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在车间、小试身手

换源:

  心中林瑾瑜的样子一闪而过。

李正阳发现,自己心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她的影子。

与美色无关,纯粹的心弦跳动。

竟然有种希望再次相见的期待感。

“果然,漂亮的人走心,可以让你更加欲罢不能。”

摇摇头,李正阳准备正式开始工作。

按照以往的安排。

新到的技术员最重要的是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工作程序、车间设备。

还要给主管车间的设备简单的检查一遍,然后做个详细的登记。

不过,吴组长及时喊住了他。

颇有一些尴尬的把他带到两台设备旁边。

“李正阳同志。”

“这两个设备都是欧洲的设备,前两年花大价钱进口过来,每一台都花费不少珍贵的外汇储备。”

“用着确实方便。”

“但是跟以往的设备运行模式、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出问题后我们检查了好久,都找不出问题在哪,又不敢大动干戈。”

“听说你学过欧洲方面的设备维修,试着看看?”

“没问题。”

李正阳毫不犹豫。

他很清楚,不是这些人无能。

而是这些人要么是以前的老技术员,要么是以前毕业的大学生。

学的、琢磨的,跟欧洲的设备,各方面差别都很大。

“我先看看。”

接着,李正阳先是询问了吴组长哪里有问题。

简单的排查后。

根据记忆中的知识,快速拆解,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吴组长,问题不大,就是这个小垫片有问题。”

“找人弄个同样的垫片换上就可以。”

“你确定?”吴组长有些疑惑:“就这么一个小垫片看起来不影响设备工作啊。”

李正阳微微一笑。

学校的那些知识他不仅完全掌握,并且还融会贯通。

自然确定就是垫片的问题。

“越是精密的设备,这种看似无用的零件越能发挥重要作用。”

“成不成先试一下不就行了么?”

吴组长只是下意识的怀疑,试肯定是要试的。

垫片很好制作。

机修车间有专门的设备。

几分钟就制作好一个。

李正阳拿过垫片,轻松的更换、安装。

同时轻声讲解着。

“吴组长,咱们的材料质量差,生产出来的的垫片没有原装的耐用。”

“大概两三月垫片就要更换。”

“回头要是遇到用样的问题,可以先排查一下这个垫片问题。”

“当然最好是垫片定期更换。”

垫片安装后,吴组长喊人接线,通电。

一声轰鸣声响起。

设备运行了起来。

吴组长一看,一脸的喜色。

“好。”

“正阳同志好样的。”

“他奶奶的腿,就这么一个垫片问题,欧洲那边竟然要五万的维修费用。”

“得亏要价太贵,咱们没有马上邀请他们过来。”

“小林,回头你把垫片的尺寸记下,以后每隔两个月定期更换。”

“是,吴组长。”小林技术员大声喊道。

“正阳同志,赶紧看看另外一台。”

吴组长越发热情,脸色有些发红。

“这一台,他们要加七万维修费用。”

“要是你也能修好,我做主咱们车间今年的优秀工人就是你了。”

李正阳微微一笑,继续检查下一台。

难的不懂,懂的不难。

很快,一个看着没有任何异样、但是手摸时松松的螺丝出现在众人眼前。

“螺丝刀。”

吴组长见状,连忙亲手递了过来。

李正阳一边把螺丝拧紧,一边皱着眉说道。

“吴组长。”

“这个螺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松动的。”

“而这样的情况、很大的可能是人家安装的时候故意留下的。”

“为的就是继续挣咱们的维修费用。”

这种事情在后世李正阳见得多,也听得多。

而这样的事情、大多数都发生在一些不起眼、常人难以察觉到的地方。

并且你动手能力再强也琢磨不透。

只能寻求人家帮助。

可当年高价请人过来,发现问题这么简单,问他为什么要价那么高的时候。

人家会美其名曰。

“拧螺丝只要十元。”

“其余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费用。”

“也是知识的费用。”

李正阳对此一脸鄙视。

你他娘的自己专门留的后门,不在常理范围。

能发现才是见鬼呢。

而且整个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为此,遇到的人们总以为是国人太笨、太落后,还曾对人家深深的钦佩过。

只不过祸福相依,知耻而后勇。

后来,国人很多方面加倍努力,偷偷摸摸的超过了人家却一无所知。

闹出很多令人无语的笑话。

最著名的就是航母上的阻拦索事件。

国人以为自己生产不出这种高强度的阻拦索,鹰酱更是要价一千万一根。

结果航母团队转向国内招标、公布数据后。

河北一家企业发现,这不就是自己仓库中的那种阻拦索么?

结果一调查,奶奶的。

美国要价一千万美金的阻拦索就是这家企业生产的。

他们航母上的,也不过是人家买回去改造了一下而已。

“什么,故意留下的?”

吴组长和其他的技术员大吃一惊,继而大怒。

“难怪这些欧洲的设备没有老毛子以前的经久耐用。”

“我以为是太过精密,容易出错呢。”

“结果竟然是故意留下的?”

李正阳一边组装设备,一边把上辈子遇到的那种事情说了出来,瞬间令整个机修车间炸了锅。

“这些人也太无耻了吧。”

“李技术员说的情况,我好像听在钢铁一厂工作的同学提起过,当时他老对那些西方的工程师老崇拜了。”

“撕、那你回头赶紧把李技术员的话传过去。”

“经李技术员这么一提,发现好多情况还真是这样。”

“可不是,都是一些小毛病,偏偏设备运行不了,咱们也发现不了。”

“可惜这些东西并不能当做有效的证据,不然非得……。”

“咱们没有能力,只能被人剥削啊。”

一场轰轰烈里的吐槽、埋怨,最后在机器的轰鸣中、吴组长的安抚下落下了帷幕。

“李正阳同志,太谢谢你了。”

“你这刚入职,就为咱们厂节省了十多万的维修费用。”

“我一定上报厂里,给你做出奖励。”

李正阳呵呵一笑,露出一副真诚的笑容。

“这不是我一个技术员该做的么?”

……

一场大展身手。

让李正阳在机修车间彻底站稳了脚步。

上到吴组长,中到技术员,下到辅助工人,一个个对他和颜悦色,好的不能行。

去三车间检查设备,不仅其他技术员愿意帮忙。

就连辅助工人都抢着跟。

易中海在第三车间工作。

工作之余,发现车间门口走进一群人。

仔细一看大吃一惊。

“这不是李正阳么?”

只见李正阳带着一个技术员,三个辅助工,彷佛领导检查工作一般走进了车间。

技术员是刚刚欧洲设备车间的技术员。

自己车间的设备被李正阳修好,他非要来帮忙登记设备情况。

李正阳检查,他负责登录。

偶尔遇到需要简单拆解、移动的,三个辅助工业积极配合。

如何和谐的一幕,让易中海难以置信。

“车间主任搞什么?”

“这还用我照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