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废物”名声在外!哥不在乎!

换源:

  而且,天天吃炖肉、炒肉,也容易吃腻。

他需要想办法,将这些肉类,制作成一些更容易保存,也更方便携带和食用的肉制品。

他参考了一些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关于食品加工和保存的旧书籍,又结合了一些自己以前在队伍上时,学到的一些野外生存的经验,开始尝试着制作肉干和腊肠。

他先是从空间里,取出一些品质比较好的兔肉和狍子肉。

然后,他将这些肉,仔细地剔除掉筋膜和多余的脂肪,切成大小均匀的肉条,或者剁成肉馅。

接下来,就是腌制的过程了。

他利用从空间里百倍返还的那些精盐,再配合上一些他自己采摘和炮制的,具有特殊香味的香料,比如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出了一种秘制的腌料。

他将切好的肉条或者肉馅,放入腌料中,仔细地揉搓均匀,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腌制上一两天,让味道充分地渗透进去。

腌制好之后,一部分肉条,他直接在空间内,利用空间那种特殊的,能够快速脱水保鲜的特性,进行风干处理。

他发现,空间不仅能让食物百倍返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物的物理状态。

比如,它可以让湿润的窝头,变得更加干硬,也更容易保存。

同样,它也能让新鲜的肉条,在短时间内,快速脱去水分,变成肉干。

另一部分肉条和肉馅,他则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自己的小屋里,用那只小小的煤炉,进行加工。

他将肉条串起来,挂在煤炉的上方,利用煤炉燃烧时产生的余温,慢慢地烘烤。

他还会将一些腌制好的肉馅,灌入用猪小肠制作的肠衣之中,做成一根根的腊肠,然后也挂在煤炉上方,进行烘烤和风干。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耐心。

他要时刻注意煤炉的火候,既不能太大,把肉烤焦了,也不能太小,导致肉干不了,容易变质。

他还要时不时地翻动那些肉条和腊肠,让它们受热均匀,风干彻底。

几天之后,第一批肉干和腊肠,便成功地制作完成了。

陈飞拿起一根刚刚风干好的狍子肉干,仔细地端详着。

那肉干呈现出一种诱人的深红色,表面带着一丝油光,散发着浓郁的肉香味和香料的复合香味,让人闻了就食指大动。

他轻轻咬了一口。

肉干的口感,非常有嚼劲,越嚼越香。

咸淡适中,味道鲜美,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烟熏味,风味十足。

他又拿起一根自己亲手制作的腊肠,切开一小段,放进嘴里尝了尝。

那腊肠肥瘦相间,口感紧实,味道咸香浓郁,还带着一丝丝甜味和酒香味,比他以前吃过的任何一种腊肠,都要好吃得多

虽然是初次尝试,但味道却出乎意料的好

陈飞心中大喜

他知道,这些易于携带和保存的肉干和腊肠,无疑又为他的生存,增添了一重重要的保障

以后,他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都可以随时从空间里取出这些肉制品来充饥,补充体力。

而且,这些肉干和腊肠,也可以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在必要的时候,送给一些重要的人,拉近关系,或者换取一些其他的资源。

于是,陈飞便开始利用空间里的那些丰富的肉类储备,大规模地制作起肉干和腊肠来。

他空间里的肉,实在是太多了,足够他制作出成百上千斤的肉干和腊肠

他相信,有了这些美味的肉制品,他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滋润,更加有保障

转眼之间,秋意渐浓,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

凛冽的北风,开始在京城的胡同里,肆虐地呼啸着,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打在行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院子里的邻居们,也都开始纷纷翻箱倒柜,找出那些压箱底的厚实冬衣,准备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生起了煤炉,屋顶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的炊烟,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然而,陈飞却依旧穿着那几件看起来有些单薄的,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他每天进出院子的时候,还会故意缩着脖子,揣着手,装出一副“冻得瑟瑟发抖”的“可怜相”。

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故意在人前咳嗽几声,或者打几个喷嚏,更显得他“穷困潦倒”、“身体虚弱”、“弱不禁风”。

他这样做,自然不是因为他真的怕冷,或者真的没有厚衣服穿。

他空间里,不仅有充足的棉花和布匹,可以制作出无数件保暖的棉衣棉被,还有那些经过空间滋养,变得更加保暖舒适的,自己亲手缝制的里衣里裤。

他之所以要故意装出一副“穷困潦倒”、“弱不禁风”的模样,一方面,是为了继续麻痹院里那些“有心人”,比如贾张氏、许大茂、阎埠贵之流,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值得关注和算计的目标。

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更加困难的时期,当别人都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时候,他如果能拿出一些“过冬的衣物”和“储备的粮食”,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那么引人注目。

他深谙苟道之精髓,知道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隐藏实力,低调做人,才是王道。

只有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更“惨”,更“可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别人的戒心,才能更安全地保护好自己的秘密。

贾张氏,这位四合院里最尖酸刻薄,也最喜欢幸灾乐祸的老虔婆,看到陈飞那副“冻得瑟瑟发抖”、“穷困潦倒”的“可怜相”,心中反而更加得意起来。

她觉得,自己的判断,果然是没错的

这个陈飞,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废物绣花枕头一包草

除了长得人高马大,一点真本事都没有

连件像样的过冬衣服,都置办不起

活该受冻活该挨饿

于是,她便更加变本加厉地,在院里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嘲讽和挖苦陈飞。

她每天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当中,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扯着她那尖利的嗓子,大声嚷嚷着:

