茹见易中海来了,连忙起身招呼,
顺便把贾张氏从唯一的椅子上“请”了起来。
贾张氏不情不愿地挪了挪屁股,嘴里还嘟囔着:“这大晚上的,也不知道来干啥,烦不烦人。”
易中海装作没听见,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开门见山地说:
“东旭媳妇啊,我今天来是想问问,你们家这粮食,还能撑几天啊?”
秦淮茹面露难色,叹了口气说:
“一大爷,您也知道,我家这情况,东旭一个月就那么点粮票,孩子又多,这日子真是……”
她故意没往下说,但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指着你老易接济了。
易中海活了大半辈子,哪能看不出秦淮茹的小心思,但他也不点破,只是故作沉吟地说:
“是啊,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啊。你看我家,就我和一大妈两个人,这每个月的定量,都有些吃不饱啊。”
贾张氏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这老东西,今天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以往他来,多少都会接济点,今天这是怎么了?
贾张氏可没秦淮茹那么好的耐心,当即就嚷嚷开了:
“我说一大爷,您这话说的,您家就两个人,吃不饱还能饿着?
我们家可是马上六口人啊,这眼看着就要断粮了,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易中海被贾张氏的尖利嗓音刺得耳朵疼,他皱了皱眉,不悦地说:
“我说老嫂子,你这话说的,我怎么就见死不救了?我又不是你们家的谁,养活你们一家一辈子?”
贾张氏一听这话,顿时就炸了锅了:
“哎哟喂,你个老东西,没良心啊!当年东旭他爸是怎么死的?要不是为了救你,他能……”
“妈!”秦淮茹见贾张氏又要提起当年的事,
连忙打断了她,转头对易中海赔笑道:
“一大爷,您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说话直,您别往心里去。”
易中海冷哼一声,没搭理秦淮茹,而是看着贾东旭,语重心长地说:
“东旭啊,你是个好孩子,但你也要明白,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
我呢,也不是说不管你们家,但是我的能力有限,只能说尽力而为,你们说是不是?”
贾东旭是个老实人,哪听得出易中海话里的弯弯绕,
只顾着点头说:“一大爷,您说的是,我明白,我明白。”
易中海见贾东旭这么“上道”,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碎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张粮票和几张毛票。
“这里有两斤粗粮票和三块钱,你先拿去,给孩子们买点吃的,
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再还给我。”易中海把钱粮票递给贾东旭,一副“我真是仁至义尽”的模样。
PS:新书起航,求数据,求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给各位读者老爷磕头了,感激不尽,每日发布万字以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