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买自行车了

换源:

  “开始探索秘境!”他一边挖着罐头吃,一边例行公事般地进行秘境探索。“第一次探索秘境得到一张收音机票,第二次探索为空,第三次得到了......”

“经过这次探索秘境,总计获得了收音机票、缝纫机票以及50斤精白面,还有1张工种提升卡。”

今天这探索奖励真是大丰收啊!

杨保国两三口就把黄桃罐头吃完了,随手将空罐子扔到角落。他洗漱完毕,在众人热情的问候声中推着自行车出门了。

“嘿,瞧他那得意劲儿。”

许大茂站在院子门口,一脸鄙夷地说:“不就是一辆自行车嘛,谁还买不起似的。”

正在水池边刷牙的傻柱啐了一口泡沫,回击道:“许大茂,你自己买得起你怎么不去买?买不起就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哎,我说傻柱,一张破桌子就能把你给收买了?”

傻柱瞪了他一眼,“你给我闭嘴,我说的是实话有什么不对?”

其实他并不是在乎那张桌子,而是心里觉得舒坦。一把花生米换来的这张桌子,人家杨保国说得明明白白,是还的情谊。

但是,那仅仅是一把花生米,再想想自己给棒梗家送了多少吃的,借了他们多少钱。一开始还有声“谢谢”,现在连谢谢都省了。

更别提杨保国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何师傅!虽然在厂里,外面也有一些人这样叫他,但在大院里,大家都习惯喊他“傻柱”,久而久之,他自己都快要忘记自己真正的名字了。

每天乐呵呵地觉得自己和大家亲近,可那个“傻”字,听着能好受吗?

如果不是昨天杨保国的那一声呼唤,他或许还没有察觉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事后细想,傻柱心里越发不是滋味,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你就是个傻子,那些都是傻话。”许大茂被气得语无伦次。

这话可把傻柱给惹火了,“许大茂,我看你是欠揍了,你过来......”

见傻柱拎着茶缸冲过来,许大茂连忙往旁边躲,紧贴着院子围墙溜到了前院。

“我才不会跟你这个傻子一般见识呢,你没文化。”

傻柱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朝着院外大声骂道:“看你那怂样,还说什么文化......”

此时此刻,院内的两人还在争吵,而杨保国早已进了工厂。

“杨工。”

“杨师傅。”

“保国,买车啦。”

前两句是车间同事的招呼,后一句则是朋友们的问候。

李耀国,特种车间七级焊工,同时也是杨保国小组的搭档。在大院里,杨保国不太爱笑,对待任何人都显得不冷不淡。然而在厂里,他却十分受欢迎,出了名的热心肠。不仅不怕吃苦,干活时更是昼夜不停。

不可能三个月就能连升四级,光有学问是不够的,那可是真下了狠功夫。

“没错,买了,是凤凰牌的。”

杨保国拍了拍自行车座位,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在这个时代,买辆自行车可是件大事,而且他竟然选择在相亲那天购买,还承诺会给喜糖,后来又忙于更换家具。

这一连串的惊喜犹如波涛汹涌,让院子里的人都有些招架不住。

要是换了别人买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肯定免不了要请大家吃一顿。

“你这是有什么喜事啊?”

之前杨保国接连三个月都没有动静,问他他也只是说等到准备结婚时再去购置。

现在突然买了一辆凤凰自行车,显然他有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你猜得真准,准备好喝喜酒吧。”杨保国开怀大笑。

“当真?”李耀国也为他感到欣喜。

杨保国拍了拍胸膛保证道:“哪能有假,我们工人张口要娶媳妇,媒婆估计能把门槛踏破了。”

李耀国一脸赞同,如今这个年代,工农阶层的地位最高。

得罪了谁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唯独得罪了工农,恐怕连领导都得被撤职。

别以为厂里的领导也是工人,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虽说是工人出身,但其实是干部编制,和普通工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内的。

现在觉得厂领导很威风?

再过几年,你就瞧好吧,哼……

“杨师傅,杨师傅——”车间外面有人喊他。

这个车间只有一个姓杨的工人,除了杨保国还能是谁。

“这个焊接点不对劲啊,长期摩擦刚好碰到这个地方,万一漏水就会酿成大事故,说不定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他先是指出手头工作的错误,要求焊工重新返工,然后才把手套摘下来向外走去。

“谁找我?”

“厂长找您,在办公室等着呢,您快过去一趟吧!”

“我还是先把眼前这点活儿干完再说,否则我一走,我们整个小组都得停工……”

尽管车间里的其他工种最低级别都是六级,但如果缺少了他这位四级铆工,所有人都得闲下来。

机器如何装配,是否合格,都需要杨保国亲自动手检验,通过他的认可才能算数。

除此之外,其他人说什么都不作数。

更何况,他刚刚使用了一张“工种提升卡”,经验值正一点一点地往上涨。

能否晋升到六级铆工的水平,全靠这张卡片了。

这个时候让杨保国放下工作不管不顾,那简直是开玩笑!

“行,那我去跟厂长打个招呼,你动作快点。”

回到车间后,李耀国朝他竖起了大拇指:“保国,你真是……厂长找你,你还让人家等着。”

杨保国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笑着催促道:“抓紧时间,咱们快点完工。”

“放心吧,绝对不耽误您的事。”李耀国爽朗地笑了起来。

在这个时代的工人身上,充满了无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人民的力量无比强大。

无论在哪一家工厂,那些投机取巧、偷懒耍滑的行为都会受到所有工人们的鄙视。

大家比拼的是谁的技术精湛,手艺高超,干得多,凭自己的辛勤努力挣得更多的报酬。

这样的工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既敬佩又羡慕!

工种等级能达到六级,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算是顶峰了。

做了几十年还是停留在二级、三级水平的大有人在。

到了四级就成了工厂的核心力量,到了六级就可以带徒弟传授技艺,或者进入特殊车间制作精密零件。

因此,能够达到六级的,不论从事哪个工种都不是一般人。

就说易中海大爷吧,他可是八级钳工,在厂里那是数一数二的高手,而且还带出了不少徒弟。

任何人见到他都要客客气气地叫声“易工”,连厂长也不例外,也要恭敬地喊他“易师傅”。

刘海上,七级锻工,在厂里同样是一位不输于他的出色钳工。

毕竟,锻工属于特种工种之一。

看他每天都对着家里孩子挥舞皮鞭,打得他们“嗷嗷”直叫。

靠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身硬实力,而这全是他在锻工岗位上抡大锤锻炼出来的。

锻工通俗来讲,就是“打铁工人”。

他们在炉火中将铁块烧得通红,然后放在木桩上一顿猛敲。

一天下来,壮小伙子的胳膊都能被抡肿。

没有点力气,还谈什么干锻工呢?

对于新来的学徒工,考核的时候,老师傅会夹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锤子砸。

要是上百次都能准确无误地砸下去,这才算具备锻工的潜力。

一旦砸偏了,能否留在厂里就得看考核老师的决定了。

刘海上能成为七级锻工,哪有那么容易?

只是这个人过于看重“干部”身份。

成天想的就是如何当领导,给别人下达命令,指手画脚地指挥这个、训斥那个的。

如果他能把这些心思花在技术提升上,现在说不定已经成为八级锻工,工资也能再往上提一截。

现在他每月的工资是92块,比易中海还要少7块钱。

而到了八级,他可以领到108块的工资,还没算上补贴就已经超过了易中海。

赚钱,难道不比当官更实惠吗?

并且,八级工的社会地位,可不是七级工所能比拟的。

这就如同一所医院的“首座”和总院的“方丈”之间的差异。

这其中的差距,可谓天上地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