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萧清,不让她受到那些流言蜚语的伤害。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北风也开始呼啸起来,刮在人脸上,像刀子一样疼。
树上的叶子,早已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冬天,真的要来了。
陈飞开始为即将来临的严冬,做着充分的准备。
他知道,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
不仅食物短缺,取暖也是个大问题。
他可不想像院里其他人那样,冻得瑟瑟发抖,或者为了几块煤球,争得头破血流。
他有神秘空间这个金手指,他完全可以让自己过上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
他利用之前从黑市交易粮食换来的钱,陆续购买了足够一个冬天使用的木炭。
这个年代,煤炭是主要的取暖燃料。
但煤炭也是国家统一调配的,每家每户能领到的数量有限,根本就不够用。
所以,黑市上的木炭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平时贵了不少。
但陈飞不在乎。
他现在手头有钱,而且空间里还有大量的物资可以变现。
他要确保自己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除了木炭,他还买了一些棉花。
棉花在这个年代,也是稀罕物。
可以用来做棉衣、棉被,或者修补旧的棉衣棉裤。
陈飞买的棉花,都是些质量比较好的新棉花,雪白松软,保暖性非常好。
这些木炭和棉花,他都小心地分批运回家里,然后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存入了神秘空间。
有了这些充足的取暖物资储备,陈飞相信,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他也能在自己的小屋里,过得温暖如春。
他甚至还奢侈地储备了一些厚实的油布。
他担心,自己小屋的屋顶,可能会在冬天漏雪。
毕竟,那屋顶看起来已经很破旧了。
如果有了油布,就可以在屋顶上铺一层,起到防雪防漏的作用。
除了这些取暖物资,陈飞也没有忘记,继续充实自己空间里的食物储备。
经过这段时间的秘密积累,他空间里的物资,已经初具规模了。
粮食方面,除了那堆积如山的,永远也吃不完的窝头之外,玉米面、白薯干、小米等粗粮,也堆积了不少。
甚至,他还通过黑市,悄悄地购买了一些大米和白面,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足够他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了。
肉类方面,更是丰富得令人咋舌。
经过百倍返还的兔肉和狍子肉,堆积在空间的一个角落里,像两座小山一样,散发着诱人的肉香味。
此外,他还偶尔会利用“上山打猎”的机会,从空间里取出一些早就处理好的野鸡、野鸭之类的野味,带回四合院。
当然,大部分的肉,还是被他留下来,自己享用,或者继续放入空间,等待下一次的百倍返还。
粗略估计一下,他空间里的各种肉类储备,加起来至少有上千斤足够他敞开肚皮,吃上好几年了
除了粮食和肉类,其他的各种生活物资,也一应俱全。
盐、油、糖、酱油、醋等调味品,堆得满满当当。
布匹、针线、肥皂、火柴等日用品,也应有尽有。
药品方面,他收集的各种强化过的中草药,也分门别类地储存着,足够应付一些常见的疾病和意外伤害了。
还有那些他精心挑选和保存的各种农作物种子,也静静地躺在空间的一个角落里,等待着来年春天,播种希望。
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斧头、锯子、锤子、钳子等等,也都准备齐全了。
看着空间里这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的物资储备,陈飞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底气。
他知道,这些东西,将是他对抗未来一切艰难困苦的最大依仗。
有了这些物资,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都能保证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过上衣食无忧,安稳舒适的生活。
这种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满足。
这天下午,陈飞又一次装模作样地“空手”打猎归来。
他肩上扛着几根不值钱的枯树枝,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沮丧”的表情,慢吞吞地走进了四合院。
他刚一进院门,就又遭到了贾张氏那熟悉的,尖酸刻薄的破口大骂。
“哎哟喂这不是我们院里的大能人,陈飞同志吗?今天又出去白跑一趟了啊?连根兔子毛都没带回来吧?”
