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招工名额

换源:

  第二十六章招工名额

“行了阎老师,我已经理解您的意思了。”

“你们这些人呐,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何必那么较真呢?”

“我只是带我女朋友过来认个门而已,跟你有什么好商量的?别说你了,就算是警察来了也不会管这事。”

“所以阎老师,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您还是先回去吧,我要休息了。”

林保国说着,也没等三大爷有任何回应便走进了自己的卧室,并随手将卧室门给关上了。

关门时,他还随口说了句:“阎老师出门时,麻烦帮我把门关好。”

林保国这一席话,差点把三大爷气得犯心脏病。

三大爷满腹牢骚还没来得及发作,就被林保国硬生生顶了回去。

更让他窝火的是,林保国就这样把他晾在一边不管了。

这不是拿他当猴耍吗?

……

至于三大爷有多生气,暂且不论。

林保国躺在床上,皱着眉头琢磨今天三大爷的异常行为。

“大家都说二大爷刘海中是个官迷,但现在看来,三大爷对掌控权力的位置也是相当在乎啊。”

况且三大爷都这样了,那个官迷二大爷会对他的事情置之不理吗?

林保国心里清楚,只要自己还住在这儿,就免不了要应对各种家长里短的事,三位大爷也会时不时跳出来对他进行一番说教。

三大爷还好些,毕竟是个教师,多少还会顾忌点面子。

但如果碰上二大爷那种无理取闹的,或者一大爷那样擅长道德绑架的人,自己哪有时间和他们每天纠缠不清呢?

林保国认为,自己必须采取一些行动。

要把三大爷,或者说三位大爷彻底晾在一边,让他们再也不能掀起一丝波澜。

毕竟,他自己一人还能忍受,当作是现实生活中的剧情剧,增添一点生活趣味。

但现在不一样了,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万一那位如仙女般的妻子搬进来之后,难道还要天天和这些禽兽般的人物斗争下去吗?

光是想一想,林保国就觉得无法接受。

第二天早晨,林保国早早起床,直奔轧钢厂。

“李厂长,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准备好了所需的东西。”

李副厂长一听,顿时欣喜若狂,紧紧握住林保国的手,满脸激动地说:

“太棒了,林保国同志!你都不知道我最近几天愁得不行,跑了多少地方,请客吃饭喝酒都没能把粮食搞定。”

李副厂长的确已经快要急疯了。

春节过后,厂里的扩建工程就要启动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怎么开始干活呢?

因此,尽管这段时间工厂放了假,但李副厂长反而比正常上班时还要忙碌。

不是去找粮站站长喝酒,就是找屠宰厂厂长吃饭。

然而一番辛劳下来,却连一根毛都没有搞到。

后来才了解,不仅是他们自家轧钢厂的产量目标翻了几倍,原来全国大多数工厂的产量指标都成倍增长了。

听说是因为前两年国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国家又欠了北方邻国几十亿的债款。

这笔新债与以往的不同,以前那些债还可以用部分农产品抵偿,尽管条件苛刻但终究多了一条还债途径。

但这回欠下的债款,却只能通过各种矿产资源和工业制品来偿还,这下子把国家推向了极其困难的地步。

最终,领导层下令,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全力以赴还债。

各个工业类的工厂都被要求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生产用于还债的工业产品。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准备扩建的工厂都在拼命寻找粮食供应。

李副厂长那点人脉关系,在如此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无济于事,让他急得几宿没睡安稳觉。

这时,林保国抽出手来,对李副厂长说:“李厂长,您放心,等我当上食堂主任,保证咱们厂不愁粮食短缺。”

李副厂长一听,明白了林保国是在提醒他这件事。

“等粮食进了库,我就着手安排。”说着,李副厂长马上叫人,安排厂里的员工去装载货物。

而林保国则表现得很从容,坐在李副厂长的办公室与其闲聊起来,话题渐渐转移到了招工的问题上。

“李厂长,年后打算大批量招工吗?”

“那当然啊,现在指标摆在那里,不招新人进来,指标根本没法完成。”李副厂长叹了口气回答道。

“厂里打算招多少人呢?”

“目前计划先招三千人左右吧。”

“有什么招工条件吗?”

李副厂长瞥了林保国一眼,猜测出了他的意图。

“主要是招收城市户口的工人,不过也不会完全拒绝农村户口的人。”

林保国一听,明白了李副厂长的言外之意,那就是招农村户口的也可以,但必须得有点儿关系才行。

于是他顺口问:“那我可以申请几个工人的名额吗?”

李副厂长了解到林保国早先是农村户口,误以为他是想把家里的亲戚调进厂工作。

便回应道:“给你五个名额吧,再多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说完,见林保国似乎不太满意,耐心地解释道:“你也清楚,农村户口过来后就能转为城市户口,所以五个名额其实已经不少了。”

林保国一听,立刻意识到李副厂长误解了他的意思。

他压根不想让家人进城,尤其是在京城这样的地方。一旦起了大风,谁知道会吹到哪儿去?别以为自己祖辈都是贫农就能高枕无忧了。

真正可怕的是身边有人煽风点火,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毕竟万事之中人心最难测。

自己的父母一辈子在农村,本分老实,到了城市,指不定就会被哪个居心叵测之人出卖。

更何况,他自己还巴不得与家里彻底切断联系呢,怎么可能把家人接到城里来住。

因此,对于家人来说,还是留在农村更好。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困苦,只要他在,一家人就算在农村也肯定要比城里的生活过得舒坦多了。

“李厂长,你误会了,我不是要给家里人安排工作的。”

李副厂长一听显得有些惊讶,不禁问了起来:

“你不想借这次机会安排你父母进来工作吗?你应该清楚,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不仅能当上工人,还能转成城市户口呢。”

“我不安排。”林建坚定地回答。

李副厂长有些纳闷,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去抓住?

不过既然对方并非农村户口,那就多给他些名额好了,反正工厂也需要招新人。

“明年你就会成为食堂主任,根据厂里的规定,你可以推荐二十个人进来工作。”

林保国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好处,这分明是对管理层的一项福利待遇。拥有这样的名额,既能安排亲友就业,又能为自己谋求一些私利。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此刻,出去运货的员工回来报告说,五千斤肉和一万斤粮食都已经安全入库。

李副厂长听闻,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到肩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他对林保国感激地说:“林保国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了。”

林保国微笑着回应:“李厂长您太客气了,这些本来就是我作为食堂主任应该做的工作嘛。”

李副厂长一愣,随即朗声大笑起来。

“没错,确实是你的职责所在。”

“李厂长,您别只顾着乐呵,得先把货款结清啊。”

“哈,一高兴差点忘了,我现在就给你开结算证明。”

就这样,林保国凭借着这一批货物交易,赚到了六千五百块钱,顺利成为了食堂主任,并且得到了三十个招工名额。

对于金钱,林保国并不十分在意。

担任食堂主任这个职务,对他而言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约束管理四合院内的家禽家畜。

至于那些招工名额,林保国已经有了明确的使用计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