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间尚早,张卫国在食堂简单吃了几口,便骑车前往什刹海。
早上上班之际,他还特意告知三大妈无需购买鱼,自己会带回。
当然,此次前去钓鱼,并非仅仅为了请客吃饭,他还打算在空间小院里挖掘一个水池,尝试能否养鱼。
毫无意外,源自未来科技的窝料,对这个时代的鱼儿而言,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张卫国甚至能够清晰目睹鱼群翻涌。仅仅过了两个小时,他的鱼护便被大大小小的鱼填满。
所幸他今日挑选的位置较为偏僻,且正值中午时分,附近的钓鱼爱好者都已回家用餐,否则必定又会引发一阵轰动。
他仅将一斤以上的鱼留下,装入麻袋,其他尚未长大的鱼,则都被他投入空间之中。
即便如此,麻袋里起码还有二十多条鱼。
其中最大的那条至少有三斤重,还有三四条两斤重的,倘若被他人看见,必定羡慕至极。
“张卫国,你从何处弄来这么多鱼?”
看到张卫国扛着麻袋步入院子,刚刚杀完鸡正忙于拔鸡毛的三大妈赶忙迎上前去,瞧见麻袋中的东西,不禁大为惊讶。
“这里面有些是我钓的,有些是在河边购置的。”
张卫国自然不会坦言这些鱼全是自己所钓,倘若让院子里的人知晓他能如此轻易地钓到这么多鱼,还不知会招来何种麻烦。
“你买这么多鱼做什么?这天都热了,鱼可不好存放。”
三大妈看着麻袋里的鱼,面露心疼之色说道。
对于在河边买鱼一事,她最有发言权。
三大爷平日里每逢周末便会前往河边钓鱼以补贴家用,然而他钓上来的皆是几两重的小鱼,一天下来最多也就卖几毛钱。
张卫国麻袋里的这些鱼,看上去个头都不小,这一袋子少说也得有二三十斤。
虽说鱼肉价格较为低廉,但这些鱼至少也得值七八块钱。
“三大妈,这条鱼您先收拾一下,一会儿让傻柱帮忙烹饪。”
张卫国边说,边从麻袋中抓出那条最大的鱼递给三大妈。
“剩下那几条两斤左右的,一会儿我留给厂里派来的师傅。其余的,我一会儿给院子里其他人家每家送一条。三大妈,您先将这条拿回去,一会儿再来取一条。”
这是张卫国钓鱼时便已谋划好的。
毕竟他秉持的仍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虽说安装师傅是厂里派遣而来,且领着厂里工资,但仅仅请人吃一顿饭就将其打发,这种事他着实做不出来。
再者,四合院中的这些人,此次他请客仅邀请了院里的三位大爷,难免会有其他人在背后说些风凉话。
张卫国虽不愿与院子里的人交往过密,但也不想关系过于疏远,至少见面时要能融洽相处。
作为院子里年纪最长者,第一条鱼自然应送给聋老太。不过聋老太家一直未曾开火做饭
其日常生活与一日三餐皆由一大妈照料,所以张卫国径直拎了两条鱼送至一大妈处。
虽说一大爷平日里有时会进行道德绑架,但在照顾聋老太这件事上,他和一大妈确实做得无可指摘。
尽管他们这么做或许存有私心,但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一个毫无血缘关系之人,着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虽说厂里多数人都去上班了。
但在这个年代,除了许大茂家,基本上每家都是一大家子聚居在一起。
要是夫妻两人都能上班,那在当时可算是件相当了不起的事儿。
特别是上一辈,大多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
男人在外打拼挣钱,女人则在家操持一家人的日常起居,从饮食到琐事,无一不包。
说来也怪,那个时候,即便家里仅有一两个人工作,却也能养活全家老小。
日子虽过得清苦,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
不像后来,全家的成年人几乎都在外辛苦奔波,可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也没见有多少幸福的感觉。
张卫国打算给大伙分鱼的事儿,很快就被院里的大妈、嫂子们传得整个四合院都知道了。
原本在院门口一边闲聊一边做针线活的大妈们,一听到这消息,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赶忙回到家里。
满心期待着张卫国能快点把鱼送到自家门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