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苏三元

换源:

  第44章

中午时分,工厂食堂热闹非凡,新开设的面包售卖窗口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职工们一个个翘首以盼,眼睛紧紧盯着窗口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面包。

那面包金黄的外皮泛着诱人的光泽,香味弥漫在整个食堂,引得众人不断吞咽口水。

“师傅,给我来两个面包。”

“我也要两个,快点儿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交织在一起。

窗口的师傅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夹子不停地舞动着,将一个个面包装进职工们递过来的袋子里。

不到半小时,五百多个面包就像被一阵风卷走了一般,迅速被抢购一空。

林主任手里紧紧攥着销售报告,脚步轻快地朝着刘副厂长的办公室走去。

他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食堂未来更加繁荣的景象。

一进办公室,他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刘副厂长,您看看,今天中午面包的销售情况太火爆了,五百多个面包一下子就卖光了。我琢磨着,咱得新建几个大型烤炉,这面包肯定能成为咱食堂的招牌,以后还能进一步拓展餐饮服务呢。”

说着,他将报告递到刘副厂长面前。

刘副厂长接过报告,仔细地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嗯,这确实是个好现象。不过建大型烤炉可不是个小事儿,得好好规划规划。”

与此同时,何雨柱像往常一样,坚持中午回家给妹妹做饭。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院子里,给小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何雨柱在厨房里忙碌着,锅碗瓢盆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不一会儿,几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就摆满了桌子。

何雨水欢快地跑过来,坐在桌前,眼睛盯着饭菜,笑嘻嘻地说:“哥,今天又有好吃的啦。”

何雨柱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快吃吧,吃完我还有事儿要出去一趟。”

饭后,何雨柱稍作收拾,便准备前往娄府。

他心里惦记着一件大事,那就是请娄家人帮忙兑换新货币,尤其是多换些面值三元的纸币。

他深知,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币中,三元面值的“苏三元”

和十元面值的“大黑十”

在后世可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宝贝。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有限,这三种大面额纸币都是由苏联代印的。

后来两国关系恶化,为了防止苏联伪造货币扰乱我国金融市场,1964年我国决定回收并停止它们的流通,这套人民币仅仅流通了九年,是建国以来流通时间最短的一套。

而“大黑十”

此时尚未印制完成,两年后才会发行,所以何雨柱这次主要把心思放在了“苏三元”

上。

何雨柱骑着他那辆凤头自行车,慢悠悠地朝着娄府而去。

一路上,微风轻拂着他的脸庞,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很快,他来到了娄府。

刚进院子,就看到娄晓娥在院子里骑着一辆漂亮的进口女式自行车绕圈。

那坤车造型轻巧雅致,专门为女性设计,考虑到女性穿着裙子的情况,取消了直横梁,添加了斜杠。

在阳光的照耀下,自行车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显得格外耀眼。

“嘿,傻柱,你来了啊,我爸爸刚好不在家。”

娄晓娥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何雨柱,大声喊道。

何雨柱如今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又晋升为食堂副主任,平日里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的,很少有人再叫他“傻柱”

了。

此刻听到娄晓娥这么称呼自己,他心里微微一怔,感觉有些不太习惯。

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以“傻蛾”

回应,毕竟在原剧中,娄晓娥虽然有时行事有些莽撞,可本质上却是最傻且善良单纯的。

他心里清楚,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自己很难保护好她,于是礼貌地回应道:“娄小姐。”

娄晓娥骑着车来到何雨柱面前,突然眼睛一亮,惊讶地说道:“哟,你这自行车和我的是一个品牌Raleigh啊,看不出来,你还挺赶潮流的嘛。”

何雨柱笑了笑,解释道:“我这哪是什么赶时髦啊,我这是从委托行买的二手车,图个便宜实惠罢了。对了,我昨天跟娄董说过,请他帮个忙,他让我今天下午来找他。”

娄晓娥听了,停下自行车,说道:“我爸中午接到个电话就出去了,我妈在家呢。”

说完,她便骑车去后院叫母亲了。

不一会儿,娄母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着何雨柱:“何师傅,快进来坐。”

说着,将何雨柱领进客厅,又对一旁的女佣说道:“去,泡壶好茶来。”

娄晓娥好奇地挨着母亲坐下,眼睛不时地看向何雨柱。

何雨柱接过女佣递来的茶杯,微微欠了欠身,说道:“娄太太,实在不好意思,因为我这身份特殊,有些事儿不方便,所以才来找娄董帮忙。”

说着,他从军用挎包里取出一个包裹,放在娄母身边的茶几上,包裹里装着一万三千块钱。

娄晓娥伸手拿过纸包,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惊叹道:“哇,你哪来这么多钱啊?”

