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大爷打探来源?萧云糊弄他!

换源:

  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解决了生存的第一需求之后,萧云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上。

他环顾了一下自己这间小屋。

面积不大,也就十来个平方。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一张硬邦邦的木板床,一张缺了条腿,用砖头垫着的破桌子,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还有一个装着几件破衣服的旧木箱。

这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屋子很破旧。

墙壁因为年久失修,墙皮已经大块大块地剥落,露出了里面黄色的土坯。

屋顶上,也有几处漏雨的痕迹,留下了一圈圈难看的水渍。

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那扇窗户。

窗框已经松动了,木头也有些腐朽。

每当外面刮起点风,那扇窗户就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像是呻吟一样的声音,吵得他晚上都睡不好。

还有他身下的这张床。

床板是用几块厚薄不一的木板拼接而成的,有些地方已经不平了。

他每天睡在上面,总感觉硌得慌,翻个身,床板也会跟着“嘎吱”作响,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不行,必须得改善一下。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填饱肚子,还得住得舒心一点。

萧云心中暗下决心。

想要修理这些东西,就需要一些趁手的工具。

比如,修理窗框,至少需要一把螺丝刀,一把小锤子,可能还需要一些钉子。

修理床板,可能需要一把锯子,一把刨子。

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他当然可以像“摸”出腊肉一样,在需要的时候,临时从画报上“摸”出来。

但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摸”东西是需要消耗舆论点的,而且,每次“摸”东西,都会对他造成不小的精神负荷。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每次修理东西,都能凭空变出恰好需要的工具,那也太显眼,太容易引人怀疑了。

最好的办法,是未雨绸缪。

先弄一套基本的,常用的木工和电工小工具,准备在家里。

这样,以后再需要修理什么东西,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出自己的工具来使用。

别人问起,他也可以用“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这个万能的借口来搪塞。

这个计划,可行!

打定了主意,萧云立刻行动起来。

他关好门,从床底下那个装着杂物的破箱子里,翻出了几张他前几天从厂里读报栏“顺手”带回来的旧报纸。

这些报纸,都是他精挑细选过的。

上面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工业生产,技术革新,或者商店广告之类的。

他将这些已经有些发黄变脆的报纸,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摊开。

然后,他点亮了那盏昏暗的煤油灯,凑在灯下,开始耐心地,一张一张地翻找起来。

他的眼神,就像最精密的扫描仪,仔细地扫过报纸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版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目标。

第一张报纸,是《工人日报》。

上面大篇幅报道的是某钢铁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事迹,配图是高耸的炼钢炉,没有他需要的东西。

第二张报纸,是《轧钢工人报》。

上面有一篇介绍厂里新来的大学生的文章,配图是几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在看图纸。

萧云的目光,在那些图纸上停留了一下。

他发现,图纸上画着一些复杂的机械零件。

他心中一动,将这张报纸也收好。

这些零件,现在虽然用不上,但说不定以后会有大用。

他继续翻找。

终于,在一张介绍首都商业发展的《北京日报》上,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那是一个介绍王府井百货大楼五金工具柜台的版面。

版面的大部分,都被一把画得很大的大铁锤和一把板斧占据了。

但在版面的右下角,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为了填补版面的空白,画师用简单的线条,画了一组小小的商品图案。

那是一套被整齐地摆放在一起的,小号的螺丝刀,有十字的,也有一字的。

在螺丝刀的旁边,还画着一把小巧的,适合家用的羊角锤。

这个图案,画得非常小,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就忽略过去。

但是,它画得很清晰!

每一个细节,螺丝刀的手柄纹路,羊角锤的弧度,都清晰可见。

这这不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东西吗!

萧-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沙子里淘金的淘金客,终于发现了一粒闪闪发光的金沙。

他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将刊登着这个图案的那一小块报纸,完整地切割了下来。

然后,他将这张小小的,承载着他希望的纸片,像宝贝一样,夹在了那本《水浒》连-环画里。

他看了看窗外,夜色已经很深了。

他感受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舆论点,经过今天一天的发酵,那个“傻子”事迹,又为他贡献了不少,现在已经恢复到了四十多点。

还不够。

“摸”出一块腊肉,就消耗了八十点。

这一套工具,虽然小,但毕竟是金属制品,估计消耗也不会太少。

必须再等等。

等舆论点积攒得差不多的时候,等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就要将这些画在纸上的工具,变成真真正正的,可以握在手里的现实!

他吹灭了煤油灯,躺在床上,手里紧紧地攥着那本夹着纸片的连环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有了食物,有了工具,他的新生活,才算是有了一个真正的开始。

日子一天天过去,萧云的生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天,他依旧是轧钢厂里那个沉默寡言,埋头苦干的普通工人,是四合院里那个有点手艺,但脑子不太好使,不会过日子的“傻子”。

他每天按时上下班,啃着棒子面窝头,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