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哥,咋啦?”
张卫国赶忙骑车到严盾跟前停下,满脸疑惑地问道。
听严盾刚才那语气,似乎是特意在这儿等自己。
“今天来得挺晚啊,把车放门岗那儿,赶紧跟我走。”
严盾说着,拉住张卫国的胳膊,显得十分着急。
“今儿起晚了。大清早的,找我啥事呀?”张卫国把自行车停在门岗外,支好车撑,看向严盾,简单解释了一句。
“我得先跟车队说一声吧,不然车队还以为我旷工了呢。”
“我已经让人通知你们车队了,这次可是杨厂长找你。”严盾拉着张卫国,一边走一边说道。
“杨厂长找我干啥?”听到严盾这话,张卫国反倒停下了脚步。
以前看那些四合院相关小说,感觉啥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能惊动杨厂长。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拥有万人大厂的一把手,哪能事事都亲自过问,普通职工平常想见他一面都难。
张卫国来到这个世界几个月,也仅仅在每月的职工大会上远远瞧见过他几眼。
倒是他的前身,当初被安排进轧钢厂工作时,曾与杨厂长有过近距离接触,还是杨厂长亲自开的条子,才把他安排到车队的。
“放心,是好事。你还记得前段时间给我的那张图纸吧?厂里技术科按照图纸试制,已经完全成功了。厂里把它作为今年的重点攻坚产品报到部里,部里决定对部分干部房进行改造,杨厂长当然得见见你这个大功臣了。”
见张卫国这模样,严盾也不再卖关子。
两人来到杨厂长办公室门口,严盾敲了几下门,很快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示意他们进去。
张卫国跟着严盾走进杨厂长的办公室。虽说他脑海里还留存着前身对这办公室的一些记忆,但那时前身进出办公室都战战兢兢,头都不敢多抬,印象最深的就是桌腿和地板。所以此刻一进来,张卫国的目光就在屋内四处打量。
杨厂长的办公室大概有二十平米,墙壁刷得雪白,地面铺着木地板,还有绿色铁皮的文件柜。屋里摆着两个单人沙发,中间一个茶几,上面放着个竹编外框的热水壶。
推开门,正中间就能看到那张土黄色的办公桌。桌子一侧整齐排列着一排文件夹,另一侧放着一个绿色台灯,还有一个敞着盖的搪瓷茶缸,热气不断从里面冒出来,茶缸上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杨厂长身着一身蓝色中山装,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写着什么。他四十多岁的样子,在这个年代,不少干部都是从军队退下来的,普遍比较年轻。
“杨厂长,这位就是车队的张卫国同志。”
见杨厂长放下笔,严盾赶忙开口介绍。
“小张同志看着有点面熟。”
张卫国在打量屋子的时候,杨厂长也在上下打量他。要不是严盾打包票,又事先做了点调查,实在难以相信,一个车队司机看了份报纸,就能设计出这么一套采暖设备。
而且作为万人大厂的厂长,厂里职工众多,他不可能个个都认识,能觉得面熟已经很不错了。
“杨厂长好。”张卫国见状,向前两步,紧紧握住杨厂长伸过来的手。
“之前我进车队,还是您批的条子呢。”
“哦?”杨厂长微微思索了一下,这些年经他批条子安排的事可不算多。
“我想起来了,你是老庞的侄子,烈士后代。”
“对对对。”张卫国赶忙点头回应。
“没想到设计出采暖设备的居然是熟人。你伯父最近身体咋样?我都有段时间没见着他了。”
想起张卫国的身份,杨厂长热情了许多。
他也是从部队出来的,对烈士后代打心底里感到亲切。他示意张卫国和严盾坐下,甚至亲自为两人倒了杯水。
“他身体硬朗着呢,我上个星期刚去看过他,每天还跑步去上班。”
张卫国说道。
前两天他刚和庞俊清一起回了庞家,不光是为了维系关系,还拜托庞俊清帮忙留意有没有老家具。
“哈哈哈,老庞还真是这个性子,单位配的车不坐,自行车也不骑。”
杨厂长坐回自己的位置,看着张卫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