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舒农1号问世,震惊丁老一百年!

换源:

  临别之际,舒农没想到林涛会主动跟自己打招呼。

“小舒,没想到你科研方面这么厉害,没想到手上功夫也这么好,这一手八极拳打得霸气。”

“林叔夸奖了,在国外碰到过一个打八极拳的老师傅,就跟他学了学。”

对于林涛认出八极拳,舒农并不意外。

毕竟众禽身上的伤口做不得假。

至于八极拳来历,只管往国外扯,反正也没法查证。

似乎怕舒农误会,林涛解释道,“你放心,没有调查你的意思,就是感觉现在学拳的人不多,你很不错,很对我胃口。”

“多谢林叔。”

告别丁老跟林涛,舒农将自己的心思,投入到新型玉米的研究中。

他用了几天时间,才将原主科研思路理清楚。

之所以花了几天时间,是因为玉米并不是舒农的主攻方向。

舒农的主攻方向是小麦。

进行玉米研究,对舒农来说还是非常有挑战性。

不过这并不是退缩的理由。

舒农当然不会退缩,毕竟,他各种理论知识十分扎实。

这也是舒农觉得奇怪的地方。

自他主攻小麦之后,其他知识虽说了解个大概,但要说懂,真谈不上。

但这几天下来,他发现脑子里的知识特别清晰。

就好像印在了脑海里。

只要他需要,随时可以拿出来用。

这就很作弊了。

毕竟。

在他生活的时期,很多作物已经培育到十分优良的地步。

而他,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将其复刻出来就行!

至于这些知识的来源,这就不得不感谢博士时期的自己。

当初快毕业的时候,导师让他搞一本农作物大百科。

他为此花费不少功夫,各种调查资料。

而现在,这些都派上了用场。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自然也被舒农收录其中。

结合大百科中有关玉米的资料。

舒农在原主的基础上,将抗寒性进一步加强。

除了抗寒性,舒农还将抗热性、地质要求、气温、病虫害等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

时间一晃三个月过去,舒农才从温室大棚中钻出来。

是的。

为了在三个月内搞定新型玉米,舒农吃喝拉撒都在温室大棚中。

皇天不负有心人,好在他三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新一代玉米最终问世!

舒农将其命名为舒农1号。

他当然不是自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原主。

这个跟他同姓名的人,值得所有人记住他的名字。

随着舒农走出,不少研究所的同事,投来疑惑的目光。

现在舒农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怪人。

谁家种地种在房子里。

以前他们只觉得舒农孤僻,现在得加上一个古怪。

舒农没有理会同事们异样的眼神。

他也没办法,如今国内没有成熟的温室大棚技术。

别说技术,连像样的材料都没有。

国外倒是有,但是想引进不现实。

舒农只能自己动手做。

眼前这个类似暖房的温室大棚,就是他的杰作。

这样的温室大棚,舒农一共弄了十个,

不过这些都不是舒农现在要考虑的东西。

就在刚刚,随着舒农1号成熟,系统响起提示音。

“一份耕耘,万倍收获,检测到宿主种下1亩玉米,系统返还10000亩玉米!”

此时一万亩玉米种子,正静静躺在系统空间里。

众所周知,

农作物从改良到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大致需要五年时间。

但是有了这一万亩玉米种子,推广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这批种子的来源。

不过这个问题没有难住舒农。

毕竟原主在这里工作了五年,时间完全对得上。

搞定这个问题,舒农当即电话通知丁老。

丁老不止一次打电话给他,让他玉米一有消息,随时联系。

接到舒农的电话,丁老当天下午就来到舒农所在研究所。

丁老的到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陪同他一起前来的,依旧是林涛。

三人相互寒暄几句,丁老就主动开口,提出要看看舒农的最新研究成果。

舒农欣然同意,主动在前面引路,将两人领到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外,林涛看着眼前的暖房,脑子感觉不够用。

“小舒,我们不是看玉米吗,你带我们来暖房干什么,现在又不冷……。”

没等林涛说完,舒农就打断了他的话,“这不是暖房,谁家暖房建在地里。”

说着舒农看向丁老,解释起来,“这是温室大棚,一项国外研究出的新技术,我在国外的时候接触过,所以借来用用。”

“温室大棚?”

丁老目光灼灼盯着温室大棚。

他自然不会跟林涛一样,没听说过温室大棚。

不过听说过没用。

有关温室大棚的技术,国外封锁严重,根本引进不进来。

可现在,温室大棚活生生出现在自己眼前。

他很清楚,温室大棚对作物改良有多重要。

“当时你跟我保证三个月弄出新型玉米,我还不敢相信,毕竟现在不是种玉米的季节,原来在这里等着我!”

“玉米咱等会儿再看,你先将温室大棚跟我说说。”

感受到丁老的急切,舒农也不卖关子,将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一说出来。

随着舒农说出其中关节,丁老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温室大棚,其中竟然有这么多道道。

仔细听完舒农所说,丁老马上意识到推广温室大棚的难度。

技术方面有舒农在,没有问题。

难在建设温室大棚的各种材料。

以目前的技术,想要将温室大棚所需材料弄出来不现实。

不过有困难不怕,毕竟大家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只要肯干,就一定能搞出来!

“舒农,温室大棚技术对国家推动农作物改良很有用,你一定要将技术分享出来,我替国家谢谢你。”

“当然,国家不会让你白干,等技术落实,我会向国家替你申请福利。”

“丁老客气了,技术我肯定愿意分享,这不是什么秘密,国外就有。”

“国外是国外的,他们才不会便宜我们,但你有就不一样了。”

三言两语,两人就敲定了这件事。

只留下一旁的林涛云里雾里,感情这暖房还是个好东西。

刚刚两人的对话,他自然听到,但他懂不了一点。

这便是隔行如隔山的道理。

林涛虽然不懂,不过也十分好奇。

只是丁老没有给他继续探究的机会。

“林涛,交给你一个任务,你现在回一趟农科院,通知刘副院长,告诉他温室大棚的事,让他带技术人员来这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