贾张氏正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择着菜,一边阴阳怪气地说道。
她的声音尖利刺耳,充满了嘲讽和不屑。
“你个废物点心天天就知道往外面跑,一点用都没有白瞎了国家给你发的那些粮食,养你这么个大活人真是浪费”
“我们家棒梗要是能有你一半的口粮,早长得比你高,比你壮了哪像你,除了长个大个子,屁本事没有”
贾张氏越骂越来劲,叉着腰,唾沫星子横飞,极尽刻薄挖苦之能事。
仿佛陈飞是她的杀父仇人一样。
院里其他的邻居,大多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有的人,装作没听见,低着头,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
有的人,则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站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
还有一些跟贾张氏关系比较好的人,甚至还会跟着附和几句,帮腔作势。
陈飞依旧是那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的样子。
他低着头,一言不发,快步朝着自己的小屋走去。
他知道,跟贾张氏这种泼妇,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你越是理她,她就越是得意。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她,让她自己去发疯。
他回到自己的小屋,“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将贾张氏那不堪入耳的咒骂声,都隔绝在了门外。
关上房门,陈飞脸上的那副“懦弱”和“沮丧”的表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冰冷的,带着一丝嘲讽的冷笑。
他走到窗边,透过窗户的缝隙,看着外面依旧在不依不饶,指手画脚,破口大骂的贾张氏,心中毫无波澜。
对于贾张氏这种跳梁小丑的表演,他早就已经麻木了。
他知道,贾张氏之所以这么针对他,无非就是因为嫉妒。
嫉妒他一个“外来户”,一个“废物猎户”,居然偶尔还能吃上肉,过得比她家滋润。
嫉妒他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对她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任由她拿捏和欺负。
这种人的心态,就是典型的“见不得别人好”。
自己过得不好,就希望别人也跟着倒霉。
对于这种人,陈飞连跟她生气的兴趣都没有。
他只是在心中冷笑,静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自私自利,喜欢占小便宜,欺负老实人的“禽兽”邻居们,真正尝到饥饿滋味的那一天。
他比这个院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一场席卷全国的,史无前例的困难时期,即将来临。
那将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粮食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年代。
到时候,别说吃肉了,就连能不能填饱肚子,都是个未知数。
他很期待,当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自以为是的邻居们,饿得前胸贴后背,两眼发绿的时候,会是怎样一副狼狈不堪,摇尾乞怜的嘴脸。
而他,陈飞,手握神秘空间,坐拥如山物资,将会是这个四合院里,乃至整个京城里,活得最滋润,最潇洒的人
想到这里,陈飞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隐忍和蛰伏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很快,他就有机会,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嘲笑他,欺负他的人,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他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绝望
什么叫做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而他,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最终赢家
陈飞的“废物猎户”之名,在四合院里那些热心肠的“好邻居”们不遗余力的“义务宣传”之下,再加上他自己刻意营造的,一次又一次“空手而归”、“屡战屡败”的打猎记录,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个小小的四合院内部了。
它的影响力,就像春天的蒲公英种子一样,随风飘散,迅速扩散到了周边的几条胡同。
现在,只要提起南锣鼓巷那个四合院里,新搬来的那个姓陈的退伍青年,附近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几乎都知道他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天就知道往山上跑,却连只麻雀都逮不到的“窝囊废”、“白吃饭的”。
有些好事的妇人,在街头巷尾聚在一起,嗑着瓜子,拉着家常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拿陈飞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家那些不听话,或者不爱干活的孩子。
“哎,你看看人家隔壁胡同那个陈飞,年纪轻轻的,身强力壮的,就是不肯好好干活,天天就知道往山上瞎跑,结果呢?连个媳妇都讨不到,走到哪儿都让人瞧不起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将来也跟他一样,没出息”
诸如此类的言语,在附近的胡同里,广为流传。
陈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附近一片区域里,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
对于这一切,陈飞非但没有丝毫的恼怒或者不快,反而乐见其成,甚至在心里偷着乐。
他知道,自己的名声越差,越是被人瞧不起,关注他的人就会越少。
那些平日里喜欢嚼舌根,打探别人隐私的家伙,也不会再把精力浪费在他这个“一无是处的废物”身上。
这样一来,他的秘密行动,比如去黑市交易物资,或者在深夜潜入后山打猎,也就越安全,越不容易被人发现。
别人的误解和轻视,对他来说,反而是最好的保护色。
他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员,在众人面前,扮演着一个与自己真实面目截然相反的角色。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积蓄力量,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自从上次陈飞在深夜里,从两个小流氓手中救下了萧清之后,萧清对陈飞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把陈飞当成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不堪”的邻居。
她的眼神中,少了几分疏离和戒备,多了几分亲近和感激,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察的崇拜和好奇。
她觉得,陈飞这个男人,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身上,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闪光点。
这天下午,萧清特意抽出时间,来到了四合院。
她没有直接去找陈飞,而是在院门口附近,装作等人或者路过的样子,悄悄地观察着。
当她看到陈飞从外面回来,肩上依旧扛着几根不值钱的柴火,脸上带着那副熟悉的“疲惫”和“沮丧”的表情时,她才鼓起勇气,迎了上去。
“陈飞同志,您好。
”萧清主动开口打招呼,脸上带着真诚而又略带一丝羞涩的笑容。
陈飞看到萧清,也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萧同志,您怎么来了?”他有些意外地问道。
萧清从身后拿出一个用干净的手帕仔细包着的小包裹,双手递到陈飞面前,轻声说道:“陈飞同志,上次的事情,我一直想好好谢谢你。
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是我自己做的一点小点心,就是些粗粮做的,不成敬意,希望你别嫌弃。
”
她的声音温柔而甜美,像一股暖流,注入了陈飞的心田。
陈飞看着萧清那双明亮而真诚的眼睛,和她脸上那略带羞涩的可爱神情,心中一暖。
他知道,萧清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
她送这点心,是真心实意地想感谢自己。
他也没有故作推辞,坦然地接过了那个小包裹,笑着说道:“萧同志,您真是太客气了。
上次的事情,真的是举手之劳而已,您不用这么放在心上。
”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既然是您亲手做的点心,那肯定很好吃。
我正好肚子有点饿了,就尝尝您的手艺。
”
他说着,便当着萧清的面,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裹。
只见手帕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个黄澄澄的,散发着淡淡香味的玉米面饼子。
这饼子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馅料,但却做得非常精致。
每一个饼子的大小都差不多,边缘也很整齐,看得出来,制作者是用了心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