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哪一点不比李为军强?

换源:

  第四十六章哪一点不比李为军强?

“那李为军呢?他毕竟也参与了这事。”又有人提到了李为军。

李副厂长皱了皱眉,想了想说道:“李为军嘛,我看他最近确实有些浮躁,兼任的职位太多了,导致本职工作都疏忽了。尤其是作为杨厂长的警卫员,这可是重任啊!”

“那您的意思是?”杨厂长问道。

“我看,就让他离开车间吧,专心保卫杨厂长。至于保卫科的副科长,我看也就没必要再兼任了。这样他也能专心点。”李副厂长说道。

“那他的工作呢?就这样空着?”有人问道。

“我看,可以让他兼任司机嘛,这样也不耽误他做事。”李副厂长笑道。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觉得这个安排还挺不错的。

“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大家都回去忙吧!”李副厂长挥了挥手,示意散会。

众人纷纷起身离开,只剩下杨厂长和李副厂长两人还在办公室里。

“老杨啊,你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李副厂长问道。

“嗯,我看行。李为军确实需要收收心了,不能让他再这么浮躁下去。”杨厂长点了点头说道。

会议室内,杨厂长一脸严肃,眉头紧锁,坚决反对道:“不行,警卫员兼任保卫科副科长,这是咱们厂的优良传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李为军同志的技术水平确实高,生产成绩也好,可易中海同志也是咱们厂的老骨干了,论经验,论资历,哪一点不比李为军强?”

“别忘了,上次易中海同志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生产进度受阻,这种事儿我可不想再看到了。”

李副厂长一听这话,顿时急了:“杨厂长,你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李为军同志虽然年轻,但他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怎么就不能给他个机会呢?”

“再说了,易中海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不能一直吃老本啊。咱们得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你这就是偏袒年轻同志,忽视老同志的价值。易中海同志这么多年为厂里付出的辛苦,你怎么能视而不见呢?”杨厂长语气愈发激动。

李副厂长也不甘示弱:“我不是偏袒谁,我是就事论事。易中海同志的贡献我当然看在眼里,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李为军同志的潜力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会议室内,只有他们的争吵声此起彼伏,仿佛成了这个空间的唯一旋律。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李副厂长站在主席台前,目光坚定,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

“我支持李副厂长的决定!”一个领导站起来,声音洪亮。

杨厂长脸色一沉,刚想开口,又一位领导站了起来:“我也支持李副厂长,这是为了咱们厂的未来!”

杨厂长眉头紧锁,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口。他知道,这次自己是少数派了。

“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就投票吧!”杨厂长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

投票过程迅速而紧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最终,结果出来了,李副厂长全票通过,杨厂长一票未得。

“好,既然大家都支持,那我们就这么定了!”李副厂长宣布道,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他转身看向杨厂长和李为军:“还有,取消易中海的休息命令,还有李为军的副科长和钳工兼任!”

杨厂长和李为军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他们知道,这次自己彻底输了。

会议结束后,李副厂长率先走出了会议室,其他领导纷纷跟上。杨厂长和李为军则留在了原地,脸色阴沉。

“副厂长,您今天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三车间主任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副厂长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过?我这么做,是为了咱们厂的未来!有些人,只知道贪图享乐,却不顾大局,这样的人,就该让他们清醒清醒!”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副厂长办公室,留下三车间主任在原地,一脸复杂的表情。

李副厂长在会议上侃侃而谈,看似是在为贾家和易中海的事情争辩,实际上却别有用心。

“杨厂长,您别急着下结论,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李副厂长故作深沉地说道。

“从长计议?李副厂长,你这是在拖延时间吧?”杨厂长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

“哪里哪里,我只是觉得这事儿涉及的人不少,得小心为上。”李副厂长皮笑肉不笑地回应。

三车间主任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心里琢磨着李副厂长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副厂长见火候差不多了,便话锋一转,低声对三车间主任说道:“老刘啊,你说咱们这工厂,是不是得有个规矩?这杨厂长啊,手伸得太长了,连我李家的事都想插一脚。”

三车间主任一愣,这才明白李副厂长的真实意图。原来他这是在借题发挥,想借贾家和易中海的事情给杨厂长一个下马威。

李副厂长见三车间主任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满意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会议结束后,杨厂长心里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虽然贵为正厂长,但实际上已经被李副厂长架空了。这李副厂长,真是个难缠的角色。

想到李为军,杨厂长更是心烦意乱。这小伙子能力出众,本该是工厂的未来之星,可如今却因为李副厂长的打压而步履维艰。

“唉,李为军啊,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倒霉呢?”杨厂长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而李为军自己,却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股暗流涌动。他依旧在车间里忙碌着,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期待着能够有一天得到认可,走出这片阴霾。

杨厂长一拍大腿,目光如炬,“老李,你说得对!这事儿,咱得找大领导去汇报,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咱们厂子里为所欲为!”

李为军皱了皱眉,他了解杨厂长的脾气,但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厂长,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咱们轧钢厂不是没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大多是内部解决,很少惊动上面。”

“你是说,这事儿不该报上去?”杨厂长有些不解。

李为军摇摇头,“不是不该报,是得慎重。这事儿毕竟只是咱们厂里的意见分歧,又没影响到啥重大生产任务,何必让大领导操心呢?再说了,万一让兄弟单位知道了,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杨厂长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回想起以前看到的那些兄弟单位因为内部矛盾被上级批评的笑话,不由得脸色一沉。

“你说得对,老李。我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到。这事儿,咱们还是先在厂子里解决吧。不过,那些捣乱的人,我一定得好好整治整治!”杨厂长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李为军见状,知道杨厂长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杨厂长看着李为军,眉头紧锁。他历来不喜欢那些爱打小报告、搬弄是非、不办实事的人。这些人,他向来是既利用又不重用,充其量只是当成一枚棋子来用,关键时刻,可以牺牲。

“老李啊,你是不知道,我最近被李副厂长搞得很烦。”杨厂长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焦头烂额。

“厂长,我有个办法。”李为军凑近了些,小声说,“咱们可以想办法从李副厂长内部瓦解他的势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