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李卫国的家庭状况,据记忆所示,他的父母均健在,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兄弟姐妹共计五人。李卫国的父母年轻时,为了追寻知识的殿堂,来到北平城求学。在学校期间,他们积极投身革命,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曾提及,老家位于北平密云一带,家中尚有爷爷奶奶以及数位叔伯姐妹。
建国之前,由于父母从事党的隐蔽战线工作,出于安全考虑,与家中几乎断绝了联系。
直至革命取得胜利,才重新与亲人取得联络。然而,多年与老家亲人失去音信,爷爷奶奶早已离世,未能在他们生前尽孝,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祖国的大江南北处处都急需人才投身建设。父亲凭借自身所学专业以及组织的安排,成为精密机械厂的一名工程师,母亲则在轧钢厂担任会计一职。
早年,因地下工作的需要,父母从一户大户人家手中购置了位于雨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跨院。这座院子有三间正房以及左右两间厢房,总计七间房,独门独院。
新中国成立后,房契更换为新政府颁发的,故而这座位于雨儿胡同的小院成为了李家的私有财产。
去年,父亲因组织的工作安排,前往南方支援一个项目建设。
据悉,该项目预计耗时五年,父亲需等项目完工后方能归来。昨晚,母亲提及此事时,言语间满是对父亲的思念,还略带一丝伤感。母亲表示,李卫国当兵四年,归来却仍无法见到父亲,打算让二哥给父亲发电报,询问今年过年是否能抽空回家几日,好让一家人得以团聚。
李建国,作为李卫国的大哥,今年29岁。
建国前便已参加工作,一直在火车站任职。建国前,他已与同在车站工作的妻子结为连理,妻子担任售票员一职。如今,他们育有三个孩子,居住在东厢房。
李卫国的二哥李建军,26岁,是建国后的首批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至东城分局工作。他已结婚五年,居住在西厢房。大姐李建红,23岁,中专毕业后便被安排至朝阳邮局担任会计,工作多年。
在李卫国参军那年春节,她与中专同学喜结良缘,丈夫在东城朝阳的粮食局工作。
最小的弟弟李建设,17岁,正读高二,李卫国回来后便与他同住一室。
李卫国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如今退伍回到家中,难免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家中的亲人,熟悉中带着陌生。经过数日的相处,他渐渐梳理清记忆,接纳了重生后的一切,包括父母与兄弟姐妹。
他暗自下定决心,既然获得重生,便要好好生活,代替李卫国肩负起照顾和孝顺父母的重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这几日,他独自居住在一间房内,思绪万千。
母亲见他因伤转业回家,刚到京城又遭遇不幸受伤,不禁伤心落泪。他看在眼里,心中也满是难过。为了让他能安心调养身体,家人特意腾出一间房供他单独休息。
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天色,听着院子里传来的洗漱声,李卫国知晓这是早起上班的人家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自来到这个世界,他还未曾外出走动过,今日,他打算出门逛逛,去熟悉一下五十年代的四九城风貌。
虽说他拥有小时候以及参军前的记忆,但他深知,四年时光已过,这座城市必定发生了诸多变化,唯有亲身去感受,才能重拾那份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在穿衣之际,他忽然发现手腕内侧有一个图案,大小如同手表。他凑近仔细端详,竟发现这图案与他前世最后一次出门时收购的羊脂八卦玉佩如出一辙。
他对那枚玉佩的记忆尤为深刻,出车祸时,他正把玩着它,昏迷之际,手中仍紧紧攥着。他满心疑惑,不明白为何这图案会出现在自己的手腕上。
那枚八卦玉佩来历神秘莫测。前世,他通过特殊渠道听闻,秦岭终南山的一座道观因年久失修,在翻修偏殿时偶然发现一个隐秘的地下洞穴。
几位大胆的工人进入其中,竟发现是一位老道坐化之地,里面存有青铜器、瓷器、玉石等诸多器物。先进去的工人顺手拿走了几件,待观中道人察觉时,大部分器物已然遗失。虽说追回了几件,但谁也无法确定是否还有其他珍贵物品流落在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