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傻柱的那条鱼呢?”
见张卫国拒绝得如此坚决,贾张氏又打起了傻柱那条鱼的主意。
“傻柱不在家,他的鱼应该还没拿。您先把这条放着,等傻柱下班了,我让秦淮茹给他送过去,这样您也省得跑一趟,对吧。”
“不用这么麻烦了,贾大妈。”
张卫国心里明白,东西一旦进了贾家,就别指望再拿出来。
“今天我请厂里几个师傅吃饭,院里三位大爷也会去,正好傻柱掌勺,到时候我直接把鱼给他就行。”
……
别看四合院面积不大,但挨家挨户把鱼分完,也花了大半个小时。
这期间,免不了和大家寒暄几句,张卫国都记不清听了多少夸赞的话。
虽说每家分到的鱼仅有一斤多一点,在市场上也就两三毛钱一斤,但好歹也是肉食。
有些人家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回。
最后剩下的几条鱼,张卫国直接给了高家三兄弟。
这些天,张卫国亲眼见证自己房子一天天变化,高家三兄弟的手艺确实值得称赞。
等张卫国回到倒座房前时,正巧碰到严盾带着厂里的三个师傅来到四合院。
严盾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炉子,还有一些管道和工具。
“卫国哟,过来。”
“我给你介绍介绍,这位便是咱技术科的刘工。”
瞅见张卫国赶忙迎过来,严盾一把扯住他的胳膊。
领着他走到三人面前,伸手指向那位年长之人介绍说道。
“刘工您好哇,实在是劳您大驾特地跑一趟。”
听到严盾这般介绍,张卫国顿时眼睛一亮。
急忙伸出手紧紧握住刘工的手。
原本厂里告知会派三个人过来,张卫国本以为只是车间的几位师傅。
怎料带队的居然会是技术科的工程师,这显然表明厂里对水暖炉的安装极为看重。
技术科的每一位成员,那可都是厂里的心头宝。
肩负着厂里革新创造与研究的重要使命。
虽说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他们或许比不上厂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然而理论知识方面却是相当的深厚。
“早就盼着能和水暖炉的设计者见上一面了,张卫国同志可真是年轻有为啊。”
刘工一边说着,一边从头到脚打量着张卫国。
虽说早就知道张卫国年纪轻轻,可亲眼目睹本人如此年轻,心中还是不禁泛起一阵感慨。
“我呀,也就是一时突发的念头,纯粹是运气爆棚,就像瞎猫碰到死耗子一样。”
“那张图纸也不过是我随手画着玩的,全仰仗技术科的同志们本领高超。”
“就着我那胡乱勾勒的东西,居然真把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件。”张卫国谦逊地回应道。
“小张同志可别小瞧自己,你那张图纸我看过。”
“要是没有一定的水准和知识积累,根本画不出来。”
“而且有时候,一个新奇的点子往往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刘工对张卫国的图纸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张卫国的那张图纸,尽管看上去有些潦草、青涩。
不过基本的运行原理表述得十分明白,仅仅只是在一些数据上存在少许差异罢了。
“还有这两位,他们是从四车间来的。”
“这位是刘工的徒弟姚滨,是个二级焊工。”
“这边这位林志远呢,是三级钳工,还是陈师傅的徒弟哩。”
严盾自然也没忘了向张卫国介绍另外两位。
在轧钢厂,要是不特别说明,能被叫做陈师傅的,就只有四车间那位八级钳工。
他可是比易中海资历还要深厚的钳工,也是轧钢厂的首位八级工。
易中海在他跟前都得客气几分。
一阵热络的寒暄过后,几人被张卫国迎进了院子里。
安装水暖炉这事儿可不常见,四合院的众人这些天也都略有耳闻。
只是光听闻却没见过实物。
看到那些材料被搬进前院,大家纷纷跑过来围观。
特别是帮张卫国整修屋子的高家三兄弟,对这新奇玩意儿格外上心。
带着自家子侄赶忙过来搭把手,心里还存着偷师学艺的想法。
那些管道没什么特别之处,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被那个方方正正的大炉子吸引住了。
这大方箱子着实太大,整体看起来就像个小柜子。
这个炉子在设计图纸上采用的是双炉构造,而在这个时期,大家普遍使用的依旧是那种圆形的煤球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