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冬天,寒风如刀,肆意地刮过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四合院里的灯光稀稀落落,透着几分萧索。
李卫国坐在自家温暖的屋内,桌上的油灯闪烁着昏黄的光,他手中握着一支钢笔,在日记本上缓缓写下一行字:“1966年底,这半年,发生了太多事。”
李卫国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这半年来,工厂的机床频繁出现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
他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系统提供的知识,一头扎进机床维修工作中。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前前后后一共修了37台机床。
每一次维修,都是与时间和困难的较量。
机床内部结构复杂,线路交错,他常常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排查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件。
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油污弄脏了他的双手,但他从未放弃。
每当成功修复一台机床,看着机器重新轰鸣运转,他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救了5个人。”
李卫国喃喃自语,笔尖在纸上摩挲。
棒梗偷钢厂废铁被抓,他出面担保,给了棒梗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娄家面临抄家危机,他提前预警,帮助娄家转移可能带来麻烦的物品,让娄家躲过一劫;还有在工厂里,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险些发生意外,他眼疾手快,及时制止,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这些场景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身边的人。
“收了12封举报信。”
李卫国无奈地叹了口气。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心惶惶,各种矛盾和纷争不断涌现。
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互相举报。
他收到的这些举报信,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邻里间的鸡毛蒜皮,有的则涉及到一些严重的问题。
他每次都会认真对待,仔细调查,尽量做到公正处理,不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想到娄晓娥,李卫国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自从给了娄晓娥那盒妇科药后,她已经吃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娄晓娥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了一些变化。
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那种默契和信任在不知不觉中加深。
李卫国真心希望这些药能帮助娄晓娥实现她的心愿。
“明天开始教棒梗认图纸,希望他能改邪归正。”
李卫国深知,棒梗年纪轻轻,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而毁了一生。
他决定亲自教导棒梗,从最基础的图纸认起,希望能引导他走上正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系统提示下一个任务是‘保护技术骨干’,看来硬仗还在后头。”
李卫国握紧了手中的钢笔,眼神变得坚定。
他知道,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技术骨干是工厂的核心力量,也是容易受到冲击的群体。
保护他们,不仅是为了工厂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
写完日记,李卫国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窗外,寒风呼啸,雪花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落。
不远处,批斗会正在进行。
许大茂低着头,胸前挂着“坏分子”的牌子,在众人的指责声中认罪。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不知道是因为寒冷还是恐惧。
李卫国看着许大茂,心中五味杂陈。
许大茂一心想要报复,却最终把自己推向了这样的境地。
而在院子的墙角,秦淮茹正蹲在那里,搓洗着全家的补丁衣服。
她的双手在冰冷的水中冻得通红,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李卫国心中不禁有些同情她,希望她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好好生活。
这时,屋内的电风扇发出“嗡嗡”的声音,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尽管寒冬肆虐,但这台凝聚着李卫国心血的电风扇,仿佛在固执地对抗着寒冷,为这个家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李卫国看着窗外的一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的挑战如何艰巨,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守护好身边的人和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