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闫家与贾家的纠纷之后,周磊转头看向贾家众人,开口说道:
“我说,现在该说说咱们之间的事情了吧!”
“1523块8毛钱,一分都不能少!”
“赶紧拿出来,不然我就送你们去坐牢!”
这话一说出来,贾家几个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贾张氏刚想张嘴哭闹,一瞥见周磊冰冷的眼神,立刻闭上了嘴。
犹豫了许久,贾张氏缓缓说道:
“我们家没那么多钱,我只有300块!”
什么!
听到贾家有三百块,院子里除了周磊之外,所有人都满脸惊讶地看向她。
大家惊讶的不是钱少,而是觉得钱太多了!
试问这院子里,能随随便便拿出三百块的能有几家?
平时动不动就让大家捐款捐物的贾家,居然这么有钱?
直到此刻,众人才相信何雨柱账本上的内容是真实的。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恶狠狠地盯着易中海。
这个老家伙,平时组织大家给贾家捐钱捐物的时候,数他最为积极。
闹了半天,大院里一帮经济条件不好的人竟然在给富人捐款!
此时,院子里的人恨不得把易中海生吞活剥了。
感受到周围人如针扎般的目光,易中海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冷汗。
他心里清楚,经过今天这件事情,自己在院子里的威望恐怕要大幅下降了。
可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一号养老人”贾东旭,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了。
听到贾张氏说只有300块,易中海连忙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周同志,你看,要不就……”
“不行,少一分都不行!”
“柱子,去报警!”
“等等!”
看到周磊动真格的了,贾东旭着急了。他走到贾张氏跟前,小声说道:
“妈,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花样?我爸不是赔了……”
“闭嘴!没有,都花光了!”
贾张氏打断儿子的话,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而且,她不停地用眼神往易中海那边瞟,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其实,贾张氏真的没钱了吗?
绝对不可能!
老贾死于工伤,老板娄半城赔了不少钱,算下来起码有600块。
再加上这么多年贾东旭的工资,还有从傻柱那儿骗来的钱,她手上还有1400块。
可她就只愿意出三百,至于剩下的钱,在她看来,最好能让易中海来出。
反正自己儿子是对方的徒弟,老易又是个无儿无女的“绝户”,要那么多钱干嘛?
还不如帮贾家还债!
作为贾张氏的儿子,贾东旭自然也深受母亲的影响。
看到母亲的眼神暗示,他立刻明白了母亲的意思。
二话不说,转身就给易中海跪下了。
“师傅,您就帮帮我们家吧!”
“这,东旭,你这……”
易中海很是纠结,一边是自己的“一号养老人”,一边是1200多块钱。
虽说老易工资不低,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他也有些犯难。
看到师傅不说话,贾东旭眼里闪过一丝怨恨。
随后,他又磕了一个头,说道:
“师傅,您就救救我吧!我妈年纪大了,吃不了这个苦啊!”
“您放心,您今天拉我一把,我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等您百年之后,我一定给您养老送终!”
这话正好说到了易中海的心坎里,别提多让他舒坦了!
感受到贾东旭的“孝心”,易中海的眼神里满是欣慰。
“好好好,东旭,咱们都是一家人,别说这些见外的话。”
“行吧,剩下的钱我来出,不过……”
说到这儿,易中海停顿了一下,看着贾东旭疑惑的表情,笑着说:
“不过,东旭,你得给我写个欠条!”
“当然了,不是师傅不相信你,这只是正常的规矩。你放心,等师傅老了,这些以后都是你的!”
听完易中海的话,贾东旭还没来得及开口,贾张氏就满脸不爽。
可她刚要说话,就被旁边的秦淮茹拉住胳膊,还朝她摇了摇头,贾张氏这才没有继续说下去。
“师傅,您放心,欠条我这就去写!”
贾东旭说着,面色平静地回家拿纸笔去了。
然而,在旁人目光未能触及之处,贾东旭原本平和的面色,在刹那之间变得阴沉下来。
当然,这对于拥有聆听万物心声能力的周磊而言,根本无法产生任何影响。
他清晰地听见,贾东旭在心底正用最为恶毒的言辞,诅咒易中海夫妇尽早离世。
那诅咒的恶毒程度,让前世曾在“祖安”“留学”过的周磊都有些不忍“直视”。
这易中海也真是目光短浅,竟挑选了这样一个人来养老!
前世若不是有傻柱兜底,恐怕易中海最终也会落得个饿死在桥洞下的结局。
余下的事情便变得简单起来。
贾东旭给易中海写下欠条。
凑齐了一千五百二十三元八角,交到周磊手中。
周磊也没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同样让贾东旭写了一份声明,表明这笔钱是他们家多年来向何雨柱所借,如今全部归还给他。
这份声明至关重要,在关键时候能够证明何雨柱为何会变得有钱。
这在前世或许没什么,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要是解释不清楚可就麻烦了。
处理完所有事情后,周磊挥手示意嘴巴张得极大、如同能塞进一颗鹅蛋的何雨柱离开。
贾家几人也都怒气冲冲地离去了。
闫埠贵搀扶着老伴,一边嘴里念叨着,一边往前院走去。
易中海拿着欠条,回想起贾东旭刚刚做出的承诺,忽然觉得今天也并非毫无收获,想着想着,嘴角竟露出了微笑。
不行,得回家喝上一杯才行。
看到主要人物都已离开,一直躲在人群中的刘海中,挺着个圆鼓鼓的肚子走了出来,用官腔说道:
“好了好了,都散了吧!”
听到这话,大院里的住户便各自散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相熟的人还在讨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讨论得十分热烈,每个人嘴角都带着笑意。
在缺乏娱乐活动的年代,这样的“好戏”就是最吸引人的事物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