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情言于表

换源:

  按理说,新女婿头次回门,本该是享受宾客之礼,无需动手。

但方才众人的言谈间,已不经意间给他贴上了“依赖妻子”的标签。

此刻,他静坐的模样,更让人觉得他是个无所事事的闲散之人,宁浩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自在。

厨房里,母亲趁着忙碌的间隙,关切地询问起女儿的生活状况。

自打知晓宁浩不事生产,全靠秦淮茹支撑家计后,她心中便隐隐有了不满。

哪有男子整日闲散,让女子外出奔波的道理?这样的男人,怎能让人放心托付?

秦淮茹察觉到了母亲情绪的微妙变化,连忙宽慰道:“妈,浩哥待我极好。”

“再好,也不能改变他靠你养活的事实。”母亲一边摘菜,一边低声抱怨。

“妈,您误会了。

浩哥他真的很好,他不仅教我烹饪,还让我与他同桌共餐,从未有过半点轻视。”秦淮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宁浩的维护。

“他...他从没动过我一根手指头...”秦淮茹本想再多言几句宁浩的温柔,但羞涩之情涌上心头,话语最终化为了低头浅笑。

每当谈及宁浩,秦淮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妈,浩哥真的很厉害,厨艺了得,会做各式各样的菜肴。”她兴奋地说着,仿佛要把宁浩的好一一展示给母亲看,“我的这些手艺都是他传授的,待会儿就让我给大家露一手吧。”

“而且,他还会钓鱼呢!第一次尝试就钓满了整整一桶,我们家连着吃了好几天的新鲜鱼。”秦淮茹指着桌上那些来自城里的礼物,眼中闪烁着自豪,“妈,您看,这些都是一个大人物送给我们的,因为浩哥救了他一命。

他的英勇事迹,我说都说不完呢!”

然而,在母亲的心中,这些却显得微不足道。

她更担忧的是宁浩没有稳定的收入,担心女儿日后的生活艰辛,更别提还能帮衬娘家了。

想到这里,秦淮茹的母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凉意。

秦淮茹见状,也未再多言。

她深知自己目前能为家里做的有限,结婚后虽然衣食无忧,但手中并无多余的钱财可以贴补家用。

她明白,作为新婚夫妇,首先要把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好,才有能力去帮助娘家。

今天的餐桌上,秦淮茹大展身手,亲自下厨炒制了大部分菜肴。

她既担心宁浩的口味,也考虑到那些来自城市的珍贵食材,母亲可能不熟悉如何烹饪。

随着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上桌,一家人围坐一堂,气氛温馨而融洽。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今年的收成。

岳父乐呵呵地分享着今年的好年景,言语间满是满足与期待:“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错,够咱们一家人吃饱喝足了。”

“今年总算能填饱肚子了。”对于一些经历过风霜的老人而言,能够吃饱穿暖,安然度日,已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父亲因酒意微醺,情绪显得有些沉重:“唉,我这把老骨头没什么大本事,没法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心里真是有愧啊。”说完,他又狠狠地灌了自己一大口酒。

岳母见状,也不禁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光。

这时,大姐夫站出来,他常年在外闯荡,见多识广,便连忙表态:“爸,您放宽心,我一定会让海茹过上好日子的。”说罢,他还偷偷瞥了宁浩一眼,心想着宁浩能跟着说两句宽慰老人的话。

然而,宁浩却仿佛没注意到他的眼神交流。

大姐夫按捺不住,直接对宁浩说:“宁浩,你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不如跟我干吧。

我经常接些工程项目,你可以给我当个帮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要跟着姐夫,就绝不会让你饿着。”

提到去工地,宁浩心里并没有这个概念。

“在工地上,我能做什么呢?”他疑惑地问。

“搬砖、运沙、拌水泥,这些活儿都行。”大姐夫耐心地解释,“这些活不难,一看就会。

趁你现在年轻,多积累些经验,将来有了孩子,开销会更大,你们的日子才能更安稳。”他话锋一转,“到时候淮茹可能就不能上班了,你们可别到时候坐吃山空啊。”

秦淮茹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她可舍不得让宁浩去干那些重活。

“姐夫,你怎么能让浩哥去干那些粗活呢?”她反驳道,“他又不是不能做事,总不能整天闲在家里吧。”“但我不能让他去受那份苦。”她坚定地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