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他天性善良,同情秦淮茹家的遭遇,经不住易中海这么一再地“开导”和“撮合”,便开始主动地接济起贾家来。
他经常从轧钢厂的食堂里,偷偷地带一些剩饭剩菜回来,送给秦淮茹家。
有时候,他还会自己掏钱,买一些米面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给秦淮茹送过去。
对于傻柱的这些帮助,秦淮茹一开始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推辞了几次。
但架不住家里的孩子饿得嗷嗷叫,婆婆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她最终也只能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毕竟,在这个困难的时候,能有傻柱这样一个“依靠”,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帮助。
于是,傻柱便成了贾家的常客。
他不仅在物质上接济贾家,有时候还会帮秦淮茹干点体力活,比如挑水、劈柴、修理门窗等等。
秦淮茹对傻柱,也从最初的感激,渐渐地多了一丝依赖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她觉得,傻柱虽然看起来有些憨直鲁莽,但心眼不坏,为人也仗义,是个值得托付的男人。
傻柱和秦淮茹之间的关系,在院里人看来,也变得越来越微妙。
大家都看出来了,傻柱这是对秦淮茹有意思,想娶她当媳妇呢。
而易中海,则在一旁乐见其成。
他觉得,自己的“养老计划”,正在一步步地顺利实施着。
只有李建国,依旧像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知道,傻柱这是心甘情愿地跳进了秦淮茹家那个无底洞。
他也知道,傻柱和秦淮茹之间的这段“孽缘”,将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痛苦。
但他不会去干涉,也不会去提醒。
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他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被这些是是非非所打扰。
他的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待着他去闯荡。
贾东旭的去世,以及随后在全院大会上李建国只捐一毛钱的“壮举”,在四合院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李建国也因此彻底坐实了“铁公鸡”、“冷血无情”的名声。
院里的人们,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异样,有鄙夷,有不屑,也有几分敬而远之的意味。
但李建国对此毫不在意。
他依旧我行我素,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红星军工厂的工作中。
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时间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和刻苦钻研中,悄然飞逝。
转眼间,李建国进入红星军工厂,已经快一年了。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技术上,他凭借着“简化技能系统”这个逆天的金手指,以及自身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的钳工技术,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无论是加工多么复杂、精度要求多么苛刻的零件,他都能游刃有余,轻松搞定。
他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上乘,合格率百分之百,成为了车间里的一块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悄悄学习并掌握了车工技术。
虽然接触车工的时间不长,但他的进步速度,同样快得惊人。
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操作车床,加工出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轴类和盘类零件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建国竟然还能看懂一些简单的技术图纸,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对一些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提出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这些意见,往往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难度,甚至还能节约不少原材料。
他这种全面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让车间里的老师傅们都对他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他们都觉得,这个李建国,简直就是个为军工事业而生的天才!
在人际关系上,李建国也处理得恰到好处。
他虽然在四合院里名声不佳,但在工厂里,却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谦逊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格,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友谊。
他从不恃才傲物,也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同组的工友们,无论是在技术上遇到难题,还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
他也总是尽自己所能,热情地伸出援手。
他这种踏实肯干,又乐于助人的作风,自然也深得车间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钳工车间的王主任和带他的杨师傅,更是把他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对他寄予了厚望。
他们都觉得,李建国不仅技术好,而且头脑灵活,有大局观,是个难得的管理型技术人才。
于是,在一次车间内部的人事调整中,经过车间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决定,破格提拔李建国担任钳工二组的副组长。
这个任命,在整个钳工车间,乃至整个红星军工厂,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要知道,李建国才进厂不到一年啊!而且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从一个普通的学徒工,一跃成为小组副组长,这在红星军工厂这种等级森严,论资排辈现象还比较严重的军工企业里,简直就是个奇迹!
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惊讶和不解,甚至还有一些人私下里议论,说李建国是不是走了什么后门,或者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钳工车间的同事们,却都为李建国感到高兴和信服。
他们亲眼见证了李建国这一年来的努力和进步,也亲身体会到了他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优秀的人品。
他们觉得,李建国当这个副组长,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