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怎么才能弄到一张自行车票

换源:

  这两天,易中海和别人聊天时,腰杆都挺得笔直。

有了兄弟,他就不算绝户,再也不用为养老的事情发愁了。

心里一直压着的那块石头落了地,腰杆自然就挺直了。

易中海向相熟的工人们介绍道:“这是我兄弟,易建华,在肉联厂当驾驶员。”

“他人长得帅气,工作也好,还有房子。谁家要是有亲戚朋友的闺女或者妹妹,可以介绍介绍。我家建华今年24岁了,还没处对象呢。”

易建华见状,连忙一把拉过易中海,都不好意思看周围的人了,说道:“哥,哥,您别激动啊!您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还干起牵线搭桥的相亲活了,赶紧坐下吧。”

一群人见状,也跟着哄笑起来。

很快,易建华就吃完了饭。他对易中海说:“哥,您接着吃,我已经吃完了,得赶紧回去。一会儿还有一家货要送呢。”

“还有,您回去跟嫂子说一声,吃饭就别等我了,我今天可能要加班。”

易中海疑惑地问道:“怎么了?第一天上班就加班啊?要加到几点呢?我和你嫂子等你一起吃饭。”

易建华回答说:“哥,我也不知道要加到几点。厂里的那几辆车都有点小毛病,我和队长说好了,晚上加班检修一下,免得以后出问题。”

“您让闫老师给我留个门就行,我晚上就在厂里吃饭了,您和嫂子就别等我了。”

易中海心里清楚,这是兄弟有本事。不然的话,怎么会第一天上班就能和队长一起留下来检修汽车呢?

这活要是没有技术,谁敢让你干呢?万一出了问题,又有谁能承担得起责任呢?

易中海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易建华和陈抗日吃完饭之后,一起前往仓库。

轧钢厂的工人们已经把货物卸完了,两人拿着轧钢厂开具的回执单,准备返回。

临走的时候,轧钢厂后勤部门的领导扔给他们两包大前门香烟,易建华和陈抗日很自然地收下了。

坐在车上,陈抗日对易建华说:“易师傅,咱们送货这么简单啊,只要对方称完重,确认没有问题,咱们拿到回执单,回厂里交上去,这趟任务就算完成了。”

易建华点了点头,他觉得这比后世还要简单,至少只需要负责送货,不用管装卸这些繁杂的事情。

回去的路上,陈抗日见识到了易建华的车技。

没有了超重的负担,易建华开着这辆老爷车尽情驰骋。

虽然当时路况不好,易建华还是把车开到了时速七十公里左右。

陈抗日看着易建华流畅的操作,才明白于大勇说的对,之前来的时候,是因为易建华开车稳重。

易建华一个急刹车,把车停在了肉联厂门口。

陈抗日说:“易师傅,你这开车技术太厉害了,没想到这车还能这么开。”

易建华心里想:你没经历过后世开大货车跑山路,那山路弯弯曲曲的,没有点技术,根本不敢开。

易建华笑着说:“这算什么,你要是在战场上练一段时间,说不定比我开得还好。”

回到肉联厂仓库,仓库的负责人说:“你们俩怎么不去吃饭,吃完饭再跑下一趟也不耽误。”

陈抗日对易建华说:“这是仓库的负责人,周主任,周铁柱。”

“他负责咱们仓库所有货物的进出。”

“老周以前是抗日的军人,因为受伤退下来了,本来他想去看大门,但是被厂长拦住了,让他负责仓库。”

“这么多年了,咱们厂里进进出出这么多的肉,一点都没差过。”

对于伤退的老兵,易建华一直都很敬重。

所以他走到周铁柱面前,抬手敬礼,说:“周主任你好,我叫易建华,之前在朝国是集团军*军师的后勤兵。”

周铁柱看着面前敬礼的年轻人,也回了一个礼,说:“咱们肉联厂总算来了个有用的驾驶员,部队出来的汽车兵,我还是相信的。”

“我刚刚也看到你停车了,能看出来技术不错,好好干,咱们部队出来的人,在地方上也是一条好汉。”

老周接着说:“你们俩去吃饭吧,回来就可以出车了。”

易建华回答:“周主任,不用了,我们在轧钢厂吃过了,我们去送货,轧钢厂的人很热情,请我们吃了饭。”

周铁柱点了点头,这都是常有的事,一般的厂子都会这么做,很正常。

陈抗日把机械厂的单子交给周铁柱。

周铁柱招呼仓库里的工人开始装车。

机械厂不像轧钢厂那么大,所以他们的配额也没有那么多,很快就装好了。

易建华跟周铁柱打了声招呼,就带着陈抗日开车走了。

机械厂在郊区,路程不近,所以两人没有耽搁。

这次车上装了两千斤的猪肉,对于载重一吨半的卡车来说,易建华开得很轻松。

一路上,陈抗日不停地问易建华驾驶的技巧,易建华也知无不言。

陈抗日不由得感慨,今天算是学到真东西了。

而就在轧钢厂干活的易中海,这时候在想,自己兄弟晚上还要加班,之后还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家,那得什么时候才能到家。

所以这时候易中海就想着怎么去弄一张自行车票。

买自行车的钱,他不缺,但是没有票,除了去黑市买自行车,其他地方都买不到。

但是去黑市买自行车不划算,万一被眼红的人举报,那就麻烦了。

现在正规买自行车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凭票去供销社买,另一个是去信托商店买二手的自行车,或者自己买零件攒一个。

不过不管是去信托商店还是自己攒,都不是易中海想要的,他还是想给易建华买辆新的自行车。

自己兄弟是驾驶员,骑着一辆旧车子像什么样子,要买就买新的。

自己家又不是和闫埠贵家一样,干什么都抠抠搜搜的,也就老闫把他那个不知道几手的破自行车当回事。

所以上班以后的易中海就在琢磨,怎么才能弄到一张自行车票。

轧钢厂每年能得到的自行车票不多,大部分都被领导自己用了,或者发给有突出贡献的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