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目前他手上并没有购买“三转一响”所需的相关票据。
就算有,他也负担不起。
相比之下,娄晓娥却手握各种票据。
尽管钟新民并不介意依靠女方。
但他不愿让院子里的人看着眼馋。
因此,他婉拒了娄晓娥要为他购买手表和自行车的好意。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时代前夕,他还是选择保持低调。
购置“三转一响”,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益处。
除了引来四合院邻居们的嫉妒和针对外,其他没有任何好处。
这种愚蠢至极的事情,钟新民可不愿意去做。
有时候借用单位的自行车干点私活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时代,贫穷被视为一种荣耀。
越穷越显得光荣!
身为一名深入群众的普通百姓。
钟新民坚决避免让自己变成他人眼中的嫉妒对象。
在这方面,他应该好好向一大爷学习。
一大爷是一名八级钳工。
每月工资加上补贴有一百多元。
然而在四合院里,竟然没有人对他产生嫉妒或针对性行为。
仅此一点,便足以显示出一大爷的高超手腕。
钟新民和娄晓娥提着购买的东西回到四合院。
刚进门就看见三大妈正在树荫下乘凉。
“三大妈,您在这儿乘凉呢?”
“这是我们俩的喜糖,给您尝尝……”
还没等钟新民把话说完,三大妈已经激动地伸出双手,说道:
“哎呀,这可得多吃两块,沾沾喜气!”
考虑到三大爷家一贯秉承的公平原则。
钟新民只好给三大妈抓了一大把喜糖。
严格按照每人两块的标准,并附上一把瓜子和花生。
这样一来,总算讨得了三大妈的一番吉祥话语:
“三大妈祝你们这对小夫妻和和美美,早日添个贵子,白头偕老……”
“三大妈,谢谢您的好意啊!”
与三大妈寒暄完毕,钟新民便携手娄晓娥一家一家地分发喜糖、瓜子和花生。
碰到家里有小孩儿的人家,还会额外赠送两颗糖果。
这一举动自然赢得了邻里们诸多赞美之词。
就连之前与钟新民闹过矛盾的二大妈,他也送上了一份喜糖。
尽管先前二大妈因钟新民的事生了一肚子闷气。
但在收到钟新民递上的喜糖时。
她的态度立刻有了转变。
甚至于,二大妈特意点了名提醒钟新民。
关于他家锁门的事情,晚上的确可能会召开全院大会讨论。
“小钟啊,我这不是专门针对你啊!”
“我们这四合院啊,从来都没人锁过门。”
“就算二大妈我先前没提你这事。”
“等到晚上大家回来了,你那一大爷那边也肯定会有人提出质疑。”
“这不锁门的习惯,可是老易最早提出来的。”
二大妈这么一说,钟新民也就不再跟她顶嘴了。
毕竟二大妈刚刚的语气明显是在解释,并非责问他。
经过二大妈这一席话。
钟新民终于明白了四合院为何有不锁门的传统。
“二大妈,咱院子里真的就没发生过丢针头线脑的事吗?”
钟新民还是有点难以置信。
如果在盗圣棒梗出现之前。
这四合院里确实民风淳朴到实打实的地步。
那么,钟新民就实在想不明白。
棒梗是如何无师自通成为盗圣的。
“那当然啦!”
二大妈听见钟新民的疑问,立刻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我们院子在整个南锣鼓巷可是出了名的团结进步四合院,邻里关系真是没得挑。”
“再说啦,谁家还缺那点针头线脑呢?”
“最多也就是哪家小孩嘴馋偷吃了点东西,这样的事情能算事儿吗?”
“小钟啊,二大妈我是过来人,从不说谎!”
钟新民简单的一个问题,引来了二大妈的一大堆解释。
对此,钟新民只能报以微笑。
他明白了!
原来四合院里所谓的民风淳朴,其实只是嘴上这么说说而已。
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肯定没人丢过。
因为各家都不缺这些。
至于其他东西,特别是食物,可能丢过,比如孩子们偷嘴吃。
发生了这样的事,哪家还会穷追不舍呢?
小孩偷嘴,你作为大人,好意思一直追究下去吗?
这样做不是很丢脸吗?
毕竟,因为这样的小事争吵起来。
真要找出嫌疑人是很困难的。
像这样的偷嘴行为,可和剧情中棒梗偷鸡那种大事没法比。
一只老母鸡至少值一块钱。
在这个一分一毫都要精打细算的时代。
一块钱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毕竟许多工人的日薪,平均下来,可能都赚不到一块钱。
“我们要锁门吗?”
和二大妈谈完之后。
回到家中,娄晓娥看钟新民的眼神都有些琢磨不透了。
“当然要锁门!”
对于这个问题,钟新民的答案十分坚定。
小孩偷嘴?
谁能确保小孩进了屋就不会做别的事情?
再者,是不是小孩还不一定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