娄母瞥了女儿一眼,然后看向何雨柱,微笑着说:“何师傅,这事儿你跟我说也是一样的,都是小事儿,不必这么客气。你要是着急,就先从我家拿吧,我们昨天刚兑换了一些钱。”

何雨柱再次欠身致谢,说道:“那就麻烦娄太太了,我还想麻烦您多准备些三元面额的,我担心您拿出来的大多是五元纸币。”

娄母点了点头,说:“行,我知道了,你稍等会儿,我上楼去拿。”

说完,便起身朝楼上走去。

娄母上楼取钱的时候,娄晓娥突然挺直了腰板,一脸严肃的样子,用力拍了拍沙发扶手,盯着何雨柱质问道:“何雨柱,你老实说,你这钱到底是从哪来的?”

她故意装出一副威严的模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看着娄晓娥这副模样,心里突然起了逗趣的心思,他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说道:“我……我在小院子旁挖出了一只呆蛾子,这钱就是从它那儿得来的。”

娄晓娥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大声嚷嚷道:“好啊,何雨柱,你说我坏话!”

何雨柱装傻充愣,说道:“我没说啊,我说的是呆蛾子,又不是你。”

娄晓娥气得站起身来,拿起一旁的沉香木如意,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了敲,说道:“你还嘴硬,今天你要是不老实交待,我就不客气了。我现在代表正义,审问你!”

何雨柱继续逗她,一本正经地说:“我真看到一只傻乎乎的蛾子飞过来,我就挖了个坑把它埋了,然后就有了这些钱。”

娄晓娥听了,气得直跺脚,拿起如意在沙发上用力敲了一下,喝道:“来人啊,把这个犯人拖下去,打两百大板!”

说完,自己却忍不住笑得东倒西歪。

就在这时,娄母下楼来了,看到娄晓娥这副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晓娥,注意点儿形象。”

然后看向何雨柱,解释道:“何师傅,晓娥一直接受家庭教育,和同龄人交流少,说话行事比较直接,你别往心里去。”

何雨柱笑着说:“娄太太,没事儿,我知道晓娥小姐心直口快。”

娄母把装有钱的小皮包放在何雨柱旁边的茶几上,说道:“何师傅,这里面有四千五百块三元面额的纸币,剩下的是五元的,你数数吧。”

何雨柱连忙说道:“娄太太,我信得过您,不用数了。”

说完,便站起身来,向娄母和娄晓娥告别。

离开娄府后,何雨柱将装钱的皮包转移到系统背包里,然后骑着自行车回轧钢厂上班。

何雨柱刚进办公室,林大中就一脸兴奋地迎了上来,说道:“柱子,好消息啊,刘副厂长已经批准增设大型烤炉的报告了。现在有个问题,你说这烤炉是每个食堂建一个,还是集中建设呢?”

何雨柱想了想,说道:“林主任,这事儿我听您的指示,我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就行。不过我觉得啊,这面包销量可能也就是一时新鲜,平时职工们不会经常吃,主要也就是给孩子们解解馋,或者走亲访友的时候显摆显摆。咱食堂接待用餐的时候,倒是可以把面包作为特色。您想想,提着咱轧钢厂的面包去串门,多有面子啊。”

林大中听了,点了点头,笑着调侃道:“柱子,你现在说话可是越来越好听了,以前你开口,那可是能噎死人的。你说得有道理,刚开始啊,不宜把规模搞得太大,我看最好单独设个面包房,别和大食堂掺和在一起,也不按饭点销售。等这面包打出名气了,咱再随时增加烤炉。”

何雨柱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林主任,您这决策可真是高明啊。”

林主任笑骂道:“你个滑头,行了,别在这儿贫嘴了,赶紧去找个适合建面包房的地方。”

何雨柱满脸笑容地走出办公室,一边走一边想着刚才调侃时用的经典台词。

他心里清楚,那部电影此时还未拍摄,这个流行语也还未出现,那部电影要到1965年才上映呢。

他不禁感慨,经典马屁什么时候都经典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