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工厂的肉类总量加起来不足四千斤,所以装载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易建华向周主任道别后,登上了车辆。
赵锦州在车内问道:“建华哥,你和周铁面很熟吗?我看你们交谈时气氛挺轻松的。”
易建华面露困惑,反问道:“周铁面是谁?”
赵锦州解释道:“就是仓库的周主任啊。他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对谁都态度冷淡,就算见到厂长也不例外,所以大家私下都叫他周铁面。”
易建华回应说:“我这才第二次见他,或许因为我以前当过兵,他对我另眼相看吧。”
车辆驶离肉联厂后,易建华依照赵锦州指引的路线,很快就抵达了灯泡厂。
车子刚到灯泡厂门口,保卫科的人就立刻去办公室通知相关人员。
没过多久,灯泡厂的一千多斤肉就卸载完毕了。
易建华拿到回执单后,直接开车带着赵锦州前往纺织厂。
到了纺织厂,重复着同样的流程:卸货、领取回执单,然后离开。
易建华婉拒了纺织厂后勤领导的挽留,径直驾车离去。
赵锦州手里拿着纺织厂给的香烟,对易建华说:“建华哥,你怎么不愿意在纺织厂吃饭呢?纺织厂女工多,咱们认识认识也好啊。”
易建华开着车,回应道:“锦州,你一个驾驶员,难道没有媒人上门提亲吗?”
“当然有了,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这不就对了嘛,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算是耍流氓。”
赵锦州小声嘀咕:“建华哥,只是看看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易建华说:“看看本身没问题,但你一个年轻小伙子,能经得住诱惑吗?要是正经人家的姑娘还好,可要是遇到别有用心的人呢?你知道驾驶员是抢手的相亲对象,别人难道不知道?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谁知道有没有心思重的姑娘算计你。”
这种事在后世很常见,现在不多见并非没有,只是因为如今资讯不发达。
从古至今,从来都不缺“仙人跳”,一方别有用心,一方经不住诱惑,就总得有人倒霉。
赵锦州以前去过几次纺织厂,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女工有意无意地靠近他,如今想来,还真像易建华说的那样。
易建华转头看赵锦州,见他脸色有些难看,便补充道:“不过我这是把人心往坏处想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刚才说这些,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别等真出事了,后悔都没地方。”
赵锦州说:“建华哥,谢谢你,要不是你说,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些事。要是真被人算计了,别说后悔,哭都找不着地儿。”
“别想这些了,以后注意点就行。于队让我带着你,可不只是让你给我指路的。有什么不懂的,或者开车、修车有不明白的,赶紧问,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赵锦州这才想起昨天陈抗日跟他说的,易建华对他们可谓知无不言,技术上毫无保留。
易建华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那么深的门户之见。
在当时,大多数技术传授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能学多少,除了自己的悟性,还得看师傅教多少。
易建华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
从现在到八九十年代,驾驶员都是份好工作,根本不愁找不到。
要是易建华一个穿越过来的人,还指望靠开车养家糊口,那他真该一头扎进井里淹死算了。
他现在愿意当驾驶员,是因为当时要是没正经工作,还每天吃香喝辣,跟找死没区别。
想想胡同里那些查岗的小脚老太太,还有对“敌特”的举报就知道了。
更何况驾驶员工资高、待遇好,还能全国各地跑,比在厂里待着舒服多了。
易建华有个空间,虽然不大,但也够用,所以驾驶员的工作对他来说最合适。
易建华开车回到肉联厂,交了回执单,又找到周主任,让他安排运往红星公社的肉。
周主任问:“建华,你怎么没在纺织厂蹭饭?他们不是最爱去纺织厂送货吗?”
易建华笑着说:“他们哪里是去送货的,分明是去看姑娘的。没吃过亏、上过当,哪天被人算计了才会老实。”
周主任回应:“行,你小子看得透彻,不用我点拨了。去食堂吃饭吧,回来就可以出车了。”
易建华带着赵锦州拿了饭盒,去食堂吃饭。
肉联厂别的先不说,单论伙食,可能是所有厂里最好的。
不仅有三个大大的二合面馒头,菜里还有油水,而且肉联厂杀猪剃下来的骨头熬成骨头汤,还不要钱,这伙食找谁说理去。
一顿饭三个馒头,易建华只吃了一个半就饱了。
在那个年代,伙食的条件说起来比不上后世的精致与讲究。
肉类的供应呢,也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充足。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的伙食绝对没有后世那些所谓的“科技与狠活”,也就是没有添加剂和加工方面的隐患。
易建华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他也正慢慢地适应着这个时代的伙食情况。
吃完饭之后,易建华和赵锦州一起前往仓库。
他们到了仓库,拿上送货的单子,就准备出发了。
红星公社和肉联厂之间的距离将近五十公里。
这样的距离在后世看来,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却实实在在是偏远的地区了。
一路上,路上没有多少行人。看到这种情况,易建华就向赵锦州询问起来:“这路上怎么没什么人呀?现在按说应该是农闲的时候吧,可我看地里好像还有庄稼没割呢。”
赵锦州因为经常下乡,所以对这种情况了解得很清楚。
他回答易建华说:“建华哥,这里面的情况你可能不知道。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家应该都在集体食堂吃饭呢。现在各家各户都不允许自己在家开火做饭了,吃饭都得去集体食堂。说起来你可能都不信,他们那里的伙食比咱们肉联厂的还要实在。白面馒头随便吃,隔三差五的还有肉呢。”
听了赵锦州的这番解释,易建华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对历史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内容。
对于具体的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
经过赵锦州这么一解释,他才想起来,现在正是大食堂的年代。
也正因如此,当车子从一些村子穿过的时候,几乎看不到什么人。
因为现在正是中午,大家伙都去集体食堂吃饭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