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乡的那段日子

换源:

  四合院那边的事情他也不去多想。

先交代娄晓娥最近看好屋里的东西,提防棒梗。

后交代何雨柱帮忙照顾娄晓娥。

什么重的,累的活都帮忙做做。

依照他现在和何雨柱的交情,何雨柱愉快的答应了。

几个大爷,许大茂是从不担心的。

只要他不去找事,何雨柱也不找他的事,这个四合院就天下太平。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最近二大爷总在他和何雨柱屋子外面背着手转。

没事,他得找事的样子。

许大茂理解,不发发官威不过瘾。

他的改变彻底的让开大会这种陋习消失了。

许大茂乐意,还偏不给二大爷发飙的机会。

一切交代完毕。

新的一天,提着公文包上班去。

果然,有安排了。

一连串的安排。

和平里、六桥村、大古村…

这次和以往不同。

以往他负责的大多是附近的村子,负责周边生产队的电影放映工作。

这一次有好几个村子是在另一个方向的。

这种安排也没什么不妥的。

那里人手不够往那里凑。

何况许大茂还想到处走走呢,见识见识祖国风光。

放映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是一个小组。

一共六个人。

有道具和搬运的。

有负责接待和安排的。

也有给许大茂打下手,负责一些繁琐的事。

长途跋涉是接下来许大茂的主要行程。

几乎一天都在赶路,行走在大街小巷里。

又或者在泥泞小路上。

很多村子都相对偏僻,远点的走个三天也是正常的事情。

好在人手多,还有交通工具,或者半途中喊上大爷的毛驴板车。

行走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的,人也不会太累。

搬运的事情有专人负责,许大茂的主要工作就是器具摆放以及放映。

属于技术层面的。

快一个月时间,许大茂在颠簸的路上也足足走了快一个月。

走过了五个村子。

起初的时候许大茂对乡村的地方还是颇有兴趣的。

现在没那么有兴趣了。

累了。

审美也疲惫了。

主要也是人累,心累,没了以前的那种风花雪月感觉。

如今他在马车上颠簸。

原本走路的,也是遇到一老乡拉着马车回村,也就顺路了。

路不好走,黄泥路,石头又多。

这一次是真颠簸。

几次差点吐,最后都憋着。

一队人,啥事都没有,就他浑身不舒服,他丢不起这个脸。

也对,他们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

许大茂属于外来物。

夜色降临的时候总算到目的地了。

马车走一半的时候到目的了。

不同路。

许大茂他们只能走着进淮安村。

一个只有30多个人的小村落,很不起眼,偏僻。

一般来说,能组织着放电影的村子都是先进村。

产能什么的都比较高的。

这个只有30多个人,满是土墙的村子为什么能进名单,被安排上,许大茂也不清楚了。

他只服从安排。

也就是在入夜的时候进了这个村子。

看到一片萧条,黑乎乎连灯都没有,才感概而已。

是土根村长出来接的他们。

披一件灰色破棉袄,拿着蜡烛出来的。

见面的时候,这个一脸蜡黄,黑黝黝的土根村长就说了,村里条件差,多担待。

看情况,村里条件确实差

虽然年代老,轧钢厂那边,天黑了,附近还是有灯的。

没有像这里,天黑就一片黑的场景。

只有很偏僻,很落后的地方才这样。

许大茂他们被安排在土根村长家住下。

村里没有太多的地方。

夜也深,不好吵醒其他人。

用土根村长的话,明天大家还要下地呢。

下地,也就是种庄稼,务农的意思。

农村的基本日程基本差不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

许大茂这几天去过很多村子,也确实看到辛勤的劳动人民在开荒在种地。

开的荒大多是山脚位置。

因为石头多,地也不肥沃,基本是被弃用,也不适合种地的。

只是有地不耕不种,这是浪费。

也就有了继续开荒种地的事了。

给许大茂的感觉,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这也是没办法的。

时代是这样,产能什么的都跟不上,也没到那种完全自给自足的地步。

只能更努力。

村长的屋子环境和苏小茜家差不多,基本就是几面墙,没什么东西。

家具之类的也就仅仅够用。

睡觉肯定是没床的,有个木板垫一下就不错了。

事实上,全都睡地上。

这个季节晚上有点冷,睡地板是个遭罪的事。

半夜睡不好是特定的。

不光睡不好,还处处是蚊子。

很毒的蚊子,嗡一个晚上,像战斗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