“哎呦喂这天儿可真是越来越冷了啊我们家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好歹也是勤俭持家,孩子们都有暖和的棉衣棉裤穿,晚上睡觉也有厚实的棉被盖不像有些人啊,年轻力壮的,就是不学好,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现在天冷了,连件厚衣服都穿不上,冻得跟个孙子似的真是活该自作自受”

她一边说,一边还故意用眼角的余光,斜瞟着陈飞小屋的方向,脸上充满了幸灾乐祸,得意洋洋的表情。

她就是要让陈飞听到,就是要让陈飞难受,就是要让陈飞知道,他跟他们贾家比起来,差得远了

院里的其他人,听到贾张氏这番尖酸刻薄的话,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

他们虽然也看不惯贾张氏的这副嘴脸,但也知道,这老虔婆不好惹,谁要是跟她理论,肯定会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所以,大家也都只能装作没听见,或者在心里暗暗鄙视她。

陈飞自然也听到了贾张氏的这些叫骂声。

但他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他依旧是那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的样子,每天进出院子,都低着头,快步走过,尽量不与贾张氏发生任何眼神接触。

他知道,跟这种人,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你越是理她,她就越是来劲。

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她,让她自己去发疯。

反正,他自己心里清楚,他过得比谁都滋润,比谁都暖和。

这就足够了。

至于别人的看法,他根本就不在乎。

他只是在心中冷笑,静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那个真正寒冷的冬天,真正困难的时期,早日到来。

他很期待,到时候,当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自私自利的“禽兽”邻居们,都冻得瑟瑟发抖,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时候,会是怎样一副狼狈不堪,摇尾乞怜的嘴脸。

而他,陈飞,将会成为这个四合院里,唯一一个,能笑到最后的人

在四合院众人的眼中,陈飞依旧是那个穷得叮当响,连过冬都成问题的“废物猎户”。

他们看到他依旧穿着单薄的旧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他依旧隔三差五地“空手”打猎归来,脸上带着“疲惫”和“沮丧”,心中便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们觉得,陈飞这个冬天,肯定不好过。

说不定,连买煤球的钱都没有,只能在屋里活活冻着。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陈飞的真实情况,与他们想象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陈飞的神秘空间里,不仅堆积着小山一般的木炭和棉花,足够他舒舒服服地度过十个八个严冬。

更重要的是,他的粮食储备,也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除了那些永远也吃不完的,经过百倍返还的窝头之外,玉米面、白薯干、小米等粗粮,也堆积如山,足够他开个小粮店了。

而最近,陈飞更是通过黑市的渠道,利用他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肉干和腊肠,以及一些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在这个年代算是稀罕物的“山货”,悄悄地换购了数量可观的细粮——大米和白面

这些细粮,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难买到了。

即使偶尔能在国营粮店里看到一些,也需要凭粮票购买,而且数量极其有限,根本就满足不了普通人家的需求。

黑市上的细粮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一天一个价,比黄金还要珍贵。

但陈飞不在乎。

他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米和面,在未来那场席卷全国的空前困难时期,将会是真正的硬通货,是能救命的东西

他将这些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珍贵无比的大米和白面,都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布袋分装好,然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空间的一个角落里。

看着那一片片雪白细腻的米面,闻着那股淡淡的米香和麦香,陈飞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安全感。

他知道,有了这些粮食,别说安然度过眼前这个冬天了,就是再困难几年,他也完全不用为吃饭的问题发愁了

他甚至可以奢侈地,天天吃大米饭,顿顿吃白面馒头

这种底气,是这个院里,乃至整个京城,都没有几个人能拥有的

萧清最近的心情,一直有些郁闷和烦躁。

她在厂里负责的一个技术革新项目,遇到了瓶颈,迟迟没有进展。

这个项目,是厂领导非常重视的,也是她自己主动请缨承担的。

如果能顺利完成,不仅能为厂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她个人的前途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但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在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她和项目组的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查阅了大量资料,也请教了不少老师傅,但都收效甚微,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眼看着项目期限一天天临近,厂领导也开始催促,萧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每天都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解决方案,但越是着急,就越是想不出好办法,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焦虑和迷茫的状态。

这天晚上,萧清又在厂里加班到很晚,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

当她走到四合院门口附近的时候,恰好又遇到了刚从外面“打柴”回来的陈飞。

看到陈飞,萧清的心中,莫名的生出了一丝亲近和信任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上次陈飞英雄救美,给她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又或许是因为,她觉得陈飞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普通,但身上却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智慧和能力。

于是,在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下,萧清竟然鬼使神差地,向陈飞倾诉起了自己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的烦恼和困境。

她把那个技术革新项目的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那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陈飞。

她并没有指望陈飞能给她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毕竟,陈飞只是一个“打猎的”,对工厂里的这些技术问题,肯定是一窍不通。

她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压力,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而已。

陈飞静静地听着萧清的叙述,没有插话,也没有打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