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新宠物,糖果

换源:

  平常团团只能吃玉米糊或者窝窝头,哪尝过这么白净的面条。

团团夹起一根面条尝了一口,顿时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爸爸做的面条真好吃。”

王春梅有点担心地问:“保国,这面粉也是你在鸽子市买的?”

“你的钱从哪儿来的?”

杨保国抬头,轻轻摸了摸团团的头。

“妈,这不就是昨天我朋友借给我的那十块钱嘛。”

“那是买菜剩下的钱,你就放心吧。我知道为了咱家,为了你和团团,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我不再轻举妄动了。”

看到杨保国真的改变了,王春梅心里才安定下来。

这些天杨保国的表现让王春梅很是欣慰。

同时,她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儿子现在已经变了个样,小颖离家四年了,或许是时候给儿子找新朋友了。

要不然家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不过,这个想法王春梅没说出口,打算找个合适的时候再提。

吃完早饭,王春梅就开始收拾碗筷。

杨保国则找到了一根约六七米长的竹竿和一团棉花线。

小团团兴致勃勃地跑了过来。

“爸爸,你在忙什么呢?”

杨保国摸摸小团团的小脑袋。

“今天爸爸带你去钓钓鱼,觉得怎么样?”

“钓鱼?太好了,太好了!”

小团团兴奋得连连拍手。

这时候,贾张氏正好经过门口,瞥了一眼杨保国的钓竿,轻蔑地笑了笑。

“拿着这样的竿子还想钓鱼?真是笑死人了。”

贾张氏咕哝了几句,满脸不悦地离开了。

她的脸之前被打肿,还没消肿,不敢多呆。

看见贾张氏,杨保国也没心情理她。

做好钓竿后,杨保国向王春梅说了声,然后带着小团团出门了。

他们先去了五金店买了个鱼钩,之后就一起去了什刹海。

路上,杨保国从他的空间里放出来一只小猫。

这只小猫可以理解他的意思,跟杨保国有心灵上的联系。

快到什刹海时,杨保国通过心意让小猫出来。

“哇~,这只小猫真得太可爱了!”

小团团看见小猫,乐滋滋地跑过去追。

小猫非常灵巧,萌萌哒,毛茸茸的。见到小团团过来,一点也不怕,任由小团团抱在怀里。

“喵~”小猫轻轻地叫了一声,好像是在向小团团问好。

然后,小猫用它的脑袋温柔地蹭着小团团的下巴。

小团团呵呵笑出声来。

“爸爸,瞧这只小猫咪多迷人,我们收养它怎么样?”

小团团一双闪亮的眼睛看向杨保国,满怀着期盼。

“行啊,如果你小团团喜欢,那我们带它回家吧。”

“奶奶知道了也会开心的。”

这时,小猫似乎听懂了他们的对话,猫咪的眼睛眯成可爱的新月形,似乎在表达它的喜悦和同意。

小团团奶气的声音说着:“让我给小可爱起个名字吧。”

“行啊,小猫是你的小伙伴,你想叫它什么名字都行。”

杨保国一边说着,一边揉了揉小团团的脑袋。

“那就叫‘奶糖’,像我喜欢的糖果。”小团团抬头看着爸爸,奶声奶气地提议道。

杨保国笑笑,微微点点头,表示支持,他心里想,名字只是个符号,关键是要让女儿满意。

听到自己新名字的小猫,竟温顺地点头,还挥着小手撒娇,仿佛在表达它对这名字的接受和满足。

小团团瞧见小猫这样的反应,又是一阵笑语。

接下来,小团团就开始教化奶糖。

比如如何乖巧听话,不许乱奔跑,不能挑食等等。

奇怪的是,小奶猫竟然相当认真地倾听,时不时点着头,像表示理解。

而小团团对奶糖的喜爱越来越深。

三人一起来到了什刹海……

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钓鱼了。

湖边,每个相隔几步,就会看见坐在便携凳上握竿待发的老年人。

“爸爸,好多人在这里啊。”众多的人潮让小团团抬起眸子望向爸爸。

“团团是因为人多了觉得害怕么?”杨保国轻柔地触碰女儿的脑袋。

过去穷困的生活让小团团畏惧生人,可这两天爸爸宠爱有加,让她越发快活,不再害怕生人。

小团团的笑容纯洁无邪,驱散了所有的担心。

父女俩沿海慢步,寻找好地方。

大部分爷爷们才刚坐下不久,桶里鲜有渔获。

少数几人的桶中有零星的小鱼。

小团团放小猫咪在草地上,而奶糖很是听话,总围在杨保国及小团团近旁。

一圈圈走着,老人家都投来了目光。

望着杨保国朴素的样子手拿手制钓竿,看不出异常。

当众人看向纯真的小团团,皆震惊不已,这个小女孩纯如兰花,美如艺术,老人们对她充满好奇。

许多人将杆子搁在一旁,带着惊奇靠近他们。

“小孩,尊姓大名呀?多大了现在?”

“小女孩,你多大了?读书了没有呀?”

小团团见到几位老爷爷靠近,最初有点害怕,但她抬头看到杨保国向她投来鼓励的目光,立刻觉得安心不少,不再那么紧张了。

“爷爷们好,我叫团团哦。”

“我现在四岁了。”

“这是我爸爸,今天爸爸带我来玩钓鱼呢!”

说到爸爸,小团团自豪地挺直小胸脯。

“这是我的小猫咪,它的名字叫奶糖~”

小姑娘举起奶糖,奶糖也很懂事地“喵呜”叫了一声。

见奶糖如此乖巧,小团团开心地抱紧它,轻轻摸摸它的脑袋。

老人们都被这个小女孩和小猫的默契吸引了。

不论是小团团,还是小猫奶糖,都有种特别的魅力。

“哈哈,团团这名字听起来多亲切呀。”

“团团啊,你穿的衣服这么薄,不会冷吗?”

有个大爷注意到小团团那件又薄又旧的棉衣,关心地问道。

小团团认真地回答:“谢谢爷爷关心,我不冷。”

她的的确确不冷,因为体质提高后,在这样的气温下她是感觉不到寒冷的。

杨保国看出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口向老人们打招呼:“各位大爷,你们好啊,我第一次带团团来钓鱼,希望多多指教。”

老人们听了杨保国的话语,都觉得他挺有条理,十分满意。

“小伙子,带女儿钓鱼,真是闲情逸致啊,呵呵。”

“你的鱼竿有趣啊,呵呵,真别出心裁。”

一位大爷看了看杨保国自制的鱼竿,笑着夸奖。

杨保国不以为忤,他知道老人们不是嘲笑他,“哈哈,让各位见笑了。家里没什么钱,买不起钓竿,只能自己动手做一根。”

说着,他还举起手中那根竹子制成的钓竿。

相比之下,这根竹竿简陋得和老人们的专业鱼竿格格不入。

老人们听了,都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哈哈,年轻人,别贬低自己。”

“谁还没个艰难的时刻,我看你很有潜质。鱼竿虽然朴素了些,但我相信你今天的收获会不错。”

“没错,你现在可能穷点儿,可你有个机灵又可爱的女儿,那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说得好,要是我能有像团团这样懂事的孙女多好啊。年轻人,我很羡慕你呢。”

从杨保国和小团团的穿着上能看出,他们的家庭条件或许不太理想。

然而,老人们并没有轻视他们,反而给杨保国很多鼓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